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猫是很矛盾的动物。没有动物像猫一样,一方面可以跟人发展出亲密关系,却又要求活动及行动的独立自主,而且能够如愿以偿。狗或许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但很少有狗获准自行在一个个花园和街道之间穿梭。天性服从的狗必须由人带着遛,任性的猫则是独自游荡。 猫过着双重生活。在家里,它就像一只早熟的小猫咪,老是凝望着主人。到了户外,它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成猫,是自己的主人、自由生活的野生动物,机警又自足;此刻,它的小脑袋里完全没有人类保护者的容身处。观察这种温驯宠物与野生动物之间的身份转换相当有趣。如果你在街上巧遇自己的宠物猫,那只猫又刚好沉浸在满是性与暴力的街头肥皂剧中,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在某一瞬间,这小东西完全着迷于求偶或争夺地位的激烈剧情中,然后,它眼角突然瞥见主人正在观看。一时间,它陷入了双重情境的精神分裂,但在踌躇了一下之后,这小动物马上跑过街道,磨蹭着主人的脚,又再度变回一只温驯的小猫咪。 猫之所以努力维持温驯动物的模样,是因为人类对它的豢养。由于在幼猫和小猫时期与其他的猫(母猫与同一窝兄弟姊妹)及人类(认养它的家庭)一起生活,猫会认同猫类和人类的身份,而且自视同时属于两个物种。这就像小孩在国外长大,结果造就出双语能力的情形一样;对猫而言,则是变成具有双重心理。生理上它是一只猫,但在心理层面,它既是猫,也是人。不过在“长大成猫”后,它的多数反应都属于猫科动物反应,对主人就只剩下一种主要反应:将主人视为“模拟父母”。这是因为主人在小猫发展过程的敏感阶段取代了它们真正的母亲,并在其成长过程中继续喂牛奶和固体食物,为它们提供舒适的生活。 人猫之间的关系,跟人狗之间发展出来的紧密情感截然不同。狗跟猫一样,会将人类主人视为“模拟父母”。在这一点上,两者之间的联系类似。不过,狗比猫多了一个连结。由于狗是群居动物,而且个体之间有紧密的支配状态——上层狗、中层狗及下层狗,而且他们在自然环境下会集体行动,随时彼此监控。因此,宠物成犬会将其人类家人视为“模拟父母”及其群体中的支配者,也因而造就了众所周知的服从口碑和远近驰名的忠心能力。虽然猫也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但它们从不集体狩猎;在野生环境中,猫的大半时间都花在单独追捕猎物上。所以,和人类一起出门散步对它们一点吸引力都没有。而且猫对“跟着走”和学习“坐下”及“停下”同样没兴趣。对它们来说这种把戏毫无意义。 因此,当猫说服人类把门打开时(猫最痛恨的人类发明物就是门),它会立刻出门离开,绝不回头。当猫跨过门槛时,心理状态就转变了:“宠物小猫”的大脑立刻关闭,“野猫”大脑随即开启。狗在这个情况下,可能会回头看看人类伙伴有没有跟来加入有趣的探险,但猫不会,猫的心思早就飘到另一个全然属于猫科动物的世界了。在那个世界里,双脚站立的异族猿类毫无立足之地。 由于家猫与家犬之间存在这种差异,爱猫者与爱狗者也明显不同。一般来说,爱猫者的性格更倾向于独立思考与行动。艺术家就像猫,士兵则像狗。最受推崇的“团体忠诚”现象,对猫与爱猫者而言完全格格不入。如果你是一名公司职员、帮派份子、同好团体的成员或是军队精英,你家里应该不会有猫蜷曲在壁炉前面。野心勃勃的雅痞、胸怀抱负的政客、职业足球运动员,也都不是典型的猫主人。你很难想象一名橄榄球员膝上趴着一只猫的画面,但比较容易想象他出去遛狗的场景。研究猫主人与狗主人的人指出,这两者不仅族群不同,在性别上也有偏差。爱猫者女性比例较大。从人类演化中发展出来的劳动分工来看,这并不令人惊讶。史前时代的男性逐渐变成专门的集体猎人,而女性则专注于搜集食物与养育子女,这种差异导致女性的“集体精神”大大弱于男性。家犬的野生祖先——狼,也像人类男性一样演化成了集体猎人,因此,现代犬类与人类男性的共通点比女性多得多。