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圣诞节并非耶稣的生日,而是冬至的仪式。 冬至通常是12月22日或23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到冬至为止,白天变短。但是,过了冬至,白天就不会再变短了,从第二天开始,每天变长。 最近才出现了"深夜族"这个词,这大概是因为电费太便宜了。 以前灯油很贵,所以夜里很晚才睡是很奢侈的。太阳一落山,连灯都不点就早早睡觉了。日没闭门,早上和太阳一起起来--这是日常生活。 太阳出来的时间短还是长,习惯人工照明的现代人也许没有注意。但对过去的人来说,只有有太阳的时候才能过日子。白天的长短,是有关生活内容的重大问题。 要充实生活,让生活更丰富,只有早上早起,把清晨的时间也利用起来。 在中国,"王朝"、"朝廷"、"朝贡"、"朝政"、"来朝"等,有"朝"的词很多,都与政治相关,这是因为政治从早朝开始。调查一下清朝军机大臣的上班时间,竟然是清早四点左右,这样可当不了"深夜族"。 对过去的人来说,白天长,是件多珍贵的事,现代人无法想象。 以冬至为界,白天慢慢变长,人们一定会感到是上天送的礼物。 在日本,确实有些地方也有这样的传说--冬至时弘法大师会挨家送东西。 大师也好,圣诞老人也好,总之,从这一天开始,白天不会再变短,这是对上天赐予的礼物的朴素感谢。 冬至和圣诞节只相差数日,习惯和传说也很相似。 中国人到了冬至,有吃营养价值高的美食的习惯。大概也是出于前面所说的感谢之心,同时,也蕴涵着从这一天起就越来越冷、要吃点好东西增加抵抗力的生活智慧。 曾经看到过外国的报道,有一段写道:"夜晚的街道很黑。"以此判断该国文明度很低。 不光是"深夜族"的文明才是文明。有些地方晚上街道黑暗,大清早曙光微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鲜活的生活,那里也有健康的文明。 中国人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早上都起得很早。正是在这种地方,"长夜之宴"才显得奢侈可贵。 把是否有夜生活当作评价文明的标准,十分可笑。 相互尊重生活方式,是友好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