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为自己不中用、不够努力而苦恼。和那些优秀的朋友们一比,情绪立刻一落千丈,似乎自己一点儿优点也没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是不是把幸福的标准设定得太高了?是不是因为把目标定得过高,而给自己带来了无谓的苦恼? “不会的!我对自己没有过高的期望。不过是想达到 ‘平均水平’,尝尝‘平凡的幸福’罢了!”——也许不少人会这么想,哦,不如说是大部分人都会这么想吧。但我们制定的标准真的那么“平均”、“平凡”吗? 大多数时候,我们心中的“普通”,是从父母那一辈继承的价值观。抚养我们长大、疼爱我们的父母这么说过: “妈妈(爸爸)才不盼着你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人,你只要有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能普普通通地结婚,构筑你小小的幸福就行啦。” 父母的话绝对不假,这一定是他们衷心的盼望。 我们父母的青春留在了昭和[ 昭和是日本天皇裕仁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时间为 1926 年 12 月 25 日-1989 年 1 月 7 日。——译者注]中后期的日本,那是一个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年代。尽管当中也遇过几次考验,但总体来说,日本经济在那个年代一路向上,人口增加,都市扩大,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我们父母眼里的“平凡的小幸福”是什么呢…… “普通的工作”: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正式员工,工资不高,但涨幅稳定,公司中部分员工可享受终身雇佣制度。 “普普通通地结婚”:和一个有稳定工作的(异性)正式员工结婚,单凭对方的收入即可满足两个人的生活。 “小幸福”:买到带院子的独栋小楼和小轿车,供子女读完大学(确保他们不做“家里蹲”,也不做违法的事),晚年生活开销来自养老金和退休金。 而事实上,无论是我们的父母还是我们自己,或许都没意识到这样的标准在如今究竟有多难达到。 让我们拿动画片《蜡笔小新》举个例子。它的漫画版 1990 年起开始在青年杂志《漫画 Action》上连载,在海外也享有超高人气。这部搞笑漫画的主人公是成长在普通家庭的调皮幼儿园宝宝新之助,他惹出的乱子不计其数,不过现在,我希望大家关注一下新之助的父亲广志: “东京霞关一家贸易公司的课长。和妻子美伢(二十九岁,家庭主妇)、长子新之助(五岁)、长女小葵(零岁)一起住在埼玉县春日部市的一栋单门独户房子里。” 广志是贸易公司的课长,已婚,育有两个子女。这个三十五岁的男人,在离单位还不算远的位置买了一户独栋的房子。放在 2014 年,这样的人恐怕已属凤毛麟角。 漫画《蜡笔小新》问世时,正是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前夕,广志在故事中被描绘成一个“不争气的上班族”。不过在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社会的样貌已经天翻地覆。如果今天再让作者画一个广志的特别篇(还要将他的身高定得再高些)——他若出现在同学会上,一定风光无限;若去征婚,一定很抢手。1990 年的“普通”,在 2014 年,早已成了“高阶”。 那时的社会结构如今已然瓦解,经济也急剧缩水,想要达到从前的“普通”标准,早已困难了不知多少倍。可父母那一辈人却认识不到这个现实,也许他们有生之年都再难认识到。 父母们眼中“普通的幸福”,已经一点也不普通了。可以说,是幸福的指数已经变了——从前五十分就能满足的幸福,现在要打七十分才能达标。应该看清的是,你的朋友中那些表现出色的,其实已经可以归属于超常人群了。 “普通”、“平均”、“标准”这些词,已经成了这个时代幸福尺度的代名词。我们总以为目标越具体或许就越容易实现,可现实却往往不遂人愿。“小幸福” 的标准也许从没变过,但我们必须想明白,它指代的究竟是什么内容、是哪一种幸福。在这个年代活着,确实是不太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