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来想去,只有这样朴素而直白的话,可以用来形容这篇文。 越是高明的厨子,越会用最普通的材料做出最美味的佳肴。《宸宫》正是如此,故事框架其实很简单:因为被爱人害死,所以她的灵魂重回人间,向仇人讨回斑斑血债。然后,几乎所有人都能猜到,女主角爱上了仇人的儿子。 非常简单的故事吧?这样的框架,真的太简单了。 但是,就是这样简单的故事,沐非硬是写出了荡气回肠,写出了惊艳绝决,写出了长歌如诉……我可以打包票,只要你翻开书,就想一口气看完。 因为我就是这样的……欲罢不能。 她的文章里,没有华丽的用词,简单的文字却构建出最具悬念的剧情。 林宸带着满腔的怨气而来,她的目标,是要从当年害死她的太后身上讨回公道。于是,凭着她绝不会被湮没的光华,她成为了皇帝的妃子,却从未对皇帝放下过真心……但是,能够破开万年坚冰的不是利斧,而是涓涓的温泉。 皇帝从不知道林宸私下的心思,却因为她的出众,渐渐放下一颗心。 林宸心中,曾经有过犹豫。 但是,与普通的文不同,沐非并没有让女主放弃仇恨……其实如果女主那时候放弃了仇恨,《宸宫》这本书,也只能是一本流于俗套的言情罢了。 但是她没有。 林宸坚强果敢,出众的才华让她拥有异于常人的傲气,前世所经受的背叛,亦让她不敢轻易相信任何人,更不敢相信所谓的……爱情。 于是她仍旧在复仇的道路上走下去。 随着剧情的进展,沐非在林嫒(太后)身上的笔墨稍许加重,借由太后的反应,从侧面写出当年林宸经受的苦楚。 读者感同身受,同仇敌忾。 我似乎可以预见到,林嫒会被沐非以什么样的残酷处死,或者是落入比死亡更加可怕的境界。或许是众叛亲离,或许是生不如死…… 但是,当一切都揭晓时,结局却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上天不会让每一个人轻松得到想要的一切,其实上天亦用另一种方式补偿了林宸受过的苦。 当看到番外时,看到林宸前世情人最后的下场,我更是感慨。 人做错了事,一定要勇敢的去面对。 逃避的话,只会让你的错误更加残酷地对你。 只是,这对他来说,都已经晚了…… 而对林宸而言,她的人生有过喜怒哀乐,有过最深刻的痛楚,但是,到了最后,她仍旧有那么一个可以执手同看花色娇的人。 她终究,是幸福的。 整本书合上,林宸的样子鲜明的在我眼前跳动,沐非不愧是塑造人物的高手。我不禁会想,如果现实中真有这样的一个女子,如果她生活在现代,会有怎么样的故事? 这已经与本文无干了。 却是要感谢沐非写出这样一个故事,让我们知道,即使是再痛苦的事情,都会过去。只要你能够坚持下来,就会看见金色的阳光已经洒遍全身,温暖而……明亮。 世间终有真情在。 ——《凤斗》的作者竹喧 一个惊才绝艳的女子惨遭曾经珍爱过的男子的毒手,当她历劫从地狱归来,面对昔日个个仇家的时候,除了复仇的狠辣和狂乱,更让人看到了那颗寂寞凄然的心。犀利的笔锋,清冷的格调,落尽繁华,却终归寂寞的最后归宿,不由让人扼腕叹息。宸者,意指王者,无论林宸还是晨露,从骨子里来说,永远都不是困于漠漠深宫的女人,她们是自己的王者。从这一点来说,宸宫其名,无疑是主题的最好诠释。 ——《凌云志异》的作者府天 争教两处销魂 《宸宫》是很早就开始看的,那时候大概刚开始PK后不久吧。从一开始就被沐非的这个故事吸引了,在一片穿越大潮中,从地狱归来的复仇者林宸转化而成的晨露实在抢眼得很。从一开始就觉得林宸是类似基督山伯爵的存在,而最后的结局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她为复仇而来,最终在这复仇之中寻得了一个自己的解脱。 我想,吸引我们所有人一直看下去的最大动力,就是能够看到林宸以晨露的身份复仇。然而这种复仇从一开始就是带着巨大的遗憾的,因为林宸最恨最怨最想与之对质的那个人——元旭,他早已在这二十六年间就命归九泉了。如果林宸能选择,也许她根本不想对林媛做什么复仇之举。而是想当着元旭的面,问明当年的一切真相,然后无论是杀人是离开,她的心都将得到彻底的解脱。以林宸那样的傲气,那样的心胸,如果是在二十六年前知晓了元旭与林媛有私情的真相,想必定是挥剑断情,而绝不做什么妇人哭闹之举吧。断情之后,她或许会对元旭拔刀相向,或许会远走高飞,避而不见。在这个过程之中,她或者会伤心断肠,但是却不会有这二十六年后,晨露胸中那样的决绝的怨恨。 是奈何桥下,烈火之中的二十六年,将风华绝代的林宸变成了满腹怨怒的晨露。