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安平在9月22日又给胡适写了一封信。信文: 适之先生: 先生南来,我没有往谒。因为我觉得先生在极短的行程中,必定十分忙碌。假如我没有要事 便不应当去浪费先生的时间。 我们最近开了股东会议。去年一年,盈余二亿三千三百余万。办刊物本来照例是赔本的,本赔完,就关门大吉。我们实在没有想到会赚钱,而且赚这许多。一千万的本钱,在一年中赚了二十三倍。我们有几件印刷品,原是给股东,不对外公开的。但我想,先生对于办刊物素来有很大的兴趣,所以我检出一部分寄给先生,作为先生公余消闲材料。 这两天,南北教育界都为了先生的"十年教育",引起许多意见。拆穿了说,还是为了先生那一句话:"第一个五年先扶助北大、清华、中大、武大、浙大。"许多读者来信希望能读到先生的十年教育计划的原文,不知先生能否公开?或者先生能就此事写一篇文章否?专此即请 大安 后学储安平上 九、廿二 前求先生的法书,尚未承赐下。 这封信如果从上海寄航空,24日可送达胡府。胡适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一文,已提前寄往南京《独立时论》社了,因为9月28日《时论》出版,正式向全国公布此文。所以,储安平没有为《观察》争取到引起全国知识界关注的这篇文章的专门发表权。 这个《计划》发表之后,立即就引起全国教育学术界的讨论,胡适同意《观察》转载此文。10月5日,储安平收到胡适的信及写的字,立即就写了复信: 适之先生: 刚收到先生赐写的字,非常荣感,多谢多谢!先生只写了九个字,然而意义深长。我希望我们大家来栽,让我们的下一代得到收获,让整个国家来享受所能收获到的果实。 先生为《独立时论》社所写的那篇《十年教育计划》文字,当在《观察》第七期"文摘"栏转载。 专此函谢,即请 大安 后学储安平上 十,五 信中所说的第7期,是第3卷第7期,10月11日出版。写的字是: 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 胡适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信仰,也希望别人相信这句话的道理,故他一生至少有两次用这九个字为人题字。为《观察》所写是第一次。跟这个意思相通的,还有援自佛典的一个成语:功不唐捐。唐,徒也;徒,空也。捐,弃也。唐捐即虚掷。功不唐捐,就是功夫不会白白地浪费。胡适也常常希望青年人相信这个道理,做学问,做事情不要怕繁难。 上述九个字的最早出处是1936年5月22日胡适致陆侃如、冯沅君关于讨论"南戏"的一封信,信的最后说: (储)皖峰昔年曾辑《胡适文存》中语为一联云: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少说些废话,多读些好书。 我今自辑一联云: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 要那么收获,先那么栽。 寄给你们一笑。 依照储安平的见地及《观察》的编辑风格和内容,我认为胡适是有所保留的。储在编第五卷时,购买张今铎的军事通讯多篇,倒是招徕了读者,却是一个重大失误。张今铎是一个极端反蒋的人,他的军事通讯暴露了"国军"方面的重大军事机密,导致《观察》永久停刊的麻烦,当时是欠权衡的。储安平太痛恨那个腐败的政权,便不顾一切地促其速败,而败于何方他却不顾。假如他是一个坚定的左派,他的所有做法当然天然地合理,而他并不是。我绝不怀疑储安平的人格、操守和良知。他的确是一个蕴怀浩然之气的关怀国运民瘼的知识分子。但他慷慨有余,理性不足,冷静亦逊。而胡适当年的立言行事,过了五十几年,我们今天仍不得不佩服他的清醒与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