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真是无所不在么? Architecture From Anything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布拉德利·霍恩 Bradley Horn 布拉德利·霍恩1994年获得库伯联盟学士学位,199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是纽 约州注册建筑师。他与玛丽亚·伯曼在哈莱姆合作开办了伯曼-霍恩工作室,专注于高档住宅 和医院设计;从2004年秋开始全职任教于纽约城市学院建筑系,并担任建筑研究生课程的主任。 霍恩在依阿华州、魁北克、费城、密尔沃基、休士敦、威尔士卡迪夫大学的会议上就建筑计算、 教育学、建筑质与量关系等主题发表过同仁评议(peer-reviewed)的学术论文,其写作发表于 Frieze Magazine, Future Feeder: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Computation Culture, The Architect’s Newspaper等刊物,最近期的作品收录在Autogenic Structures一书中。霍恩曾在库伯联盟、哈 佛大学设计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拉特学院任教,并在过去的三年里为世界各地40个以上的 设计学院评图。霍恩于2006年和200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夏季特别课程教授建筑教育学和设计 理论;2007年,他从格雷汉姆基金会(The Graham Foundation)、索罗基金会(The Solow Foundation) 、利夫基金会(The LEF Foundation)得到资金在城市学院举办了题为“无可言喻” (Ineffable)的学术会议,探索数字技术对于建筑中诗意表达的影响。 Bradley Horn received his Bachelor of Architecture from The Cooper Union in 1994, his Master of Architecture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in 1998, and is a licensed architect in the State of New York. He is principal along with Maria Berman of Berman Horn Studio in Harlem, which focuses on high-end residential and hospitality design in NYC. Horn has been a full-time,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City Colleg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in New York since the fall of 2004 where he is currently Director of the Graduate Program in Architecture. Horn has published peer-reviewed papers at conferences in Iowa, Quebec, Philadelphia, Milwaukee, Houston, and the University of Cardiff in Wales on the subjects of computation, pedagog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and quantity in architecture. His writing has also been published in Frieze Magazine, Future Feeder: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Computation Culture, The Architect°.s Newspaper, and most recently in the book Autogenic Structures from Taylor and Francis Press (2008). Horn has taught design at The Cooper Union, 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Pratt Institute.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he has been an invited guest critic on over 40 design juries at schools including Harvard, Columbia, Cornell, Toronto, Yale, MIT, Pratt, Princeton, The Cooper Union, New Y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PI, Ohio State University, Carnegie Melon,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and The University of Buffalo. Horn was a guest lecturer in the Columbia University Special Programs Summer Lecture Series in 2006 and 2007 on the subjects of architectural pedagogy and design theory. With funding from The Graham Foundation, The Solow Foundation, and The LEF Foundation, Horn organized and chaired a conference in 2007 at The City College titled Ineffable, which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digital technology on poetic expression in architecture. 