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要求 1 作品征集日期:2008年5月起至2008年9月30日止。 2 海选参赛文章不限文体,不限命题,不限题材,不限字数。 3 方格稿纸书写、电脑打印稿、电子邮件稿,三种投稿方式均可。 4 参赛文章内容必须为参赛自然人原创作品,不可是已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的作品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作品集 上 本书收录了由王蒙、张抗抗、刘震云以及郭敬明、七堇年等当代文坛大家和青春文学作家等组成的评委阵容,从全国六万多人投来的15万份稿件中联合评选出来的文章。 除优秀文章外,还收录了作为中国第一个由平民选举的原创文学大赛独具一格的赛制及从全国海选出来的36强选手,逐级晋级、淘汰的全过程。 本书曾得到中国最著名的文坛大家高度赞扬及主流文学界的高度关注,是提高青少年文学水平、提高作文分数的优秀作文集。 郭敬明主编并亲自参与撰写 最快了解“文学之新”大赛的入门及进阶宝典。 全程揭秘最独特赛制“文学之新”大赛的晋级实录 收录从未曝光的参赛精品。 《最小说》2008年最盛大的文学选拔 十万人的汹涌浪潮 承载梦与理想的励志文集。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作品集》上 郭敬明主编 第一届“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 最顶级的竞争,最荣耀的目标,最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字厮杀,最强者的生存征战! 谁孤傲自负,挑衅资深评委、文坛前辈; 谁不顾生计,孤注一掷; 谁机关算尽,却一着不慎、成为众矢之的; 谁又锲而不舍,接连突破层层重阵! 请用出类拔萃的文字来证明——你才是那位踏上红毯的最终胜利者。 我们掀起最为汹涌的文学复兴狂潮,等待你来撼动亿万陌生人的世界; 我们用万人的推崇,将你的名字镶嵌入闪耀龙鳞般光芒的文学银河; 我们铺开一条最为耀眼的星光大道,期待你身披荣誉,昂首踏过。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 巅峰之战,任你挥斥方遒! Are you the next……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之七月卷 这是在过去的三十天里,我们所拥有的THE NEXT: 平均每一个礼拜,TN(THE NEXT,下文缩写为TN)需要处理的稿件达到了1,055万字; 平均每一个小时,TN诞生21个新的参赛选手; 平均每一天,TN团队每个人工作11个小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之七月卷 这是在过去的三十天里,我们所拥有的THE NEXT: 平均每一个礼拜,TN(THE NEXT,下文缩写为TN)需要处理的稿件达到了1,055万字; 平均每一个小时,TN诞生21个新的参赛选手; 平均每一天,TN团队每个人工作11个小时; 平均每一分钟,论坛讨论专区就会有一个新回复发布; 急剧增加的数字,是为你们的梦想而跳动的倒计时! 最苛刻的选拔已然开始,最残酷的淘汰正在万千观众面前稳步进行。 弥漫硝烟的文字战场,你已经不可逃脱地置身其中! Are you the next?! VOICE ※最能诠释“我要TN了”的心理对白,那就是:“我要逃难了”……估计这就是上帝对我这个整天想搞妖蛾子的人的惩罚,这次玩儿大了……真的很害怕在三十六强生存淘汰赛上出现我们工作人员连续四十八小时不睡觉的惨况啊……留书出走!TN再见! ——《最小说》主编郭敬明 ※希望能选一个更英俊、更年轻、更活泼、更富裕、更有才华,单身、身高一八四上下、体重一三〇以内,没有脚臭的男性冠军!(……摘自本人的征友广告。) ——《最小说》作者落落 ※感谢组织让我在被新人淘汰之前转型幕后……柯艾后浪推前浪……前浪累死幕后方…… ——《最小说》作者消失宾妮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TN上……其实浪花不是那么好当的,大家拼全力吧! ——《最小说》作者朱古力 ※(……)顶住!! ——《最小说》作者卢丽莉 ※王道的TN,王道的新人——出来混,早晚要还的!