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6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驾崩,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大帝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军事天才、个人魅力和英勇威武天下闻名。一登上王位,他就开始了一个伟大的征服计划,逐个征服埃及、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直至今日的阿富汗。他一生建立了超过70座城市,公元前323年驾崩,年仅33岁。亚历山大的征服彻底改变了希腊世界的面貌,将它扩张到前所未闻的地区, 创建了新的政治联盟,打破了文化的疆界。 亚历山大大帝逝世时没有指定继承人。他死后的那些年,皇室成员和将领之间争斗不断,每个人都想自立为亚历山大的唯一继承人,但没有一个如愿以偿。公元前275年前后,亚历山大的疆土合并成为三大王国,一直控制地中海地区,直至罗马逐渐兴起。托勒密继承了埃及并建立王朝,托勒密王朝的统治结束于公元前31年,屋大维,即后来的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击败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在东边,塞琉古家族于公元前312年攻取巴比伦,以叙利亚为中心统治着一个王国,塞琉古王国鼎盛时期的疆域从今天的土耳其西部一直延伸到阿富汗。后来帕加马(Pergamon)周围的一小块地区落入亚太利人(Attalids)之手,公元前133年这座城池又被拱手让给罗马人。公元前64年,逐渐萎缩的塞琉古王国只剩下叙利亚北部的一小块地区,后来也被罗马人统治。争夺最激烈的是亚历山大的故国马其顿,它于公元前276年落入安提柯人(Antigonids)之手,公元前168年被罗马人攻占,安提柯王国终结。在这些王国内出现了大型城市,其中包括亚历山大港、安条克(Antioch)和帕加马,汇集了大批来自整个新希腊世界的人。它们相互竞争,希望夺取文化领先地位,艺术在这种较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希腊化时期的文化与古典时代截然不同。领土扩张意味着希腊的文化制度传播到了广袤的地域,而这些制度又与当地人民牢固的文化传统相融合,产生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 建筑:学者传统与戏剧风格 在希腊化世界的文化中心,各学院纷纷成立,促进了学者对众多领域的热烈探讨。除其他各领域以外,他们还对艺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且形成了评判文学、艺术和建筑作品的准则。可以预见到,这种风气在建筑界推动了对比例系统的关注,当时建筑实践者的论著中便有此记载。维特鲁威断言这场运动的倡导者是来自普赖伊尼的一位建筑师皮泰欧,他可能是负责哈利卡纳苏斯的毛索洛斯王墓庙的建筑师之一(见图5.56)。他的论著与大多数人的一样没有留存下来,但维特鲁威提到他特别排斥多立克风格,因为四个角上的三垄板的空间排布问题使得这种风格在应用时必须做出修改。皮泰欧转而以爱奥尼亚风格创作,例如建于公元前334年的普赖伊尼的雅典娜神庙(图5.65)。神庙柱廊的立柱数目是横6纵11,平面呈网格状,每格边长6雅典尺(1雅典尺比1英尺[约0.3米]略长),这种布局主导着所有组成结构的比例。 比例也制约着高度:例如立柱高43雅典尺而檐部高7雅典尺,共50雅典尺,正是内殿外部长度的一半。与帕特农神庙以及其他古典时期的神庙不同,普赖伊尼的雅典娜神庙没有偏离或修正比例规则。神庙是思维能力的作品,是说教传统的产物,而不是理论与实践磨合的结果。事实上维特鲁威也批评皮泰欧未能在二者之间作出区分。 在学者传统兴盛的同时,古典晚期出现的建筑准则的放松和不同建筑类型的融合预示着希腊化时期另一重要发展的来临。这是一股新潮流,追求别出心裁的选址、精心的景观设计和“峰回路转”的布局。学者称这一运动为戏剧风格,它平衡并补充了学者传统。在雅典的辉煌衰落后,雅典人和其他希腊人不再将自己视为城邦的成员,而是更多地视为个人,建筑相应地开始越来越注重个人体验,经常引导观者达到一种意味深长的境界。 迪迪马的阿波罗神庙 迪迪马(Didyma)的阿波罗神庙(Temple of Apollo)始于约公元前300年,直至罗马时期末仍未完成,是戏剧风格建筑的典范(图5.66和5.67)。这里原有一座古风式神庙,公元前494年被波斯人摧毁,后在原址上以同样的规模重建了阿波罗神庙。平面图和神庙设计的建造者似乎是希腊化时期的知名建筑师以弗所的帕奥涅斯(Paionios)和米利都(Miletos)的达佛涅斯(Daphnis)。 神庙位于一片神圣的小树林中,从外表看与这一地区其他的爱奥尼亚式建筑很相似。柱基很高,有七级巨大的台阶,神庙外围是两排高挑的立柱。观者可能会自然而然地以为,神庙内部将遵循标准希腊宗教建筑的格局,就像帕特农神庙一样,但其实不然,神庙的建筑师们不断打破这些预期,将观者带向富于情感张力的景观,这也许是为了升华宗教体验。 尽管神庙看起来从各个方向都能进入,但它的台阶太高,不能拾级而上。实际上,观者在正面走上几级平缓的台阶之后就进入了门廊,门廊内巨柱林立,模拟神庙四周的树林。与预想的一样,有一个入口将观者引向内殿,但内殿离地约有1.5米高,人们不可能进入。学者认为,宣布神谕的女祭司在这个高台上诵出她的预言,向高台下方站在门廊中的人群宣布结果。