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已经翻译出版了不少西方流行的艺术通史著作,遗憾的是,这其中影响最大的《詹森艺术史》却一直缺席。虽然早在1983年国内就有出版计划出版本书,却迟迟未能问世,其中的曲折,读者可以参看朱青生老师的“译后记”。 H. W. 詹森是美国杰出的艺术史家,欧文•潘诺夫斯基的学生,在学术领域出版过众多专著。他在纽约大学任教期间主要负责本科的艺术史通史教学,于是他和妻子合作撰写了《詹森艺术史》的第一版,1962年出版后很快成为最畅销的艺术史书籍,在此后的近三十年间,本书在美国大学的本科艺术通史教育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超过一代的艺术史家、美术教师、博物馆策展人以及艺术经纪人在本书的指引下进入艺术史的宏伟殿堂。美国艺术史家温尼•海德•米奈(Vernon Hyde Minor)在《艺术史的历史》开头描述了他在艺术导论课中第一次见到本书时的感受:“这本书的整体质量给我和我的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实、精美的装帧,以及我们所见过的最好的艺术品插图。”原伊利诺伊大学艺术史系主任埃德温•C•瑞伊(Edwin C. Rae)针对本书第一版发表在《艺术期刊》的书评中毫不掩饰对它的赞美,他把《詹森艺术史》比作“视觉艺术通史竞技场上的一位年轻且精力充沛的竞争者”,他说“在这场竞赛中,只有意志非常坚强的教师才能抵御住诱惑,不去选择这位风度翩翩,受过良好训练的竞争者”。26年后,在同一份期刊中,布拉德福•R•柯林斯(Bradford R. Collins)把《詹森艺术史》称为“25年来美国艺术史教学中的丰碑”,而且“从1962年出版以来就成了使用最广泛的课本”。这样的溢美之辞不胜枚举。对那一代人来说,是《詹森艺术史》告诉他们什么能算得上是艺术杰作,谁能算得上是艺术大师! 当然,《詹森艺术史》出版以来也受到一些批评。詹森是艺术史“精英主义”的代表人物,在本书第一版中,女艺术家和摄影师根本谈不上任何地位,亚洲艺术被尴尬地埋藏在书的最后,章名为“编后语•东西方的交融”。之后,老詹森和他儿子A. H. 詹森陆续对本书做了多次扩充修订(1977年由老詹森修订了第二版,之后由小詹森于1986年,1991年,1995年和2001年扩充修订了第三到六版),书中陆续出现了几位女性艺术家的身影,摄影和工艺美术也成了书中的一部分。不过对非西方艺术,则采取了另一种态度,后续版本并没有增加对这一内容的讨论,甚至连原有的“编后语•东西方的交融”也删除了。显然小詹森的意图是把本书变成一本纯粹的西方艺术史,毕竟,东西方艺术拥有不同的美学体系,对一本已经突破1000页的单卷本艺术通史来说,在有限的篇幅中很难论述清楚,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小詹森退休不再参与本书修订之后,出版商培生公司约请了六位学者共同修订第七版《詹森艺术史》,每位学者各负责一部分,仔细修订了全书。新版融入了各个专业领域的新发现,包括考古学新发现以及新的解读方法;新增了六个方便读者学习的知识板块;此外,针对各界对本书的批评,新版对女性艺术、当代艺术和文化多元论的重视远远超过旧版,体现艺术史研究的新动向。 虽然出版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无奈,但结果总算完美。本书能够顺利出版,最应该感谢朱青生老师,他为本书的翻译出版所付出的心力值得我们敬重。同样也要感谢本书的多位译校者以及朱老师的数届学生,正是他们的共同努力凝结成这部精彩的译稿。作为出版方,我们从2000 年起就参与了促成本书出版的工作,也向国内数十家知名出版社推荐了本书,均未能收到积极回应。最终,我们决定由我们独力承担本书的出版工作,期间也经历了诸多曲折,在此,我们也要感谢所有对此做出努力的朋友们。 对于书中可能存在的错漏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及时纠正。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出版后记
书名: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作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作名: Janson's History of Art : The Western Tradition, 7E
译者: 艺术史组合翻 | 实验小组 | J·E·戴维斯
出版年: 2013-7
页数: 1232
定价: 69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1004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