——《最小说》作者苏小懒 ※就让我们一起来谱写下一个荣光时代!——《最小说》作者猫某人 ※我要匿名参赛!!!(此为看到第一名奖品后的第一反应。)——《最小说》作者王小立 ※TN?什么莫名其妙的东西……(装作浑然不知的样子准备旅行以躲避这场风暴。)——《最小说》作者陈晨 ※终有一天你们会闪闪发光、闪闪发亮。加油!——《最小说》作者单良 ※这年头……这世道……这人生……(扛起锄头卷起铺盖)我还是回我的母星先吧(泪奔而去)。 ——《最小说》作者知名不具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入围文章选登 北城以北 作者:余慧迪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92年4月20日 所在省市:广东省惠州市 在读学校:惠州市第一中学 我从祖国的最东南处起,一路向北逃离,逃到北城以北的地方。——前记 北城在木棉、荔枝和紫荆的混合香气的熏陶下,渐渐地有些昏昏欲睡了。 从前北城人只知道他们世代居住的这座小城在H城的北部,又在东江下游的北岸,于是为其命名曰:北城。到后来,北城人终于知道,北城原来坐落在祖国东南的广东省,又隶属于广东省东南部H市,相当于国土的最东南端。然而这名字叫得久了也就习惯了,于是北城一直叫北城。 北城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H城西北部,南望东莞,毗邻港澳,靠近广州、香港、深圳。照理说,这样的地理位置是非常有利于发展的,可是北城有些慵懒,有些倦怠。眼见得深圳、东莞这些邻居三十多年前就开始如火如荼地搞改革,现在一个个经济都发展得如日中天了,北城仍旧是懒懒地,翻一翻身,挠一挠痒,继续晒它的太阳。 我的家在临近东江的一个住宅区里。幢幢相同的房子、相差无几的紫荆、大块单调的空地,组成了一个平凡的小区。十几年来小区就没出过事,风平浪静。 那个普通的星期五下午,我从学校一路狂奔回家,一把把书包甩在地板上,就冲到阳台门口。文心兰总是在下班之后花上半个小时的时间来打理她种的吊兰。一盆盆的兰草悬挂在阳台上空,叶子细长优美,嫩绿之中夹着一线鹅黄,勾着半圆的弧线,风一吹过便摇曳生姿。 文心兰像平时一样给吊兰浇水。她用拈花指扶着水壶,微微倾斜,水小股儿小股儿地汇到花盆里。我默不做声地直盯着她。她的头隐没在十几盆吊兰中间,我只看到一只漆黑的眼睛在嫩绿和鹅黄中闪了一下,然后是一声轻轻的咒骂:“掐死你那双黑眼珠子哦,瞪得跟死人似的。” 我很响亮地吸了下鼻子,努力使自己的眼睛看起来不那么水汪汪。那些盈满的泪珠似乎一不小心就会纷纷滚下来。“小柒哪里去了?”我问。 “瞧你那死样儿,什么小柒,哪个死人啊。”文心兰继续歹毒地说着。 我又下了一番极大的努力,才克制住自己的声音不那么颤抖。“我是问,莫柒信哪里去了?” “死在外面了。”她继续面不?色,一如既往地用冷漠把我的焦虑击溃。我清楚地听见自己的声音软下来,用一种卑怯惶恐的声音可怜巴巴地问:“妈妈,我能不能求你告诉我莫柒信到底去哪儿了?” “求我?你这死丫头这是在求我吗?为了一个臭不要脸的死人求我?”文心兰关节发白地攥住一盆吊兰。她摇晃得那样厉害,以至于那么多细弱的叶子也跟着瑟瑟发抖。啪的一声。一颗炸弹擦着我的左耳爆炸。陶瓷和泥土纷纷扬扬地落了我一身,几根细长的叶子滑稽地耷拉在我肩上。我一边扯起书包冲回房间,一边摔上门,靠在墙角把头埋进膝盖里嘤嘤地小声哭泣起来。 我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地渴望逃离北城,逃离这个噩梦。 在我尚年幼就意识到文心兰的说话方式是多么与众不同的时候,我也不禁注意到大多数北城人也有着跟她相同的习惯。他们说话特别钟爱一个“死”字,名词前加“死”,动词前加“死”,宾语前加“死”,一切可以加上这道装饰的地方,他们都会毫不客气地赋予一个“死”字。比如仅仅是因为回家晚了这样一件小事,文心兰也可以用极其壮烈的方式把我责骂个狗血淋头:“死丫头,也不用你那双死眼看看现在几点了,你老实交代你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知道死回家?活得太舒服想死了是吧?下次你再这么晚死回来看我不揍死你。” 这件事我倒不怪她。因为在她背后,有整个北城的八十多万人为她作了铺垫。 北城是个充满怨气的地方。我一直这么觉得。北城人有一个特殊的本事,无论大小事,他们总能从客观上找原因。