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连接起了东西两半球中两个创新中心之间的产业桥梁,连接的直接成果就是加强了两地之间的产业同步。作为全球最顶尖的创新中心,硅谷每隔几年就会产生一个改变世界的大企业,新产业在硅谷的诞生速度也是不断加快。中关村虽然还没有像硅谷一样改变世界,但是存在着较强的产业活力,新兴产业也不断涌现,其在国内作为技术创新辐射源的地位已获得普遍认同。随着中关村的产业基础不断提升,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在两地人脉网络的连接下,中关村和硅谷两地的产业逐渐出现了一定的同步性。尤其是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硅谷加速进行产业转型,各种优势资源逐渐从传统的计算机、软件、互联网、集成电路等ICT领域向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技术”、生物制药等领域转移。而在中国,一方面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产业转型,政府加大了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内的投入和推动;另一方面,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挂牌也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中关村的产业扶植力度。在此背景下,中关村进一步向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倾斜,其中“绿色技术”领域和生物医药领域也同样成为中关村产业支持的重点。可以预料,在不远的将来,中关村和硅谷两地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将更加密切,合作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产业发展的同步性和互补性将会进一步提高,而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无疑将会更加重要和突出。 生物医药是硅谷中关村未来战略合作新亮点,在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来自硅谷的技术、创业者、资本以及创新组织模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硅谷的著名投资人朱伟人网罗了一批生物制药领域内的创业者、科学家和风险投资人,投资重金在中关村布局了数家生物制药合同研发、合同生产企业。其中,中美冠科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建立的肺癌肿瘤模式为国内首创。中美奥达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拥有独特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分子克隆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大规模高表达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蛋白质纯化技术。这种立足于产业进行投资的模式也获得了北京市相关产业引导基金的大力支持。除了创业投资外,以硅谷的“百华协会”为代表的硅谷华人生物制药领域内的行业组织也积极为北京市,尤其是中关村地区的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奔走、献策。不仅从行业、产业、技术标准方面提供专业意见,同时还为北京市立足本地优势、加强国际对接、发展生物制药产业提供了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建议。可以说,硅谷和中关村两地的创新资源整合,共同打造生物产业的局面已经开始显现。 硅谷中关村将开展进一步合作的另一个领域是移动互联网产业。硅谷和中关村相似的产业基础使得两地在互联网产业领域,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领域的同步成为可能。前10年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已经证明,硅谷是信息技术新兴产业的孵化器,中关村是信息技术在中国传播的“桥头堡”。两地大量的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等诸多相关领域的人才、技术密集,使得中关村的互联网产业在与硅谷同步发展方面更加具有先天的优势。同时两地的互联网产业都直接面临着一个庞大的本国市场,也使其能够以相类似的节奏取得充分、快速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今后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刚刚启动的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跨区域创业者带回的硅谷商业模式和风险投资,在硅谷之外按照硅谷的产业路径,同时结合中国市场巨大的需求,取得耀眼的成功,这也是跨区域创业在中关村和硅谷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目前,硅谷仍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总策源地,而中关村则是移动互联网中国应用的“桥头堡”,两地的产业互动合作,将直接影响未来世界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