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要以万来计了吧。总有电视节目猜奇怪的姓,似乎永不间断。 中国有"百家姓"之说,姓的数量有限。天下的人民是"百姓",不过实际上比"百"要多,但也不到"千",大概有五百多吧。 不论中国有多少姓,相较而言,日本姓的种类更加丰富。 在日本,通常结婚后女方随男方的姓;但在中国,结婚后女方还是保持自己娘家的姓。 孙文的未亡人是宋庆龄,其妹宋美龄是蒋介石夫人。毛泽东夫人是江青(这似乎不是本名),周恩来夫人是邓颖超。在中国,只是生出来的孩子随父姓。 中国又有"不娶同姓"的原则,十分严格。留在日本的华侨也很少有同姓结婚的。 近代科学表明,近亲结婚不利于优生学。一定是从经验中发现了"不娶同姓"这一规律。 如前所述,姓的种类少,同姓的人口就多。王、陈、李等姓,各有数千万人口。因此,虽说是同姓,却几乎没有血缘关系。我和陈毅、陈伯达等人应该没有血缘关系。 不过,如果我的妹妹和姓江的人结婚,儿子的姓就是江。这时,我和这孩子的血缘关系很近。尽管如此,由于不是同姓,似乎可以和我的孩子结婚。这是个很大的矛盾。 不论如何,在恋爱前,要先问对方的姓,很是不便。这也就不能一见钟情了。 同姓不一定是血亲。倒是前面所说的虽是异姓,但血缘关系密切的人结婚更不好--理由都懂,但禁忌历史久远,现在依然存在,法律并未禁止。但直到现在,同姓结婚仍然很少。 拘泥于姓,是因为意识到其重要性。这是受以"家"为中心的儒教思想的影响,"家"拥有的力量太大,即使嫁给别人,也不会改姓。 大家熟悉的国姓爷郑成功,被赐皇家姓"朱",但他并不自称"朱成功",依然用郑姓。即使是皇帝赐姓,本姓也不能轻易改,这和结婚的女性一样。 近代中国煞费苦心地想脱离儒教体制,"家"的问题也与此相关。 不论如何,"不娶同姓"的禁忌,实质上会消失吧。不过,女性保持娘家的姓,是尊重个人的独立,应该不会改。 旧风俗在新的时代也通用,这是一个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