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将简略考察20世纪印度最重要的三个人物产生的深远影响,他们是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K.Gandhi)、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Nehru)和安培多伽尔(BhimraoAmbedkar)。对印度的国家性质和发展方向而言,即使将印度所有的神灵、软件经理人以及核科学家加在一起,也不及这三个人的影响大。他们三人都与印度的传统宗教角力,其中的两位最终抛弃了宗教,而甘地则善用民众的宗教情感,来实现了印度独立的目的。 1947年8月15日,印度在“午夜钟声”中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获得自由,至今已经历了三代人。1948年1月30日,独立斗争的领导者、印度国大党的精神领袖和战略导师甘地,在前往新德里做晚祷的途中被一名印度教右翼狂热分子南度拉姆?高德西(NathuramGodse)刺杀。然而甘地至今仍然影响着现代印度人的梦想,他成功地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彰显出崇高超凡的人格魅力。他仅凭一己之力就使争取自由的斗争深入到广大目不识丁的民众中,激发了他们的积极参与,这种奇迹般的感召力至今仍引人瞩目。甘地用通俗的大众语言改变了这场斗争的性质。最初,这场斗争不过是一群受过英式教育的衣冠楚楚的律师追求的“没有英国人的英式治理”,而甘地将其转变成了全印度人参与的群众运动。 甘地是政治战略和战术大师,这已广为人知。然而,甘地的反物质主义哲学对印度1947年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却鲜为人知。在许多方面,这种影响历久弥新。社会就像人一样:在童年时期发生的一些事件会影响它的性格和决策,即使这些事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其影响依然存在。如果现在甘地转世重生,他必会惊讶于所看到的一切。进入21世纪的印度已经成为一个日益自信、更加物质化和全球化的国家。1991年,印度废除了独立后开始实行的严格的管控制度,即所谓的“许可证制度”(LicenceRaj),对经济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此后,印度经济明显呈上升态势,它在美国和欧洲的软件市场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并开始发展出有能力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制造业部门。印度还获得了向超级大国迈进的军事象征:它的精英阶层公开谈论的已经不是要不要研发洲际导弹的问题,而是何时研发。普通市民,说英语的中产阶级则迅速融入消费文化和品牌文化中,就像追随一种新的宗教。如果甘地泉下有知,一定会深感不安。 与此同时,今天的印度仍有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慢性营养不良儿童(根据联合国的调查数据),它的人口平均寿命和受教育率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差距尤为明显。11亿印度人口,大约有7.5亿人生活在68万个村庄中,其中近一半的村庄没有全天候可通行的道路,大部分村庄没有合格的初级卫生保健中心和小学。将近一半的印度妇女是文盲,而很多所谓识字的人其实只能拼写自己的名字而已。 而印度的精英阶层仍然死守甘地的信条,认为农村应该成为印度社会的主体,这样的信条早在独立战争时期提出,当时是为了扩大独立运动的影响,吸引更多人加入。然而其他许多人,包括印度第一任总理、甘地的继承者尼赫鲁,其实是反对这种见解的,争论一直延续至今。印度正在经历缓慢的城市化,城市的不断扩张似乎势不可挡。但是许多甘地主义者仍然认为,农村应该在印度占据神圣的地位,他们阻碍了更好的城市规划。 在给尼赫鲁的一封信中,甘地写道:“我确信如果印度要获得真正的自由,以及世界要通过印度得到真正的自由,那么大家迟早会认可这样一个事实,即人们将生活在乡村而不是城镇,居住在棚屋而不是宫殿。生活在城镇和宫殿里的人们无法和睦相处,他们的生活将暗无天日,只有暴力和谎言。”6在甘地最重要也是今天引用得最广泛的《印度自治》(HinduSwaraj)一书中,他写道:“如果村民们能脱离长期笼罩着他们的贫困,远离文盲状态,那么他们将成为有文化、有教养、自由的公民……遵守道德是为了驾驭心智与激情,这样做即能自省。如果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话,那么正如许多作家所言,印度已达到一种完美境界,无需向别人学习。” 在历史作品中,甘地的这种文化自豪感及其对现代主义根深蒂固的蔑视,机智有力地还击了殖民主义者所谓“愚昧的印度人”的侮辱,同时也鼓舞了民众的自尊。甘地亦擅长于这样的斗争。