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常见到旅行包底下安装车轮,可以拖着走。 凹凸不平的道路、楼梯等不用说,车站、机场大厅等地方,基本上不需要力气就可以搬运。购物也用上了有车轮的购物篮。 真是巧妙的设计。 我有过满头大汗提着行李的经历,所以总觉得损失了点什么。 搬运东西的方法,这种基础的设计,现在依然能让人眼前一亮,不是有点奇怪吗? 要装上车轮,让旅行包着地,就必须把旅行包设计成竖长形。于是产生了新的创意,打破了横长形的旅行袋的既成观念。 搬运东西,通常是手提或是背,用头顶的方法已经弃用了。 头顶东西,两手就有空。我没有用头顶搬运过东西,所以不知道此间的疲劳程度,身体上一定不轻松。用手提手会酸,用肩背肩会疼,不过感觉相比之下,还是消耗能量少。 《孟子》里说:"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颁白"就是半百,指头发半白的老人。"负"就是背,"戴"就是头顶。 老人背负或是头顶东西搬运,年轻人出于敬老精神,马上就会接替,所以路上看不到肩背头顶的老人。 从这句话里也可以看出,中国过去也把东西顶在头上搬运。 不知何时,这种风俗消失了。日本也很少还有,东亚只有朝鲜还残留着这种风俗。也许是用头顶需要很高的技巧,朝鲜人的平衡感很好。 不过,我倒认为,体态的问题是个大原因。头顶着东西,必须不断保持平衡,不能摆出自己喜欢的pose,形式主义者一定不喜欢。 希望自己潇洒,不论东西,都是相通的心理。注意到对方认为什么是潇洒的而行动,是邻人之间的礼仪。 自从在车站看见装有车轮的旅行包后,过了很久,也没见更多的人使用。大概是感觉有点横行霸道,不太好看。 不过,最近开始流行故意扮邋遢。例如,很多人不系好腰带,或踩着鞋后跟,像穿拖鞋一样。 带车轮的旅行包,大概马上也要爆发式地火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