我们可以试想,这二十六年间,她是如何度过的,她一定曾经一千次一万次的回忆她和元旭之间的一切,一千次一万次地质疑自己看人的眼光,质疑自己过去所持的一切人生信念,一千次一万次地设想,自己去后,留在尘世的那些知己故交的未来,还有她所放心不下的,为鞑靼所占的九州天下。所以,当她重归尘世后,她看到世事沧桑,看到知己故旧无一踪迹,看到那些曾经真心拥戴她的属下,没死在沙场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毒酒之中,而这一切都只是因为自己轻信良人。而她想挥剑以待的那个人,却早已安眠在九泉下,享受着驱除鞑虏一代帝君的无上名号。她的怨无人知晓,她的恨无人知晓,她所爱所惜的过往,如河水奔腾而去,永不回返。逃离了烈火焚烧,面对着二十六年后的人间,晨露心中的恨却反而倍增,反而永远失去了解脱的可能。每一次看着晨露心心念念着复仇,我就为她感到心疼不已,这不过是一个绝望者,自己给自己的一根稻草。便是杀死了林媛,杀死了当年所有对不起她的人,她难道还能开心吗?还能回到从前那个光风霁月的林宸吗?这却是永远不可能了,二十六年,人间的一切变了,便是林宸自己也变了。 沐非是个残忍的作者,在这个破碎的童话里,最应该被责骂,被千刀万剐的那个人,是充当王子角色的元旭。可沐非却让他在一起开始就远远避开了这一切,当着一代帝君的英名离世。我始终觉得,即使随着晨露的复仇,当年的真相被一一揭露后,元旭仍然是那个不可原谅的人。他亲眼看到林家人如何错待林宸,陪着她度过了生母离世,那最悲惨的一晚,(我始终觉得,若没有那一晚的劝慰,便是元旭再如何风神俊秀,再如何身份尊贵,也未必入得了林宸的眼。)但是最后却能够去和林媛偷情,容忍林家从丧家之犬重新成为世家大族。假设,和林媛的私情是被她下药迷惑,那么事后呢?他能一杯牵机取林宸的性命,取在军中甚有威名的林宸之命。难道反而奈何不得当时只能仰他鼻息而存的林媛?以他除掉林宸后,立马围杀林宸亲卫的狠辣,想必能够将林媛的死掩盖得一滴不漏,将那一晚的迷失掩盖得丝毫不差吧。如果元旭对林媛始终心怀芥蒂,何以会有世人眼中十几年的帝后恩爱?元旭留下的那废后诏书,对静王平王安王的安排与厚待,与其说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对林媛心怀芥蒂,不如说是因为在夫妻十数年后,他从帝王的立场,忽然发现了林家的尾大不掉,发现了自己这位皇后不是省油的灯时的心悸。我甚至觉得,他对林宸的怀念,将林宸的尸体合葬,都不过是鳄鱼的眼泪,只是一个万事顺遂之人,偶尔烦恼时,对从前美好回忆的追忆。元旭之杀林宸,与其说是情海生波,不如说,是林宸领兵在外,令而不归的行径,触犯到了他的帝王尊严。而林媛,不过是他在对林宸感到恼怒,猜忌时,恰当出现的一个解语花,一个美貌不下于林宸,却体贴温顺的美人。有了这样的对比,想必他越发觉得林宸的存在是一个不可容忍的错误。因此,他以婚事为借口,急匆匆地将她召回,匆匆处置了事。林宸之死,林宸旧部知己之死,泰半都应该算在他的头上,若真的心无旁骛,又如何会被人骗过了。从落魄世家的子弟成为帝王的人,是这么好哄,好骗的吗?说到底,林媛所设的局,不过是顺着他的猜忌,给了一个阶梯,让他可以名正言顺地除去林宸罢了。而在这个童话里,林宸所犯的唯一错误就在于,她错把已是皇帝的元旭当做了当年那个陪她伤心,陪她说笑的元旭。而元旭却是造成一切的罪魁祸首,而林媛只是因势利导从中取利之人。 最终,晨露离开了皇宫,一骑飞去,元祈在了解了当年的全部后,心如死灰。在我看来,这已经是最合理的结局。也许是为了不令读者们感到绝望,沐非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可是我觉得,要晨露回头却是太难。这二十六年,摧毁了她全部的世界观,这一段复仇之旅却又毁了她全部的世界,如今她的心态应该与老僧无异,这样的情状下,又谈什么情爱。在她知道元旭已死后,她早已失去了超脱的可能。也许终其一生,她都只能怀着这样的苦闷过下去。 看完全文,心中会想到纳兰容若的诗歌。这句诗现在已经被用俗了,用在这里却觉得合适。“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这或者是这个残破童话的最佳写照。写到这里,忽然又觉得,破坏这童话的,与其说是元旭,不如说是人的七情六欲。林宸犯的错是过于自矜自信,元旭犯的罪是贪念与利欲。一生一代一双人,说得是当年帝都城墙之下相遇的那个十六岁少年与十三岁少女。争教两处销魂,说的才是元旭与林宸。 ——《何处金屋可藏娇》作者那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