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成名的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中年以后创作稀少,1万8千字的短篇小说《色,戒》时断时续足足写了28年。初版30年后,导演李安将它搬上银幕,一举夺得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张爱玲如此用心的小说会是什么模样?她为何如此投入,里面到底有多少她个人生活的影子和情感灌注?李安导演对小说的改编有多大?这都是存在许多读者心中的疑问。中国内地唯一授权的中文简体版张爱玲小说《色,戒》,近日已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给了读者通过原著亲自揭示谜底的机会。小说《色,戒》的背景是上世纪40年代初期抗日战争期间的上海。女主角王佳芝是一名爱国大学生,她和学校戏剧社的同学们密谋使用美人计暗杀汉奸政府高官易先生。在诱捕猎物的过程中,她跌入了一张由激情和猜疑编织而成的大网中,最终因一念之差而功败垂成。历史上真实发生过女大学生郑苹如刺杀大汉奸丁默邨失风遇难的事件,张爱玲借了这个故事的外壳。《色,戒》是文学批评家公认的张爱玲最优秀的小说,也是最紧凑含蓄的小说。艺术家、文化批评家陈丹青说:“《色,戒》读了好几遍,全记得。同二战前最好的英美短篇比,照样精品。” “它是复杂并且难以理解的,”李安说,“也许它根本就不能被确切地说明。”李安称《色,戒》是他最喜爱的小说。在李安之前,杨德昌、胡安等两岸三地的多位导演都曾经有过改编《色,戒》的设想,但是均未成功。此次李安能够在威尼斯赢得金狮,其过人之处在于能够从对小说的崇拜中走出来,摆脱那个“魔咒”,在对小说尊重、忠诚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停下脚步,转而表达自己对于原著的看法。李安在威尼斯电影节期间指出,该片故事写的其实是张爱玲自己的故事:“张爱玲明写易先生,暗写胡兰成,她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李安特别说明,对于影片诸多细节的扩充,也是在还原张爱玲内心想法上的一种扩充:“因为写的是她自己,所以张爱玲用了很多藏锋的写法,我要把她这些藏进去的内容还原出来。十月文艺版的《色,戒》是一部张爱玲小说精选。刻画女性心理,表现乱世之中的男女情感纠葛,是张爱玲小说最为擅长的。这个选本就围绕了这个主题,除《色,戒》外还选入了《留情》、《沉香屑•第一炉香》、《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倾城之恋》、《封锁》、《多少恨》、《五四遗事》、《色,戒》等小说名篇。要了解张爱玲自己对《色,戒》的想法,可以仔细读一读本书附录的张爱玲散文《谈女人》和他回应读者批评的文章《羊毛出在羊身上》。李安的电影《色,戒》在中国内地公映尚待时日,借着电影的东风,近期以“张爱玲、色戒”为名的新书接连出笼,但都是擦边球著作。作家出版社的《张爱玲<色•戒>》是台湾学者蔡登山收集的有关《色,戒》小说故事原型和张氏创作资料的汇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色戒》,副标题则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作者署名夏世清。 语录《色,戒》读了好几遍,全记得。同二战前最好的英美短篇比,照样精品。多少描写革命的文字并不曾提供革命的细节,或者说,动作的细节。譬如暗杀,是枪抵在胸口,很近地扣扳机。张爱玲哪里干过这种事呢。干过的,要么不读小说,要么不懂文学(辛弃疾亲自动手,真杀过人)。——艺术家、文化批评家陈丹青《多余的素材•胡兰成》 《色,戒》与《色•戒》我写《色,戒》这题目的时候踌躇了半天:“色”与“戒”不过两件事,不是像开单子一样,“、”用不上。但是在《红楼梦魇》里采用了“、”,此处再用“,”怕引起误解,因为原有的逗点似乎狭义化了。结果只好写《色、戒》,预告又误作《色•戒》,可见现在逗点的混乱。——张爱玲《对现代中文的一点小意见》,《张爱玲集•对照记》196页 改编张爱玲张爱玲的小说对近代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自1984年的《倾城之恋》起,一直有导演以她的小说或以她为蓝本拍成电影。不过改编张爱玲小说从来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皆因无论遵循原著与否,都会招来“张迷”的严厉批评。但愿李安这次是个例外。电影:《倾城之恋》 上映年份:1984年简介:许鞍华导演,周润发(范柳原)、缪骞人(白流苏)主演电影:《滚滚红尘》上映年份:1990年简介:台湾已故作家三毛以张爱玲与胡兰成为原型人物编成剧本,由严浩执导,林青霞和秦汉主演电影:《怨女》上映年份:1990年简介:但汉章导演,夏文汐(银娣)主演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 上映年份:1994年简介:关锦鹏导演、林奕华编剧,陈冲(红玫瑰娇蕊)、叶玉卿(白玫瑰烟鹂)及赵文瑄(振保)主演电影:《半生缘》上映年份:1997年简介:许鞍华导演,黎明(沈世钧)、梅艳芳(顾曼璐)、吴倩莲(顾曼桢)主演。电影:《海上花》上映年份:1998年简介:根据张爱玲译注、韩邦庆原著的《海上花列传》改编,由侯孝贤执导,梁朝伟、刘嘉玲、李嘉欣主演。电影:《色,戒》上映年份:2007年简介:李安执导,梁朝伟(易先生)、汤唯(王佳芝)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