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明朝派出救援兵南下。 最终,秀吉死去,日本军撤退。战争也许就是这种东西,但不得不说,这次战争毫无意义。 日中两军,双方都有胜有负。追究胜负的原因,十分有趣。 小西行长未固守平壤,是因为明朝将军李如松用大炮攻击。 李如松认为日军很弱,继续追击,这次没有带沉重的大炮,本来炮兵也不是他的直属部下。但是,他一路紧追,在碧蹄馆被日军大败,被日军的铁炮队打得落花流水。 也就是说,日军以鸟铳胜,明军以大炮胜。 洋式的大炮和鸟铳都是十六世纪由葡萄牙人带来的。葡萄牙人到达中国比日本早二十九年,大致是同一时代。 日本种子岛采用了鸟铳,似乎对大炮没有显示出太大兴趣。 中国引入了葡萄牙的大炮,称为"佛朗机炮",对鸟铳没有太大兴趣。与秀吉军对峙的时候,明朝军队也没有鸟铳队。 更早的时候,"弩"这种厉害的武器传到日本。在日本曾经发掘出弩,但日本人似乎不常使用。 超弩级,顾名思义,是巨大的石弩。形体巨大,好几个士兵才能操作一台弩。 日本人从来就不喜欢这种粗放、而且得好几个人共同操作的工具。大炮也是如此,好几个人要看着一门大炮,这样一来,就显不出个人的技巧了。倒不如把个人的技巧磨炼到极致。这样看来,鸟铳比大炮好,弓比弩好。 注重个人的技巧,表现在作战方式上,就是单枪匹马。 运动也是如此。棒球在日本如此风行,是因为投手和接球手单枪匹马的特性,比较适合日本人的气质。 保龄球也是日本特有的,这也是个人的游戏,不需要团队协作。 不过,最显示个人技术的比赛是游戏机,单枪匹马的对手是不会说话的机器。 日本曾经试图把游戏机推广到东南亚,但一直没有成功,因为它太过日本化了。 自动赌博机这种东西没有"技巧",所以不适合日本人。 不断打磨技巧,使日本人成为艺术性的民族。这种性格有短处,但相随而来的长处也得到了很好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