他出生在印度西海岸的古吉拉特邦,19世纪90年代在伦敦学习法律并取得律师资格。在1913年回到印度之前,甘地在南非已经颇具声望了,他在南非参加了当地反对种族歧视的运动,在此过程中被捕。正是在那里他发起了后来在印度影响深远的非暴力不合作抵抗运动。然而甘地主义不只是独立斗争的战术,它同时也是一种关乎社会组织形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哲学。时至今日,它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印度知识分子的思想。举一个常用不衰的例子,如果不能正确评价甘地对人们经济思想的影响,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当今印度的纺织业严重残缺,始终不能形成与它自身潜力相匹配的规模。每个学习过发展经济学的人都知道,纺织业在许多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8世纪的英国到21世纪的中国,无一例外。甘地遗留的影响表现在,印度为了保护棉织品而对合成纤维长期实行关税歧视7(但出口需求主要是合成纤维),还有各种阻碍纺织企业超越家庭手工业规模的规章制度,这些都是惩治成功者而保护失败方。自1991年印度进行经济改革以来,许多政策已经放宽,那些拒绝进一步放宽的政策不是因为甘地主义的影响,而是因为它们代表了特权阶级的既得利益。而印度的那些更具活力的竞争者们,尤其是中国,无需与某位现代圣人的思想遗产角力。印度的自由战士萨洛基尼?南度(SarojiniNaidu)曾说:“维持甘地时代的贫困状态让我们代价惨重”,这句话虽然常被引用,但仍值得在此重复,因为它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从甘地那里继承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尊重,这是今天的印度要重新发现并做好的事情,我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阐述。安培多伽尔在印度之外的知名度要远逊于甘地,然而,对数百万的印度人来说,他似乎更为重要。安培多伽尔戴着眼镜的雕像在这块人口密集的次大陆的村庄里随处可见。与甘地不同,安培多伽尔接受现代科学技术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作为第一个得到认可的贱民领袖(贱民过去称之为“不可接触者”现在叫做“达利特”,意思是“被压迫的”或“被污染的”)8,安培多伽尔给印度最边缘的人群带来了第一线曙光,使他们看到了摆脱自己所处阶层的希望。他将印度的种姓制度视为印度社会最大的罪恶,因为它使数百万的人仅因其出生而受到非人的待遇。他给达利特带来的希望远未成为现实,尼赫鲁在独立讲话中勾勒的图景依然遥不可及。但是对于印度近200万贱民来说这已足够,自1947年始,他们开始真正品尝到了自由和自主的滋味,长期以来,他们经历了各种有形无形的压迫,习已经惯于顺从和服从,这样的改变显得不可思议。安培多伽尔是第一个在国外接受教育的印度贱民,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并于1916年在伦敦取得律师资格。他是印度1950年宪法的主要起草者,这部宪法保证了不论种姓身份在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并赋予每个成年人投票选举的权利。这位身着蓝衣的律师在起草这部法律的过程中,用出色的法律知识调和了印度教高种姓阶层的要求,巧妙回击了那些反对他的甘地主义者。他成功地将宪法中一些强制性的条款,包括禁止杀牛、禁酒以及将乡村置于社会生活的首位等,从“基本权利”部分移植到了没有强制性约束力的“指导原则中”。安培多伽尔对乡村的看法源于他的亲身经历,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遭受过种姓歧视,理发师拒绝为他理发,路边的咖啡馆也禁止他入内,直到在孟买获得求学的机会后,他的这种羞辱感才有所减轻。印度的许多读者应该还记得安培多伽尔对印度乡村的描述——这些语言多少有些不是那么动听——“印度知识分子对村落社会的热爱是一种轻蔑的同情……什么是乡村?地方主义的泥潭、无知的深渊、狭隘的思想和共产主义?”910
不顾诸神——印度国大党的精神领袖甘地
书名: 不顾诸神
作者: [英] 爱德华·卢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In Spite of the Gods: The Strange Rise of Modern India
副标题: 现代印度的奇怪崛起
译者: 张淑芳
出版年: 2007-11
页数: 264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CIDEG文库
ISBN: 978750861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