比如天气不好,比如时间不对,比如张三太贪小便宜或者李四太蛮不讲理。只要稍稍沾上点边儿的理由,不管有理没理都会成为冠冕堂皇的真理,以此来作为他们成绩不好、生意不好或者运气不好的最好的解释。年轻人到处大骂特骂当今的教育制度和烦人的家长;老人们在大树下乘凉赶蚊,顺便数落不肖的子孙;女人们提着大袋小袋穿越在肮脏的市场里,嘴里忙着咒骂持续上涨的价格和小贩们缺斤少两的卑劣行为。上班族们抱怨昂贵的石油和低迷的股市。如此这般,没完没了。没完没了。 自打我懂事以来,最早是从外祖母那里懂得了怨怒的害处。我的外祖母祖籍深圳,当年她只有五六岁的年纪,被一颗话梅糖轻易地骗到了北城。长途汽车上的奔波劳累以及一脸恶相的人贩子,吓得她不会说话,在卖入文家以前,一直都只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面目慈祥的文老爷子把她的手轻轻放在他宽厚的大掌上面,问她的名字,她唯有拼命地摇头。于是老人又把她的小手转交给了另一只小手。 年轻的文家少爷宽厚老实,问她,“我叫文景森。你叫什么名字?” 她依旧只摇头。过了一个月,才开口说话。“玲玲。”她卑怯地小声说道。 “哪个?是王令玲,还是王林琳,又或者灵气的灵?” 她复摇头。文景森继续耐心地问:“那你姓什么?” 她伸出一只食指,在空中画了三横,再一竖。他笑,从此替她取名为王玲。 起初那段日子,他继承了祖上的家业。文家世代做木工,于是他的名字里有三木。凭着一双巧手和憨厚善良的品格,他很快把产业做得更大,财富累积得更多。闲暇时光,他也教她写字,一横,再一横,笔笔遒劲有力。 王玲一辈子只学会写四个字:一、二、三,以及她的姓氏,王。 文家本不是什么书香门第,她又是买进来的童养媳,更不需什么文化。很多时候,她想起他教她写字的样子,不自觉地兀自动动食指,一横,一横,再一横,然后是狠狠的一竖。她便得意地嘿嘿笑开来。 那是夫妻俩一段平淡的幸福时光。后来,“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他的财产收入公社。出于对祖业的热爱和尊敬,他偷偷留了一台刨木的机床。被揭发后,他被揪到大街上狠狠地批斗。接着是一段最黑暗无边的苦日子。她从阔绰的文家少奶奶变成了公社里面煮饭的厨娘。每天起早摸黑,与柴火和煤烟为伴。 外祖母很喜欢跟我们讲起以前的故事,说她自己的遭遇,也说一些听来的恐怖故事。到了最后,每每都是她不能自制地嘶喊:“凭什么?那么多年的艰难都熬过来了,他凭什么就在过上好日子的时候撒手归去留我一人在世?凭什么!” 而最近的这十几年,外祖母又多了一条新的理由去怨恨:那就是她的故乡深圳。她眼睁睁地看着生她并且原本应该育她的小渔村变成了如今享誉国际的现代化大城市,而她所在的北城居然还漫不经心地用散步一样的速度慢慢发展。她简直愤怒了。 “凭什么?我原本可以有更好的发展,过上更好的生活,凭什么要我沦落在这个小城市里面一辈子?”她怨人贩子,怨文家老太爷,怨文景森,怨批斗他的人们,怨整个北城。 但是我发现,她唯独忘记了责备自己,当年为何嘴馋得为了一颗糖就牺牲了一生的幸福。外祖母心脏不好,大概就是被怨念所侵蚀的。 王玲在来到北城的第十年,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接下来是第二个,第三个。 1967年初,正值中国传统最重要的节日,大年三十那一晚,大腹便便的王玲在做年夜饭时突然感到一阵剧痛,倒在了灶台边。 当晚,文心兰出生。由于是最小的孩子,又是个白白净净的小姑娘,文景森非常偏爱这个孩子。他?常把她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带着她到处晃;又用胡茬把她弄得咯咯笑。文心兰从小就受到了与那个年代不符合的宠爱,比如上小学时就穿着时髦的方格连衣裙吸着牛奶咬着饼干去上学。 可以想见,文心兰从小就对父亲过分地依恋和亲密。而四个孩子里面,只有三哥文尹城最像父亲。尹城不仅活泼聪明,而且风度翩翩。在那个叛逆的年纪,文尹城不仅是文心兰最喜爱的哥哥,更是她心目中关于男性的全部楷模。 然而文尹城的风光只持续到了十八岁。一场高考把他的骄傲击垮了,在家唉声叹气了两个月之后,他走上了复读之路。而文心兰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也决定继续升读高中,以便有更多的时间陪她亲爱的哥哥。 文尹城重考了三年。高中毕业的时候,连他的妹妹也高中毕业了。但她没有考上大学。他临上大学前慈爱地抚摸着她的头说:“丫头,乖乖等我。