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漫经典《阿鼻剑》 文:眉间尺(澳门) 《阿鼻剑》的吸引力,在于当时画风与题材的超前、形式上的创新,以及饱含中华文化的元素。前文已有提到郑问的作画风格、技巧上的破格。漫画中,郑问集中了火力专注编绘工作,使到画面超越时代的优良效果,而故事以及意境的营造,更是不容小觑的。 《阿鼻剑》第一部的故事,简单地陈述主角何勿生父辈的江湖恩怨,以及其历险旅程的开始。第一部里纵使情节与画面都是很标准的武侠格局,但无论武打的场面设计,还是人物的性格、造型设定,都创意无限:例如出场时一派潇洒的胡雨轩,在后半部却成了活死尸模样的下毒怪人;因习得阿鼻剑法而样貌衰老的史飞虹;衣着华丽、精通天下武术又专替人解决疑问的神王;把软剑藏在发髻中的武当派诗剑书生柳念风;还有七人说话动作皆一致的靑城七子。所有角色都经过马利精心构思和郑问画面上的独特设计,非常吸引。所以,每遇有新人物的接连登场,都能带起激烈的剧情,要读者目不转睛地追看下去。而构图的精巧与镜头的调度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例如何勿生儿时目睹史飞虹杀死父亲时的一幕,画面上郑问便巧妙地运用了中国画传统上的留白构图,这比起港漫爱用的密集效果线条,或日漫那纯粹连横大版特写,精炼而有压迫感得多,编绘者没这等功力与胆识,是很难得到眼前这震撼而又能跨越时代审美习惯的视觉效果。 第二部,故事发展就更加引人入胜。与我们惯读的故事公式:通过冒险、打斗升等级等过程不同。阿鼻使者带着何勿生走过贪、愚、痴、瞋等四狱时,当中所遇的事情都稀奇古怪,倒是每个段落都在反复论述不同题旨的哲理,叙述结构由每节紧扣的传统武侠历险故事模式,转为各章独立的寓言式情节。武功高手与恩怨情仇只成了辩证哲理时所用的佐料,引发读者对欲念与爱恨作出深入思考,而情节推进的步调,也因为叙事结构的转换,由绵密变得松散,信息量大增的同时,情节每每令读者有意想不到的发展。 武侠元素在第二部降格为调味料,但份量依然吃重,出奇不意的招式依然排山倒海地在读者眼前出现;好像由何勿生以锄头使出“无极剑法”,与刀客在沙漠中决斗,暴露出恐龙化石的意境,多个桥段和画面之精妙,华人漫画界并不常见。 《阿鼻剑》已经是近二十年前的经典作品,却被刘鎭伟导演“出土”,在一波影视狂潮来临之前,作为喜欢阅读高质素作品的漫画迷,实在很应该一睹名作品的风采。也希望马利与郑问现在能够重新出发,把这部不可多得的华文漫画完成,好让这糅合武侠、佛学文化精髓的优秀作品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