反女性的评论者可能会指出,女性像猫一样缺乏团队精神。反男性的评论者也可能指出,男性与狗一样都是狐群狗党。猫科动物的自我满足与个人主义,对应犬科动物的团结友爱与亲密无间,两者间的争论永不会休止。但是有一件重要的事必须说明,为了让论点站得住脚,我将两个立场都夸张化了。事实上,有许多人对狗和猫的陪伴同样喜欢,而且我们所有人(或几乎所有人)的个性中,都同时具备了猫科动物与犬科动物元素。我们都有希望独处和沉思的时刻,也有想要置身于拥挤、嘈杂房间中的时刻。 人类跟猫和狗这两种动物早已签下正式契约。我们与它们的野生祖先之间形成了不成文且无法言说的紧密关系。我们提供食物、饮水和保护,换取它们的职责表现。狗的职责很复杂,包括整个狩猎工作,还有保护财产、保卫主人不受攻击、消灭有害生物以及担任拉货车与雪橇的驮兽。在现代社会,我们赋予这有耐心又肯吃苦的犬科动物更大的职责,包括导盲、追踪罪犯及赛跑等。 对猫而言,古代契约的条款就简单多了,而且一直维持不变。猫的职责包括一 个主要任务和一个次要任务。首先,它们必须担任有害生物防治员,其次就是当一 只家庭宠物。由于猫是单独狩猎小型猎物的猎人,所以在野地里对人类猎人用处不 大。而且猫的生存方式不是依靠互助求生的紧密组织社群,不会对家中入侵者产生 警示反应,因此不太适合当财产守护者或主人护卫。猫的体型又太小,不能成为驮 兽。在现代,除了与狗一同分享理想家庭宠物的光荣,以及偶尔分享电影与戏剧中 的演技荣耀之外,猫对人类并没有多样化的用处。 虽然猫与人类事务的牵连不深,但对人类却有很深的影响。根据最新估计,不列颠群岛的猫狗数量几乎一样多:猫约有500只,狗则有600只。在美国,猫的比例则稍微逊色,大约是2300万只猫比4000万只狗。即便如此,这仍是很庞大的家猫族群,而且这个数量还可能是被低估的。虽然现在仍有少数的捕鼠猫恪守有害生物消灭者的古代职责,但绝大多数家猫都是家庭宠物或野生幸存者。关于家猫,有些是精心培育的纯种猫,但大部分是混种猫。纯种猫与混种猫的比例,可能要比纯种狗与混种狗的比例低。虽然猫展与狗展一样竞争激烈,但猫展比较少,就如同有资格参展的猫品种较少一样。由于没有太多品种参与演化,因此猫早期的品种特化(Breed Specialization)比较少见,可以说几乎没有品种特化。所有品种的猫都是捕鼠高手,也不需要演化出更多品种,因此不同品种的猫在毛皮的长度、颜色、样式上的差异,或是身材比例的变化,纯粹是基于各地民情偏好及主人的奇思妙想而生。虽然这造就出某些相当漂亮的纯种猫品种,但其差异程度远不如不同狗种之间的差异来得惊人。在猫界,并没有相当于大丹犬(Great Dane)、吉娃娃(Chihuahua)、圣伯纳犬(St Bernard)或腊肠狗(Dachshund)的品种。猫的毛型和毛色有相当多 变化,但身形和体型的差异非常小。一只真正的大猫重量约有8公斤 (18磅 ),最 小的则约为1.4公斤(3磅)。这表示,即使是最极端奇特的猫,大型家猫也只有小型家猫6倍重;相较之下,圣伯纳犬的重量可达小约克夏犬(Yorkshire Terrier)的300倍。换言之,犬种之间的重量差异比猫种之间的重量差异大了50倍之多。 现在说说被弃养的猫和选择野生生活的猫(亦即野生族群),我们也发现了显著差异。在人类文明较少的区域,流浪狗会形成自给自足的群体,而且不需人类协助就开始自行繁殖和觅食,但这样的群体几乎不存在于都会或郊区。的确,在现代拥挤的欧洲国家,它们几乎不存在。即使是农村地区也无法让它们存活。即使有野生群体形成,很快就会遭到农业社群猎捕,以防它们攻击农家的家畜。野生猫群的情况则大不相同,每个大城市都有庞大的野猫族群。由于随时都有新的流浪猫加入,消灭行动通常会失败。而且,人们也不觉得消灭野生猫有多大的必要,因为它们会靠继续执行其古老的有害生物防治职能求生存,不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然而,在人类介入并通过施毒而铲除鼠类族群的地方,野猫得靠小聪明才能活下去,它们会翻垃圾桶,或向心软的人类乞食。这些陋巷野猫族群中,有许多是处于生存边缘的可怜生物。野猫的适应能力惊人,而且事实证明,就算经过千年眷养,猫的大脑和身躯依然相当接近野生状态。 