如想进一步深入神庙,可走这个抬高的入口右边或左边的通道,然后有黑暗的拱顶隧道通向下方。对于一个希腊观者而言,拱顶隧道象征洞穴或黑暗的内在,但这些通道不是通向一个封闭的内殿,而是一个宏大开阔的庭院,洒满了明媚的阳光:在经过隧道的狭隘之后,它给人的感觉一定是豁然开朗。 庭院末端是神殿主体,一个供奉阿波罗的小巧简朴的爱奥尼亚式建筑。神殿近旁是神圣的月桂丛和一眼圣泉。在神殿前转身回望,观者面对的是另一个惊人的景象:进入这个庭院的隧道与一片宽广陡峭的台阶相比黯然失色,台阶的末端是一对高高耸立的科林斯式附壁圆柱。这可能标志着它们身后的厅堂是最内部的圣所,可能是女祭司的起居处。但这位居住者的身份也许无法确定,因为人们对希腊神庙内部的运作情况所知甚少。然而这个内部台阶似乎是为游行队伍所设,加上内部庭院的巨大规模,表明有可能大批的崇拜者聚集于此瞻仰祭祀仪式。同样功能不明的还有从圣所通向柱廊廊顶的小台阶。建筑铭文称它们为“迷宫”,而台阶上方的天花板确实装饰着色彩亮丽的回形纹饰(见图5.3),是埃及象形文字中代表迷宫的符号。建小台阶或许是出于修葺的需要,但也同样可能是用于向阿波罗致敬的神启戏剧。总而言之,神庙安排观众通过意想不到的线路,并不断给人惊喜。这种戏剧风格也是当时许多其他建筑的特征。 除了给人以惊喜体验之外,阿波罗神庙之所以引人注目还有另一个原因。在庭院内部一束低斜的光线下,考古学家不经意间发现了墙上雕刻的示意图(刻得很浅,几乎看不出来),其中有建筑设计中各部分的比例图,从柱头装饰到立柱凸肚都涵盖在内。它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帮助我们了解希腊建筑的设计过程,否则我们对此仍然是一知半解。这些示意图的存在表明,在建造过程中,一个建筑的设计图会画在已建好的表面,大体完工后再将其抹去。这座神庙恰好还未完工,因此设计图才得以保留。 城市规划 雅典等早期希腊城市都是自然发展,从小型聚居地逐渐转化成较大规模的城市。街道通常是曲折蜿蜒的,建筑街区也不规则。从公元前7世纪开始,殖民运动为整体规划城市以及评价不同的城市规划类型提供了契机。米利都的希波达摩斯(Hippodamos)是撰写此类论著的第一人,他推崇棋盘形的城市布局,也就是将城市街道排布成纵横相交的形式,许多西方城市至今仍然沿用这一模式。对于一名建筑师而言,横平竖直的棋盘形具有规整的优点;而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它便于辨认方向。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波达摩斯按棋盘布局设计了雅典附近的比雷埃夫斯(Piraeus),普赖伊尼居民于公元前350年左右为避洪患而迁移城市,新城就采用了已有先例的棋盘布局(图5.68)。如模型所示,设计者过于遵循棋盘布局,反而忽略了城市的坡形地势,一些纵向轴线上沿笔直陡峭的斜坡设有台阶。尽管行人可以拾级而上,穿行于坡形的街道,但靠轮子推进的交通工具就只能望阶兴叹了。 帕加马:戏剧风格布局 走入帕加马城观者会有一种全然不同的感受。约公元前2世纪初,帕加马统治者尤米尼兹二世(Eumenes II)和他的建筑师们为扩大城市规模进行设计,但他们没有采用棋盘布局(图5.69)。居民区域主要位于凯库斯河(Kaikos River)平原,旁边是居高临下的卫城。城市的地势由南向北明显抬高,新的规划就顺应并利用了这种地势变化,抬升过程显然也获得了象征意义。在地形较低处是日常生活场所,例如市场。道路沿南面坡地向上通往卫城,经过入口处的拱顶隧道,到达三所学校(gymnasia),第一所教育男童,第二所教育15至17岁的少年,第三所级别最高,教育青年男子。沿着这条路再往上走是赫拉和德墨忒尔(Demeter)的圣所,这两位是帕加马城的重要女神。 这条路蜿蜒向前,顺着地势,经过以前的一个市场(agora),现在主要用作法律和政治活动,最后到达卫城,这里有一个壮观的庭院,里面有供奉主神宙斯的祭坛(见图5.73和5.74)。再往前行,东边是一个武英神殿(Heroön)。一条长长的门廊暂时挡住了视线,穿过门廊,观者就进入了雅典娜圣所,城中最古老的神庙就屹立于此,在它旁边是尤米尼兹著名的图书馆,馆内有一个比真人还大的处女雅典娜大理石像。这个圣所标志着知识在帕加马文化中的崇高地位。神庙本身并没有独特之处,它的意义在于,要到达神庙就必须通过上文所描述的这条象征之旅。由圣所望去,平原上的壮阔美景尽收眼底,平原那端狄俄尼索斯剧场的梯形观众席也一览无余。圣所的东北方向是王宫和卫士营房。从这些地方也能欣赏到河流和郊野的景色,清爽的微风从山谷吹来,一定吹散了卫城上炎炎夏日的暑热。帕加马城的规划处处都将观者的体验考虑在内。它精心的视角设计和不断给人惊喜的设计是希腊化时期建筑中戏剧风格的典型特征。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亚历山大时代和希腊化时期(部分)
书名: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作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作名: Janson's History of Art : The Western Tradition, 7E
译者: 艺术史组合翻 | 实验小组 | J·E·戴维斯
出版年: 2013-7
页数: 1232
定价: 69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1004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