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讨论的艺术作品无论多么杰出,对我们而言依旧显得陌生。产生这些艺术品的古代文明与我们的文明迥然不同,我们很难在那些作品中找到与当今时代的关联。然而,希腊建筑、雕塑和绘画却能一眼就看出是西方文明的祖先,虽然它们也继承了前人的艺术。一座希腊神庙会使人想起无数政府建筑、银行和大学校园;一尊希腊雕像会使人联想起现代的无数雕塑;一枚希腊钱币也与今天的硬币差别甚微。这既非巧合也非必然。西方文化是以希腊罗马世界为典范精心建构而成。对于试图理解希腊罗马视觉文化的艺术史学家来说,这就带来了一个特殊的挑战:我们很容易以为,事物表象相似,则于今于昔都有着相同的意义,但学者们屡屡发现,这是一个危险的错误推论。 研究希腊艺术还会遇到另一个难题,那就是有三个不同的资料来源,有时会出现相互矛盾的信息。其一是艺术作品本身,真实可靠,可惜仅有少量存世。其二是希腊原作的罗马复制品,尤其是雕塑,它们能提供一些关于重要作品的信息,否则我们对此将一无所知。但复制品也有其自身的问题。没有原作,我们就无从判断复制品的忠实程度,有时多个复制品会呈现出同一原作的不同版本。更为复杂的是,罗马复制者对于复制品的看法与今人不同。一件罗马复制品不必精密地模仿,而是可以根据复制者的趣味、技巧或订件人的意愿加以发挥或修改。不仅如此,有些希腊雕塑的品质主要在于表面加工工艺,而这在复制品中就完全取决于复制者了。假如原作是青铜制品,而复制品是采用大理石材料,表面效果就会相去甚远。在极少数情况下,有些艺术品虽分明不是原作,但其精湛工艺让人不禁犹疑它们是否乱真。 第三种关于希腊艺术的信息来源是文献记载。希腊人是最早对自己的艺术家进行详尽描述的西方民族。罗马作家吸纳了希腊人的记载,许多历史记录得以存世,尽管大多只剩断简残篇。根据这些书面记载,我们可以略知,在希腊人眼中,本民族最重要的建筑、雕塑和绘画成就是什么。这类文字证据帮助我们确定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尽管其中提到的大多数作品已不存在。而另外有一些流传至今、被我们尊为旷世杰作的希腊艺术品,却在所有文献中完全不见踪影。全面考虑文字记载与复制品及原作,将所有线索交织融汇,重现希腊艺术的发展历程,这是几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和古代艺术史学家面临的考验。 古代希腊艺术的伟大繁荣只是包罗万象的人性和宗教探索中的表现之一。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苦苦探求一些共同的问题,这些问题至今仍保存在大量作品中。他们的发问直指人类生存的核心,构成了西方哲学的主干。他们大多接受泛神论,这些接受膜拜的神以人形出现(见本页的背景知识)。然而他们对神的本质和人神关系争论不休。命运是否决定人类的行动,是否存在自由意志?倘若如此,德行的本质是什么? 希腊思想者以二元对立的概念构建生活的各个方面。秩序(希腊语cosmos)永远与无序(chaos)相对,并且世间万物都包含这二极。在他们的观念中,文明就是希腊人的世界,与之相对的是希腊以外的蛮荒世界,所有非希腊人都是“野蛮人”,因为这些人的语言在希腊人听来都是毫无意义的“bar-bar-bar-bar”的声音。理性也有它的对立面:非理性,反映在光明与黑暗,男人与女人的对立中。在希腊文学与艺术中,古希腊人探讨了这些对立两极间的冲突与张力。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章前
书名: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作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作名: Janson's History of Art : The Western Tradition, 7E
译者: 艺术史组合翻 | 实验小组 | J·E·戴维斯
出版年: 2013-7
页数: 1232
定价: 69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1004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