要听话。” 她当真听话地等了他四年。那四年里她在乡下小学里教书,拿着微薄的薪水,怀着厚实的梦想。她在黄昏的狗尾巴草丛边上学会了弹吉他,穿着格子衬衣,乌黑的头发盖着半张脸,对着橘红的夕阳轻轻地笑红了脸。 四年之后,她褪去了青涩,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姑娘。四年后他回来,出落得更加温文尔雅、落落大方,手上还挽着一个漂亮的女子。她叫石榭兰,在电视台混了几年仍混不出名气的小明星。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之八月卷 这不仅仅是梦想,而是直接书写梦想的历程。 一切精彩的文字思想,一切激荡的竞赛奋斗,皆在THE NEXT! 从5月到8月,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持续进行! THE NEXT •August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之八月卷 这不仅仅是梦想,而是直接书写梦想的历程。 一切精彩的文字思想,一切激荡的竞赛奋斗,皆在THE NEXT! 从5月到8月,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持续进行! 最近这一个月对于TN大赛来说就是能量释放般的进展:全国新闻发布会,新浪TN专题在线答疑……在压倒性的宣传攻势和各种媒体的密集关注报道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令人瞩目的全国海选,已经在数以万计的稿件中如火如荼地正式展开。千万参赛选手超越了地域、年龄的界限,用他们的热情和才气为这个夏天增添了无限火热;而论坛中关于比赛的交流已经进入了文章实质的讨论,他们用深入的疑虑和感慨向大赛评委抛出了无比尖锐的问题;参赛选手的最低年龄不断创造新低,文章篇幅最高纪录一再更新,涉及题材、深度令众评委的赞扬褒奖持续升级……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TN当仁不让地成为今夏席卷一切文字的存在: 那位投递了十三万字质朴小说的选手, 那些用短短几千字就完整呈现的家族史上紊乱纠葛的故事, 那页居然全篇用单字的语气词交织起来的抽象作文, 那一句句一段段华彩的语句和关于生活和社会的叩问, 他们能否将评委感动得潸然泪下? 他们是否在第一时间就被纳入了晋级行列,还是被评委愤然拍在案头? 他们是被挑剔的读者接受,还是被无情指责谩骂? 他们是否越来越接近THE NEXT? 文学长廊陈列的洋洋万字著作, 手中报名表上一个个数字随机排列的参赛编码, 你是否明白他们之间的联系,其实只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你是否希望投入这一切,让自己不只是梦想的旁观者? 你是否想用自己的文字和感觉证明,只有真正的THE NEXT才会具备的实力? 那么,就请关注“文学之新”,去成就真正的THE NEXT! VOICE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给了一些有才华的年轻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让更多有写作喜好的年轻人能够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些。——来自《太行日报》的报道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将聘请当代文坛声望高、以培养新人为己任、热衷于提携新人的知名作家、评论家担任评委,在全国范围内发掘有潜力的文学新星,为更多青少年文学爱好者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全面展示的机会。 ——来自新华网的报道 ※郭敬明将“美国偶像”等电视选秀节目移植到青春文学上,欲通过选秀的方式推出“文学之新”。活动由王蒙任总顾问,张抗抗、刘震云、海岩、王海鸰等国内知名作家担任评审。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启动后,郭敬明和王蒙等人在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为这项活动造势。 ——来自《成都商报》的报道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打破传统,结合当前国内原创文学大赛的现状,采取无门槛参赛,《最小说》杂志将全面呈现大赛过程,所有进入三十六强的参赛作者的参选文章、作者资料将完全公布,最大限度调动读者的参与性,加强作者作品的目标读者的培养。 ——来自《广州日报》的报道 ※6月26日,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在北京正式启动,这次大赛将以国内颇具影响的青春文学刊物《最小说》为平台。由王蒙担任大赛总顾问,张抗抗、曹文轩、周国平、海岩、王海鸰等中国当代文学名家担任评审。而作为《最小说》的主编“80后”文学偶像郭敬明将担任大赛的执行评委。 ——来自《齐鲁晚报》的报道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历时一年多的赛程,经历残酷竞争产生的冠军选手除了得到王蒙等著名作家亲自颁发的十万元现金稿酬预付,还将获得世界最大图书出版商之 一企鹅出版社英文版版权的全球代理、剑桥大学等全球著名高等学府参观交流学习的机会。——来自《南宁晚报》的报道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是文坛的“美国偶像”。——来自《海口晚报》的报道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无论从纸媒还是网络上,都能感受到青春文学咄咄逼人的气息。作家张抗抗对此感到非常欣喜,她认为这次选拔赛搭建了一个非常大的平台,使网络和纸媒交叉融合,能让更多的文学青年以及喜欢阅读的人加入,让文学传到更多人的手里、眼睛里、心里。 ——来自《中华读书报》 ※这不是超女也不是快男,这是“文学之新”,这是郭敬明的创意。——来自浙江《城市假日》的报道 ※日前,全国青?文学大奖赛、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同时启动,希望选 拔出优秀的文学人才和作品。两项大赛都聘请了当今文坛重量级的作家作为评审。——北京电视台报道 ※郭敬明出席完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北京发布会后,他透露正在写作的 长篇《小时代》预计10月推出。——来自《武汉晚报》的报道 ※无论我们怎样争议和质疑“文学选秀”这种模式,它还是为文学爱好者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成为受人关注的作家,提供了一次机遇。——来自《吉林日报》的报道 ※TN上海部物业管理处对周末加班的某工作人员询问:为什么你们公司电话一直响个不停? ——5月15日上市的《最小说》杂志已刊登出大赛的详细介绍,并附报名表。郭敬明说,“我们已经陆陆续续收到了大量的来稿,打电话询问的人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发布会在京召开 王蒙领衔总顾问,张抗抗、刘震云、曹文轩、周国平、海岩、王海鸰担任评审 6月26日上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长江出版集团北京图书中心、《最小说》杂志社、企鹅出版社、新浪网读书频道、起点中文网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启动第一届“THE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担任大赛总顾问的王蒙,评审张抗抗、曹文轩、周国平、海岩、王海鸰,执行评委张颐武、白烨、《最小说》主编郭敬明均有出席并致贺词。 Selected Articles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入围文章选登 远远 作者:李茜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8年5月14日 所在省市:云南省昆明市 在读学校: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一高三开学前的暑假,我平常坐去上学的73路公车改线,于是从家到学校的路程由之前的九个站缩短为六个站。