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25至前650年,希腊出现了一种新的陶器和雕塑风格,最初是受到近东的巨大影响,后来又受埃及影响。学者称这一时期为东方化时期,当时希腊艺术文化迅速吸收了一大批东方母题与观念,包括狮身鹰首兽(griffin)和狮身人面兽等混种生物。吸收东方观念后,画师和雕塑师掌握了新的艺术形式,由此带来了不断创新实验的时期。 微型器皿 在雅典等许多希腊城邦,东方化风格取代了几何风格。然而这种风格最重要的生产中心之一在科林斯(Corinth),是通往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角的门户。这个城邦成为希腊在地中海西部殖民的领导力量,并控制了出口贸易。科林斯的作坊有悠久的陶器制作历史。陶瓶画师学会了制作一种细腻的光亮黑釉,用来描绘黑色剪影或勾勒图像的轮廓。他们还能在泥釉上刻划,为作品添加细节,更有生气。他们尤其擅长制作微型器皿,插图所示的例子是一个原科林斯风格的芳油瓶(aryballos),即香水瓶,制作于约公元前680年(图5.5)。考古学家在整个希腊地区都发现了类似的陶器,有些留在神殿中作为敬神祭品,有些则是作为随葬品。这件陶器玲珑小巧,表面却饰有精致的图案。瓶肩有一圈动物形象,使人想起近东的动物母题和狄庇隆双耳瓶上见到的早期范例(见图2.25和5.2)。描绘真实和想象中的动物形象的饰带是科林斯陶器及其他东方化陶器的典型特征,后来的陶瓶更是从上至下布满了这种装饰图案。瓶耳处饰有扭索饰(guilloche pattern),瓶口和瓶耳的边缘则饰以曲折纹(见图5.3)。主要的人物形象饰带是图画叙事的又一早期例证,但几何风格陶器上的日常生活场景已经被想象中的神话世界所取代。在陶瓶的一面,一名健壮的裸体男子挥舞宝剑,冲向架上的一个陶瓶。在图示的画面上,一名蓄须的男子正从一个马人的手中抢夺权杖或棍棒。一种意见认为,饰带中表现的是赫剌克勒斯在佩利翁山(Mount Pholoë)上与一群马人冲突的情景。在希腊神话中,马人是臭名昭著的酒鬼,陶瓶另一面画着一个调酒的碗,这可能解释了它们粗暴的行为。另一些人则认为,画面中的人物其实是宙斯,正在挥舞他的霹雳或闪电。无论如何解读这个场面,有一点是明确无疑的——它试图使人想到一个神话传说。 青铜三足鼎 几何风格时期,希腊人有时会在神殿摆放青铜三足大鼎,作为献给诸神的礼物(图5.6)。这是表示虔诚的姿态,但也是展示财富的方式,有些三足大鼎体积十分庞大。从公元前7世纪初开始,希腊出现了一种新的纪念性器皿——东方化的大鼎。青铜器工匠可能在边缘加上手柄(protomes),其外形是生有双翼的女海妖塞壬(siren)和狮身鹰首兽,都是近东著名的神兽。插图所示的铜铸手柄来自罗得岛(Rhodes),表现了一个十分邪恶的生物,静静注视着祭献的过程(图5.7)。它双耳竖起,头顶有一直竖的突起物,与颈部、头部、眼部和嘴部的大弧度曲线形成鲜明对比,弯曲的舌头令人感到危险,方向与喙的曲线恰好相反。竖直的线条看起来使曲线更富动感,仿佛这只危险的怪兽正要腾跃而起。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东方化风格:开拓视野
书名: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作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作名: Janson's History of Art : The Western Tradition, 7E
译者: 艺术史组合翻 | 实验小组 | J·E·戴维斯
出版年: 2013-7
页数: 1232
定价: 69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1004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