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书名“我的战争都埋在书里”取自狄金森本人的一首诗作的首行:“My Wars are laid away in Books ”,大约创作于1882 年,当时诗人52 岁。事实上,这里的“埋”和“书”都是有缺憾的翻译。 对于这个句子的中文翻译,主要有以下三种:“大的战争已在书堆中埋葬”(江枫)、“我的战争已成历史”(董恒秀和赖杰威)、“我的战争搁置在书里”(蒲隆)。 首先,“ books ”不一定是现代意义上出版印刷的图书,也可以是各种形式的书本,包括手工制作的薄子或册子。考虑到诗人一生创作了近2000 首诗作,而生前印刷成铅字的不超过10 首,这里的“书”显然与出版印刷关系不大。另一个事实更加耐人寻味:从28 岁那年起,狄金森开始筛选、整理和保存自己的诗作,把它们一首首工整地抄写在上好的纸张上,然后用针和线缝制成小册子。 从1858—1865 年的7 年里,她一共缝制了40 本小册子,还整理出10 批未缝制成册的诗歌,共计800 多首。诗人未向任何人透露这些手稿册的存在,甚至包括她最亲近的妹妹。看起来,那些发生在她内心的一个人的“战争”都埋藏在这些私密的手稿册里。 从字面上来看,用“埋”或“藏”来翻译“ lay away ”也不够准确,比较准确的翻译是“存放”,含有存放在某处以备后用的意思,至于以后怎么用,不得而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一个人内心的搏斗以某种方式表现在作品中,也可以称作“存放”,后来的读者追踪形迹、探寻心声,于是,之前的存放就没有白费。不过,考虑到诗人的诗作不是简单地存放或摆放在那里,而是隐藏在深处,译为“存放”未免过于轻松。一方面,诗人的大部分诗作在生前从未与人交流;另一方面,那些通过书札寄出的诗作也往往回音寥落,由于表情达意过于幽微曲折、难以索解。正如本书作者哈贝格先生所言:“狄金森的一个悖论是,她一边邀请你一边又躲闪着不让你跟她亲密——她将‘无可奉告’做到了极致。”“战争”或“战斗”是狄金森终生的核心隐喻——“她孜孜以求地创作不是为了得到认可,而是为了表达一场无法逃避的、艰苦的、关乎生存的战斗。”斯人已逝,那一场场战斗都已成为历史,埋进文字和书册,吸引着一代代读者前来挖掘:编辑、阅读、翻译、书写……
我的战争都埋在书里——译者前言 为什么“我的战争都埋在书里”?
书名: 我的战争都埋在书里
作者: [美] 阿尔弗雷德·哈贝格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My Wars Are Laid Away in Books: The Life of Emily Dickinson
副标题: 艾米莉·狄金森传
译者: 曾轶峰 | 胡秋冉 | 王柏华
出版年: 2013-9
页数: 708
定价: 99.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122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