托它的福,我因此不必去住校。 还在假期补课时,班主任就动员学生为了节约时间而住校,并且半硬性地规定“上学路程要半小时以上的必须住校”。我原本是属于这个圈定范围的,但改线之后,只用二十多分钟就可以到校了。 正式上课的前一天,我去学校缴学费,刚下公车就看见浩浩荡荡的“送亲大队”从校门口蔓延过来。轿车、面包车还有出租车排成了长队,家长们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往宿舍楼赶。 “林煦!” 我的肩上被人拍了一下,回过头看,原来是同班的冯婧。 “学费交了么?”她把左手提着的白色塑料袋换到右手。 “没,才刚来。拿着什么?”我看着她手中沉甸甸的袋子。 “洗头的,还有毛巾、香皂什么的。” “你要住校?”我有点惊奇,因为她家离我家不远,以前上学放学经常一起走。 “没办法,”她耸耸肩,“我妈听说一大半的学生都要住校就急了,生怕路上那点时间把我耽误了,非要我住校不可。” “高三嘛。”我笑着摆摆手。 坐车回家的路上,我想这以后的一年大概都是我自己一个人走了。车窗半敞着,夏末温热的风从窗口灌进来,额前的头发被微微吹乱。 回到家,妈妈和姐姐正在客厅里看电视。我换了拖鞋,用杯子接了半杯水,也在沙发上坐下来。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之九月卷 在中国,一年有23,452亿印张的作品诞生。(注:根据开本大小不同,每一个印张的页数也不同。如32开的一本书,每印张为32页。)在美国,一年有250亿美元证明着出版业的辉煌战绩。然而这些都已经成为“去年”的数据。这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之九月卷 在中国,一年有23,452亿印张的作品诞生。(注:根据开本大小不同,每一个印张的页数也不同。如32开的一本书,每印张为32页。)在美国,一年有250亿美元证明着出版业的辉煌战绩。然而这些都已经成为“去年”的数据。这些庞大到让人震撼的客观数字,仅仅代表了文化席卷整个世界征途上一块小小的方砖。 书籍用程式的字符行列影响着整个世界的阅读和思想。 作者用考究的行文牵动着亿万人的生活和感慨。 它是一条来自远古时代,由千言万语淌成的河流,前赴后继,生生不息。 它是一种承载了理想与现实的强大力量,指引着人们不断追求下一站的壮丽风光,谱写出下一段更为华彩的篇章。 2008年9月,TN进行中。 深陷梦想的执著,你我同场竞技。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在本月进入海选的第二阶段。经历了之前数月各种重大官方新闻消息的连番轰炸、媒体的热力宣传,以及身边同窗好友讨论甚至参与的攻势与影响,持观望态度的TN准选手们历经了他们的斟酌、计划,终于在全国各中学、高校暑假的黄金期间内加入了“文学之新”的角逐,然而,这也意味着他们将面对数量更加庞大的对手群,和更戏剧跌宕的比赛经历。 与前期大量针对赛制、程序上的疑惑和猜想相比,本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投递到TN组委会的参赛稿件数量,几乎惊人地增加着。 但是,比起稿件的数量和严酷的淘汰态势,更加来势汹汹的状况也在悄然发生着。在操着南腔北调详细询问比赛进程的电话中,在一份份描述了精彩自传的报名表中,在各种选手和工作人员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意外得知,非常强势甚至不可思议的选手们纷纷登场了。 如果你认为参加TN是人生中第一次参加公共活动的话,那么他的家里可能已经摆了十几个奖杯和证书; 如果你还循规蹈矩地在准备中高考的间隙偷着写参赛稿件,那么他可能已经随意说出一句“哦我好像是因为打了七八个人被退学的”; 如果你把其他选手视作敌人进而口诛笔伐,那么他的肩上可能就扛着真正的星花,穿起军装荷枪实弹冲锋陷阵;如果你只是一个平凡的初中学生,还在学校学着初级的语文课本,他可能来自国内顶级的十 大名校,正在攻读文学方向的硕士学位;他可能正好是你为之痴迷疯狂的偶像,就好比郭敬明去参加乒乓球锦标赛;也有可能,你家里的书柜上,正摆着他祖父署名的著作;甚至你昨天刚刚逛过的书店里,在某一个位置,正摆着他出版过的长篇小说;就在你为此屏住呼吸或者尖声狂叫的时候,更加耳熟能详或者令人倒吸冷气的名字却一个又 一个地出现在了TN大赛的报名表上。 