然而,猫的苦难有一大部分也要归咎于它们的适应能力。正因为猫即使被扔出家门仍然“可以”存活,人们才更容易遗弃猫。事实上,大多数猫在被遗弃之后,都不得不在恶劣的都会环境中凄惨地度过余生。流浪猫靠着人类社会的垃圾和污物苟延残喘这一事实也许可以反映出它们的性格有多坚毅,但这对猫的存在是一种扭曲。我们容忍这种情形,只不过再次证明人类一再可耻地违反古代人猫的契约。但这如果跟数百年来我们虐待、折磨猫的残酷手段相比,也算不了什么了。我们太常迁怒于猫,情况严重到甚至流行一种说法来描述这个现象:“……然后办公室小弟踢了猫”(and the office boy kicked the cat),这种说法阐明了来自上层的侮辱转向发泄到更低社会阶层的方式,而猫则位于阶层最底端。 所幸有一个事实足以与上述情况相抗衡,那就是绝大多数拥有宠物猫的家庭都小心照料并尊重它们。猫有办法让自己得到主人的宠爱,它们不只是通过足以激发强烈父爱和母爱的“小猫般”行为讨好主人,还凭借卓然的优雅气质来征服主人的心。猫散发出来的高雅和沉静迷惑着人类的双眼。对敏感的人类而言,与猫共享一个房间,跟猫眼神交流,感受它用“磨蹭”跟你打招呼或看着它在软垫上缓缓将自己蜷曲成球状打盹,已经成为一种特权。对数百万孤独的人(其中有许多人在生理上无法长距离遛狗)而言,猫是最理想的伴侣。尤其是被迫独自度过晚年的人,猫的陪伴是难以估量的回报。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力图用无情的冷漠和乏味的自私来铲除所有形式的宠物饲养,这些严肃的卫道人士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这种行为可能导致的伤害。 由此带出这本《猫咪学问大》的目标。身为动物学家,我在不同时期关注过猫家族的大多数成员,范围从身躯庞大的老虎到娇小的山猫、从身强力壮的美洲豹到袖珍的豹猫、从孔武有力的美洲虎到稀有的小豹猫都包含在内。我家里几乎随时都有家猫等门,有时迎接我的甚至是满橱柜的小猫咪。小时候住在英国威尔特郡近郊时,我经常躺在草地上观察农场的猫熟练地跟踪猎物,或监视着干草堆上的猫窝(母猫会在里头哺乳蠕动着的小猫)。我很年轻的时候就养成了观察猫的习惯,这个习惯跟了我近50年。由于我和动物之间有专业领域上的关系,所以经常有人问我有关猫的行为问题,我很惊讶,多数人似乎对这些神秘有趣的动物所知甚少。即使是溺爱宠物猫的人,对于猫复杂的社交生活、性行为、攻击行为或狩猎技巧也都只是一知半解。他们很了解且过度在乎猫的心情,却并未下工夫好好研究自己的宠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并非饲主的错,因为许多猫科动物的行为发生在厨房和客厅这个大本营之外。因此,我由衷希望,那些认为自己对猫了如指掌的人,能通过阅读这本书,更进一步认识身边的优雅伴侣。 我采用的方式是设置一系列基本问题,然后提供简单明了的答案。市面上已经有许多出色的育猫工具书,其中包含为猫喂食、准备住所及给猫提供兽医治疗的所有常用细节,也有各种猫品种及其个性的类别清单。我在本书中不会重复那些,而是旨在为大家提供一本与众不同的猫书。本书着重分析猫科动物的行为,并对数年来我收到的各种问题提出解答。如果我的目的达到了,那么当你下次碰到猫时,应该就能以更贴近猫科动物的方式来观看世界。一旦踏出第一步,你对猫咪迷人世界的疑问将会越来越多,想认真观察猫的欲望也将越来越强烈。
猫咪学问大——序言
书名: 猫咪学问大
作者: [英] 德斯蒙德·莫利斯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原作名: Catwatching
副标题: 80个人类最想问的喵什么
译者: 黃建仁
出版年: 2014-1
页数: 176
定价: 39.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02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