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卷与卷二体例与他卷不同,可窥原始之规模。通分三目: 曰杂歌,曰相闻,曰挽歌;各以帝世编次。杂歌在此卷,凡为长短歌八十有四首,今选译五十二首。 杂歌 凡不入相闻,不为挽歌,例当入此。大抵皆行旅游览以至献颂之什,而间亦有可入相闻者,则仁智有不同见耳。 泊濑朝仓宫御宇天皇代: 大泊濑稚武天皇日本当我唐中宗景云元年三月,始定国都于大和之平城。所谓奈良都,亦曰宁乐京。日本在奠定国都于奈良(710)之前,皇子依母,长育在外家,并在外家即天皇位,所以皇居代代不同,而以地名为称。此谓宫居在泊濑朝仓之天皇,后世追谥曰雄略。宫址在今奈良县矶城郡朝仓村。其在位当我北魏文成帝太安三年至孝文帝太和三年,刘宋孝武帝大明元年至齐高帝建元,凡二十有三载(457—479)。《宋书》记有倭王武上表(478),盖即此人。 天皇御制歌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里载有雄略天皇的故事和好几首歌作;《万叶集》中却只收有他的长、短歌各一首。这里译的一首长歌,格调很古,还没有完成五七调的句律,在《万叶集》中为最古的一首。 〖1〗之一 有女陟冈,携圭及筐, 以彼圭筐,采菜未遑。 之子焉居,我欲得详; 曷示我氏,毋使我彷徨。 天监兹大和, 悉我宅京,无或不秉我承。 维以我为兄,亦昭我氏名。 以天皇之尊,其天真熙然若是,其造语之亲蔼复若是;则译文宜择真率古朴之体,庶见其情也。译文用韵通庚,葩经然也。 【1】之二 筐兮明筐,携在旁, 圭兮利圭,执在掌。 有女其姝,采菜斯冈。 言告我以家,其诏我以名! 天阜盈大和, 率唯我平治,率唯我敷坐。 唯我斯告兮,尔名亦尔家。 译曰圭者,竹木之签,借形似以为译。又末二句,原文有异读。或读为以兄称我,则告以家与名;或读为我则不尔告,亦家亦名。兄者夫称,谓妻为妹也。读为不告,言无庸告也。妻皆见其,而不若是读,意已具见,今从古读译。古俗非夫妇之私不相通名,女子尤不轻以名告人;问名即示好逑之志。初民禁忌闻人呼名,谓必有殃,甚或丧其生,今南洋民族尚有存此风者。虽然,旧礼俗亦女名不外出,而婚仪始自问名也。此歌调古而意率,评者多以上古君民无间为言,亦有疑非御制而为踏歌之遗者。 【1】之三 筐兮,明筐是将; 圭兮,利圭是掌。 之姝者子,采菜在冈。 我思闻之,家其焉居? 曷我诏兮,以子之名! 天鉴兹大和, 率唯我所居,率唯我所坐。 唯我其告兮,尔家亦尔名! 【1】之四 筐兮明筐,携在旁, 圭兮利圭,执在掌。 有女其姝,采菜斯冈。 言告我以家,其诏我以名! 天阜盈大和, 率唯我平治,率唯我敷坐。 唯我斯告兮,尔名亦尔家。 译曰圭者,竹木之签,借形似以为译。又末二句,原文有异读。或读为以兄称我,则告以家与名;或读为我则不尔告,亦家亦名。兄者夫称,谓妻为妹也。读为不告,言无庸告也。妻皆见其,而不若是读,意已具见,今从古读译。古俗非夫妇之私不相通名,女子尤不轻以名告人;问名即示好逑之志。初民禁忌闻人呼名,谓必有殃,甚或丧其生,今南洋民族尚有存此风者。虽然,旧礼俗亦女名不外出,而婚仪始自问名也。此歌调古而意率,评者多以上古君民无间为言,亦有疑非御制而为踏歌之遗者。 〖1〗之五 筐儿也,拿的好筐儿; 签子也,拿的好签子。 在这山冈上, 挑野菜的小娘子, 你家住在那里? 你叫什么名字? 大天底下这大和地, 全是我在镇定的; 全是我在治理的。 我的家,我的名, 可都不来告诉你。 【1】之六 筐儿么,拿的好筐儿; 竿儿么,拿的好竿儿; 在这冈坡儿上, 挑野菜的小姑娘儿! 家住哪里,叫甚名儿? 天生来这大倭国, 满是我的住家, 全是我的坐地。 你但告诉我, 你的家和你的名儿。 这首歌末二行,有几种解读法。有的作:“但叫我声哥,再说我的家,我的名儿。”有的作:“我就不用告诉你,我的家,我的名儿。”盖游猎春郊,见采菜少女而歌以戏之;他见者亦多类此。 PS.增收的和歌译文一律用〖〗号,俾与《万叶集精选》原译相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