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酒席宴会中,看不到以前那么多烂醉的醉汉了。也许他们只是换了根据地,不再出现在我们常去的地方了。 不论如何,以前在谈到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区别时,一定会举烂醉街头为例。日本人会在街头酩酊大醉,高歌放吟,踉踉跄跄,拉住路人惹麻烦。中国人同样也是人,对酒精的反应应该是相同的。不过,中国人大醉之后,会避免在人前出现,不会大摇大摆地在路上大叫大嚷,而是悄悄走小路回家。 日本人会说,醉了还能那么理性吗?那喝酒还有什么意义呢? 日本人不怕醉了露丑,并以此来夸耀自己想喝多少就能喝多少--有些中国人也有这种念头。 中国人以烂醉为耻,是从小就开始的。中国人尊重老人,以有自制力、成熟为荣。小孩式的兴奋,只能证明此人是"小人"。因此,类似的情况尽量不要暴露在别人面前。 小孩可以到处乱跑,大人则不能在路上狂奔。 孩子气不一定就不好,成熟也不一定就好。例如,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以其孩子气的狂热,一路狂奔赢得了近代化的比赛。而在同一时代,成熟的中国迟迟没有行动。 当然,这只是一般而言。在中国人中,也不是没有烂醉的醉汉。有名的例子是李白想掬起映在水面的明月,落水而死的传说。 "不解愁人闻亦愁",这是白居易的名句。但这是"诗境"的天地,现实中在人前乱醉是一件很羞耻的事。 日本第一次在中国史书中登场,是在众所周知的《魏志·倭人传》里,记载说日本人"性嗜酒"。人大多都好酒,史书中特别记载一笔,那肯定不是一般地好酒,而是非同寻常地好酒。也就是说,喝得酩酊大醉,自古以来在日本就被允许。 不过,如今日本的酒席宴会上醉汉少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日前野坂昭如在一段文章里写道:"最近,很少见人酒后大吐。" 他也发现了这种情况吧。原因有很多,例如警察力量充足,醉汉马上被保护起来了;即使有吐的,也马上被清扫干净了。 又或者,日本人开始成熟起来了?那倒也好。可爱的稚气消失了,但又没有成熟起来,这样的人最难打交道了。 半途而废可不行。衷心祈祷日本人不要吊在半空中半上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