一旦建筑从绘画中脱离, 就再也不可能退回。 因为 在这个时候, 相对于弄清什么是建筑, 你更关心什么不是建筑学。 我在库珀联盟学到的经验告诉我,作为一个建筑师,意味着不断地阐明 你假设的背景,这个背景组成了你对世界的认识。设计的确依靠分析和综合。 在第五个学期,当你为建筑分析付出全部的努力后,它将影响日后你所接手 的每个项目。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丝不苟的绘图如此重要的原因。相比波杂,精 确的制图并不是库珀联盟的“风格”,重要的是,一个人思考的精细程度要与 他能够画到的精细程度直接相匹配。这让我想起海杜克挂在办公室附近墙上 的铭牌,上面引用了罗伯-格里耶(Robbe-Grillet)关于卡夫卡的论述:“ 幻觉的作用源自异常的清晰,而非神秘或者迷雾 。从根本上说, 没有比精确更让人惊异的了 。 ” 一幅画作为建筑设计的直 接来源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最初是在库珀联盟海杜克那里得到认真实践的。 由他开创的实验方法很快传遍全国。直至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美国找到大 量的建筑院校使用九宫格研究问题或者设计“风筝艺人之家”,却并不清楚这 些方法从何而来,为什么如此重要。 人们常常忽略用 一篇小说、一部电影 或者 一幅画 图1-1 设计工作室的评论者必须解决这样的问题:什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 建筑学 ?什么不行?起草设计工作室的大纲,需要创造一种类似数学函数的东西。 经过紧张强烈的过程,学生将输入项转化成一种产出。在设计工作室,这种 “特殊功能”的独特之处,在于产出必须总是同一个东西——建筑。多年以来, 一些批评者一直拒绝使用那些业已与建筑专业匹配良好的“输入”内容,诸 如建筑材料、场地限制、清晰明确的任务要求等,对于这些批评者而言,这 个要求使得他们教授设计的任务变得十分棘手。即便是通过研究一些和建筑 多少有些类似的物品,继而设计出新的建筑,也具有相当难度;何况是从一 些和建筑没有什么关系的物品——比如从一群鱼的研究中获得新的建筑,就 更加困难了。(参见图1-1)但是现在,批评者驾驭超越专业限制的材料,建 立自己的工作室,已习以为常。1971年,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师的培养: 一种观点”这一展览中,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基于另外一个学科的建筑 教育学 (参见图1-2)被讨论的方案来自 约翰·海杜克 在 库珀联盟 所布置的一 学。 个引发争议的课程作业。设计作业中,他要求学生“以胡安·葛利斯(JuanGris)的意涵做一个建筑”。[1 ] 在库珀这个学期中,产生了与传统教育方法不 同的第一个显著分离:三个重要的概念翻转,这三个翻转成为后来我们逐渐 熟悉的教育试验的基础。 建筑学(Architecture)/“architecture”这个英文单词来自拉丁单词“architecura”;而这个拉丁单词又 来自希腊单词“arkitekton”,即αρχιτεκτων,它的意思是建筑师,更精确的意思是“建造师傅”,由 αρχι(意思为“首领”、“领导”)和τεκτων(意思为“建造者”或者“木匠”)组成。最初,“architecture” 这个词仅用于建造环境,后来含义延伸到指创造现实的复杂物体和系统,以及对这些复杂物体和系统 进行规划的艺术和学科。 教育学(Pedagogy) / 教育的科学和艺术,通常是指教授知识的策略和教授的方式。这个单词来自古 希腊语παιδαγωγεω,字面意思为“引导小孩子”。 约翰·海杜克(John Hejduk) / 约翰·海杜克(1929-2000)与众多学派都有关系,其中有“纽约五” (MoMA 出版的“五个建筑师”的作品,包括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查理斯·关斯玫[Charles Gwathmey])和“德州骑 警”。从1972 年到2000 年,海杜克一直是库珀联盟学院建筑系院长。他的到来以及与其他重要教师的 合作(包括Raimund Abraham,Ricardo Scofidio,Peter Eisenman,Charles Gwathmey,Elizabeth Diller,David Shapiro 以及其他许多人),大大改变了建筑实践和建筑批判思想,在很多方面堪比当时 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在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改革。 第一个概念翻转出现在“问题分析”之中,这源自50年代中期奥斯汀的 德州大学和所谓的 德州骑警 第二学校。(参见图1-3)这个问题鼓励学生用 一个星期的时间“分析”建筑经典作品,学习如何将它们迅速还原到概念的 本质。约翰·肖(John Shaw)他在两个学校都工作过,他给出了如下的描 述: 分析“事后”的问题,可以看作是设计过程的一种倒置,即你从一 个完成的设计开始“倒着”开展工作,通过一系列解释和分析把它抽象还 原成能与最初设计草图相匹配的图解,从而引发可能存在的新的研究。[2 ] 分析 这个创新的练习把一种 同构 同构的过程引入到设计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拆 解”建筑的 过程 过程更好地理解建筑师是如何建造一个建筑的。在库珀联盟,这 种分析研究从持续一个星期的练习变成了一个学期的设计研究课。在这种额 外的努力下,学生开始更深刻地理解建筑,而不仅仅是把它当作一个线性过 程的产物。这对于改善历史惯例的僵化和设计的单向性,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对建筑进行研究,而并没有刻板地产生出更多的建筑,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 次。