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本国的优秀人才基础和创新创业的氛围逐渐吸引了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的重视。仅仅2000—2003年,英特尔风投对以色列投资达35项之多。2000年以来,以色列公司获得的风险投资当中,半数以上来自于硅谷等地的外资。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以色列版的“空中飞人”,以及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跨区域创业模式:许多硅谷的以色列移民将公司的办事处或者办公室设在硅谷,负责公司的经营、市场营销,而将公司的研发中心设在以色列,工程师的产品开发在以色列进行。 犹太裔风投家佛瑞德•艾德勒(Fred Adler)在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造访以色列之后,就全力投入扶植以色列的高技术创业。他先是投资了一家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专做医学影像的新创公司Elscint,该公司后来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以色列公司。1985年,艾德勒等人创办了以色列第一个美式创投基金雅典娜(Athena)。曾在硅谷英特尔效力的艾耶•范恩葛(Aryeh Finegold)靠着雅典娜基金的资助,回到以色列成立互联网软件测试及监控公司——“水星互动”(Mercury Interactive)。“水星互动”是典型的跨区创业企业:创业者、领导层以及几乎所有员工均是以色列人,总部却设在硅谷,在特拉华州(Delaware)登记,199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2002年,其市值超过40亿美元。它被称为“老美”(Yankee)公司,因为尽管创业者和员工都是以色列人,公司却“看起来、听起来、感觉上都像是美国公司”。此后这种“老美”公司日益增加,逐渐在硅谷和以色列普及。一位以色列创业者这样谈论自己在两地间往返的情形:“我一半时间在美国,一半时间在以色列,其他时间在往返两地的飞机上。” 夏嘉曦(Shai Agassi)也是这种跨区域创业者的典型代表。夏嘉曦出生于1968年,他从7岁那年就开始在打孔卡上写程序了。1992年,24岁的夏嘉曦和父亲一起创办了软件发行公司Quicksoft,将苹果操作系统和多媒体软件进行本地化并销售。之后,夏嘉曦将自己的所有精力投入到一家软件外包公司Toptier中,面向硅谷专门为中小企业开发企业网络门户,互联网风潮的兴起使得TopTier面临几乎是无尽的商业机会。1998年,风险投资公司Vanenburg Ventures出手收购了TopTier多数股份,2001年4月,软件企业巨头SAP(Systems,Application,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以4亿美元收购了TopTier,更名为SAP Portals,夏嘉曦也成为SAP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全球执行董事。在他极有可能成为SAP全球最年轻的总裁之时,他却跳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电动汽车。夏嘉曦创办了Better Place。与雷诺、日产等伙伴合作,在以色列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推动电动汽车普及。 随着以色列的创业活跃,一批本国的风险投资人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以色列的著名风险投资人约西•瓦尔迪(Yossi Vardi)投资了他儿子所创办的Mirabilis,Mirabilis的产品就是曾经风靡全球的即时通信软件ICQ,1997年美国在线(AOL)以4. 07亿美元收购Mirabilis,成为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这次收购一方面极大地刺激了以色列人投身高科技产业的创业热情,同时创始人将获得的巨大收益又投资于以色列的高科技产业,开创了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创业——获取财富——投资再创业的良性循环模式的先河。而瓦尔迪自己也几乎成了以色列互联网创业投资的代名词,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支撑以色列的互联网产业度过低潮。截至目前,以色列约有4500家高科技公司、300多家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资公司。 注:《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已于2012年4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更多有关以色列的跨区创业者的内容,请见《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第三章第四节第四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