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跑步走的民族。 交易会召开期间,在广州街上,朝停着的公车奔跑的,一定是日本人。中国人会想:"那辆公车已经开出去了,还是等下一辆吧。"便不会再跑了。在中国,广州等地的南方人,以性急闻名,但还是比不上日本人。 到了北方,看一看走路方式,就能知道哪些是日本人。中国人走路,先用脚跟"咔嚓"一声敲在地上,然后再慢慢让脚板着地,就像往汤圆上均匀地洒上黄豆粉,很是从容。这样走路,身体一定会轻轻弹动,而这是多余的震动。 日本人走路的时候,似乎脚尖比脚跟用力的时候更多。因此抵抗力不大,可避免不必要的损耗。 日本自古以来都从先进国家引进文化。曾经仿效唐朝,急于建立律令国家;明治以后,又加快脚步追随西洋,建设现代国家。 从来都是急急忙忙,从不绕弯道。选择最短的距离,尽量节约能量前进。 但是,当我看到四珠算盘时,觉得找到了日本的精神。 --就是它! 我们学生时代用的算盘是五珠的,最下面的一颗珠从来没有使用过,也就是说是多余的,所以去掉了。日本人不允许多余的东西存在。 据说算盘是足利末期贸易商人从中国传来的。原型是下面五颗珠,上面两颗珠;上面的两颗也是只用一颗就行了。而且,中国的算盘比较大,珠也比较大。 日本最初用的也是"上二下五"的算盘,之后渐渐把不必要的都去掉了,缩小尺寸使之更为实用。 不是说这样不行。不仅如此,多余的省去最好。总是有先进国家在前面,急着追赶,越是轻装上阵越好。这种心情能够理解,可以说是日本人的长处。 正因为如此,现在的中国不再采用原来的算盘,而是采用了日本的改良算盘。 不过,目不暇接地看算盘高手拨动算盘珠,让人感到像是在赶路。 忍不住想打招呼:"休息一下吧。" 一直疾奔,会喘不过气来。要是不休息一会,最后说不定会累倒。 这已经不光是说算盘了。多余的东西累赘多,固然不值得赞扬,然而若是完全没有多余的,是否也太理想化了? 比起"啪啪啪啪",还是"啪啪啪--啪"的节奏进行起来更为顺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