他们基于什么目的参加TN? 他们的文学功力究竟如何? 他们的出现,带给整个TN大赛的到底是高涨的热情和动力,还是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绝望?! 他们会不会以压倒性的强势,打碎其他参赛选手的巅峰梦想,抢夺唯一的THE NEXT? 答案即将揭晓。 本月TN报道依靠TN组行动力强大的特派记者和意志力坚强的策划、主笔,用丰富翔实的资料数据和角度多变的细节深入挖掘了TN海选中涌现的优秀选手和作品,比赛中错综复杂的情况、故事甚至一度不为人知的内部消息。 请关注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的最新最精彩进程,共享文学新人选拔盛事! VOICE ※截至2008年7月26日,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就启动一个月了,由王蒙、周国平等名家担任评审,郭敬明担纲“主持”的这个旨在选拔文学新人的大赛,备受瞩目。 ——“亚心网”记者丁艳艳报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将持续追踪大赛进程,并将刊登优秀文章,给出名家及本报的评语。 ※如果说,当初“新概念”作文大赛所带来的是文坛新人的血液补给,此次“文学之新”更是 一场华丽的理念蜕变。——来自《文汇读书周报》报道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开幕,今夏文坛再次成为人们的热议焦点,毕 竟,讨论文学总归是件比讨论中国男足要让人愉快的话题。——来自《精品购物指南》“风格北京”栏目,作者文景这样写道 ※由长江出版集团北京图书中心、《最小说》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自2008年5月启动后,得到了来自80后、90后年轻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参与。两个月的时间,电子、纸质等多种形式参赛作品达到4.7万余封,互联网相关网页多达93.8万篇,参赛数量及参赛规模均居国内历届原创文学大赛之首。 ——来自2008年8月8日《半岛城报》报道※采取无门槛参赛制的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者在年龄、地域、职业、特长等方面均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据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大赛评委团评委之一黎波介绍,“‘90后’来稿占目前总稿量的70%,‘80后’则占总来稿量的30%。随着大赛来稿量不断增加,两代人文字分化逐步明显。” ——来自《辽宁新闻》“MOJO快讯”刘臣君报道 ※参加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我非常荣幸。——第九届、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陈焕文这样说 ※一项名为“文学之新”的文学新人选拔赛活动正式启动,这项邀请了众多文坛大腕加盟担任 评审的活动,很有和曾经辉煌一时的“新概念”抗衡的意图。——来自《华夏时报》报道 Selected Articles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入围文章选登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作品集(上)——1
书名: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作品集(上)
作者: 郭敬明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出版年: 2009-7
页数: 482
定价: 2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THE NEXT·文学之新
ISBN: 97875354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