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国和日本的文字相比,西文并没有那么悠久的历史。从希腊的碑文开始算,大约经过2000年之后的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文字才形成。罗马的图拉真石柱碑文的古典型比例是我们大写字母最好的范本。后来,中世纪修道院的抄书员们和15世纪的人文主义者创作出了当代书写的笔法。之后的几个世纪里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字体。与以毛笔字为主的日本文字相比,我认为拉丁文字更富有多样性。 当我访问日本时,曾经有朋友问我要不要试试用毛笔写一些日本字,但是我估计我写的字只会是蹩脚的模仿,所以婉言谢绝了。当然,要写也是可以的,但是我想,如果不理解日文每个字的背景里所包含的精神和传统,写出来的都只会是“死字”而毫无生气。这才是最重要的地方,在此蕴含着日本和西方文字的秘密和差异。我们必须尊重两种文字各自的世界。按范本用铅笔或钢笔临摹拉丁字母虽然简单,但是要西方人用毛笔写日本的文字,不经过彻底的学习,并在日本优秀的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是绝对不行的。就拿执笔方法来说,我们西方的书法和中国、日本的书法都是完全不同的。 小林章是日本和西方两个世界的文字大师,他同时通晓两边的文化、历史、近代书法和字体设计。他在本书里所写的,不仅可以帮助大家对拉丁字母的详细背景有一个整体认识,还涵盖了对拉丁字母的构造、对字形的理解,以及过去到现在的各种字体设计的鉴别方式。通过学习罗马字可以培养欣赏字体的眼力。也许会因此诞生一批能为拉丁字母带入新鲜发现的年轻亚洲设计师。他们没有我们所背负的几个世纪的重负。西文字母是相当灵活的,可以接受新鲜甚至意外的事物。这就是所谓的“好创意可以吸引新买家”。 本书不仅是一本入门书,还可以成为一本设计工作的基础学习手册。我们需要的是耐心。一定要认真地从基础的练习开始做起,并不一定要追求完美。每个人都是从初学者开始的。 平面设计里没有陈规的操作,广告、标识设计都需要理论的构筑和创造力。能自我提高的人到哪儿都会受到欢迎。大家应该更好地促进亚洲的文字和西方文字新设计的发展,并为成为国际级设计师而努力。这本带领我们进入拉丁字母世界的入门书,也许可以开创出一个与现在亚洲所继承的完全不同的新文字时代。 —— 赫尔曼• 察普夫 赫尔曼• 察普夫(Hermann Zapf) 1918 年生于德国。作为1950 年设计的Palatino、1958年设计的Optima等优美的罗马正体的设计师而闻名,同时还是著名的书法家。与小林章共同合作的作品有Optima的复刻版Optima nova,以及手写体Zapfino Extra,并于2005年春完成了Palatino nova的制作。 如何融入西文字体的世界 到目前为止,我非常荣幸有四次机会担任森泽国际字体大赛的评审。因此对于我来说,日本的文字也算相当亲切的。但是自从认识小林章之后,就更加深了我对日本文字的兴趣。 小林章在德国已经生活了好几年。来自传统和生活习惯完全不同,而且有着独特文字的遥远国度的他,能在短时间内如此融入拉丁字母的世界,实在是令人惊叹。想必他还在日本的时候,就已经对世界各国的文字产生兴趣了吧。 从目前与小林的交流中,我感觉到他在字体方面的知识水平相当高。当然,我也必须指出所谓“知识”和实际的“能力”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东西。这几年我和他一起共事,每次见面他的实际能力也都能给我惊喜。工作时他对字体全身心的感情投入,以及他极强的适应性都非常了不起。而且,我很高兴地看到他在实际文字设计中的扎实能力。我想对他为成就我的字体,在帮我描绘制字体过程中所做的一切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常伴大家的身边。 —— 阿德里安• 弗鲁提格 阿德里安• 弗鲁提格(Adrian Frutiger) 1928年生于瑞士。1957年发布的Univers 到现在也是现代无衬线字体的代表作品。他设计的其他著名字体作品包括OCR-B、Frutiger、Avenir等等。与小林章合作的作品有已经发布的几何型无衬线体Avenir Next,还有已经设计完成的碑刻风格的大写字体Capitalis、符号集Frutiger Signs等。 推荐语 对于字体排印,我原本以为自己多少是知道一些基础的。但是在和小林先生几次共事之后,我才深深感到自己的稚嫩。到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触动每次都给了我新的领悟,是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无论什么字,一经小林先生之手,字母和排出来的词句都会像获得重生般清爽地再现出来。他虽然尊重历史和规范,但也不时打破常规进行大胆尝试。能感受到小林先生如此深入探寻字母感观之美的热情以及他的成果,不禁令我在重新思考“何谓常识”的同时,又深感文字是如此深奥和美妙!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觉得,虽然语言不尽相同,但从字体设计的领域来看,我们的世界是毫无国界之分的。 —— 葛西 薰 我第一次见到小林先生是在1997年的英国。直到现在,我也能想起当时他在ATypI(国际印刷协会)会场上积极地向国外的字体排印师展示自己作品集的样子。我也是在那时遇见了让•弗朗索瓦•波尔谢(Jean François Porchez),了解到了《世界报》(Le Monde)字体的概况。 “为了一份报纸的改版而专门制作一款定制字体”,被这一理念所深深感染的我,辞掉了工作,转而开始专注开发一款杂志专用字体,这就是AXIS Font 的由来。对于西文部分的设计,我毫不犹豫地请到了小林章。通过他对Clifford字体的探究和这款字体的质量,我确信他能够做出一款优秀的西文字体。而事实上,他也的确做到了。但更重要的是,他能凭借对字体设计的灵活态度和巧妙的工作方式学到更多东西。 小林先生正是通过这样的实践和好奇心掌握了字体知识,这也是这本《西文字体:背景知识和使用方法》的内容的基础。作为一本入门书,书里并没有艰涩的行文,也许是因为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对字体持有的那份感情吧。之所以有这么多日本设计师购买这本书,我想这并不仅是因为小林先生的知名度和业绩,而是这种感情也能够让敏感的读者所感受到。大家对西文字体往往有畏难情绪,而在中英双语印刷品逐渐增多的现代中国,这本书作为一个良好的入口,能够以中文出版,我对此由衷地感到高兴。 —— 铃木 功 致《西文字体》中国版读者 感谢您选择了本书。这是我以“对亚洲设计师能有所帮助”为目的而写的一本关于西文字母的手册。 在这本书里,我省略了以往美术字体书里开头必有的那些字母各部位名称及历史等内容。因为比这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找到西文字母是如何形成的感觉。所以我在开篇就介绍了这些内容,之后用插图讲解了一些对实际工作中最有帮助的信息。不过,我尽量留心“简单的事要简洁地写”。这虽然是一本专业书籍,但我希望能用平易的文章,让对初学者和学生朋友也能对西文字体产生亲近感。 这本书终于能够被译成中文与大家见面了,这与抱有极大热情并提出要在中国出版此书的陈嵘老师是分不开的。他曾在日本的武藏野美术大学学习过,因此也算是我的学弟。 我希望今后中国出版的西文字体排印能够更加美观,能有更多的作品为西方所认可。 回过来想一想,“为西方所认可的西文字体用法”, 这本来也应该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没错,把这些理所当然的事理所当然地写出来,正是这本书的内容。 —— 小林章 2014年3月 于德国巴德洪布尔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