(参见图1-4) 库珀联盟(The Cooper Union)/ 库珀联盟由美国工业实业家彼得·库珀(Peter Cooper)于1859年投 资兴办。彼得·库珀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名多元的投资者。作为私人投资的学院,库珀联盟 科学与艺术促进联盟座落于纽约市下曼哈顿地区。它是美国较少几个为全部注册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 的高等学校。五年制设计教育整合了建筑、项目调研、建造、结构、形式和空间各个要素,致力于设 计和建设有感染力、有说服力、充满精神感的建筑。库珀联盟鼓励学生研究现有的建筑知识,关注那 些改善人类生活状况、对环境有着积极影响的建筑作品和思想。 德州骑警(The Texas Rangers)/ 是指在1951 年到1958 年间,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德州大学建筑学 院教书的几个建筑师组织的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新创了一个课程,鼓励从对历史上经典作品的不间断 的批判中抽离建筑理论的有效部分作为工作的基础。 分析(Analysis)/ 将任何复杂的事物化解成众多单一的元素,与综合相对。 同构(Isomorphism)/ 据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特(Douglas Hofstadter)的解释:“同构这个词意味着 两个复杂的结构能够以这种方式相互对照,即在一个结构中的任何一部分都能在另外一个结构中找到 与之相对应的部分。这里的‘相对应’只指两个部分在其各自的结构中起相同的作用。” 过程(Process)/ 一个持续的或者是通过一系列状态逐渐改变的现象。 图1-2 图1-3 Is architecture really in everything around us? A studio critic must decide what will lead a design student to architecture and what will not. After all, it is already challenging to get architecture from the study of architecture without the added difficulty of deriving it from things that don't seem even remotely architectural, like say, a school of fish. Yet today it is common practice for critics to venture well beyond the limits of the discipline for material upon which to base their studios. 第二个概念翻转来自“立方体问题”,正如海杜克的如下描述: 通常的方式是建筑师从给定的任务书中设计出一个物体,但是反过 来也可能成立,也就是说,给定一个物体,一个任务书亦能脱胎成型。这 一个命题可以用立方体问题来阐释。给定一个边长30英尺的立方体,我 们就可以创造一个任务书。这样的一个任务书将给成果丰富的解集留下 余地。[3 ] 在“立方体问题”中,建筑并不是从一套程式(Program)中产生;恰恰 相反,程式从一个物体中产生(参见图1-5)。这就激活了 几何学 几何学和语言学 图1-4 几何学(Geometry)/ 希腊语,geo= 土地,metria= 测量,属于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大小、形状 以及数字和空间特性的相对关系。 之间的空间,也使得这二者之间的关联更加自然而然。对学生而言,造型和 形式使得场所得以转换:形式如同某种限制,任务作为某种通约性的东西, 是一种可以检验空间体块和它的可栖居性的媒介。这又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人们可以想象,任何给定的几何形体都能产生它自身独特的建筑方案。 第三个,也是最为矛盾的概念翻转来自“ 胡安·葛利斯问题 ”。 在此, 学生从绘画开始,由此类推到空间、方案、房屋结构。这个概念翻转操作在 海杜克的著作《调节的基础》(Adjusting Foundations)中有最为清晰的表达。 此书出版于1995年,距离MoMA第一次公开地演示这个概念已经过了24年。 在描述他的项目“ 静物 “如果画家能 静物画家骨灰墓园”时,海杜克这样问道: 够通过一次转换,将三维的静物转变为画布上的静物画,那么建筑师是否能 用画上的静物,通过一次转换,建造出一个静物来呢?”[4] 这个简洁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当时并非指葛利斯,而是针对布拉克 和马蒂斯的。它清楚地表明了在建筑之外寻找建筑的丰富性是可行的,其他 学科中的空间构造和问题表达方式为此提供了例证。当时的建筑教育采用建 筑案例和事先设计好的程式需要来解决设计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决 定了设计结果的建筑品质。而这三个概念的翻转,恰好颠覆了当时它们所处 的这种建筑教育模式。 除了海杜克的创意和想象力之外,在设计过程中语言的特殊作用也是这 些翻转的概念能够产生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类比 类比就如同是一座无所不在的桥 胡安·葛利斯(Juan Gris)/ 世人熟知的胡安·葛利斯,原名Jose Victoriano Gonzalez-Perez(1887 年3 月23 日—1927 年5 月11 日),是西班牙画家和雕塑家,他生活和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法国 度过的。他的作品与当时新兴的艺术流派——立体主义的诞生有着紧密的关系。 静物(Still Life)/ 静物画是指描绘无生命物体的艺术作品,常用题材有自然物体(食物、植物和自然 物质,如岩石)和人工物体(水杯、香烟、烟斗、热狗等等),自17 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方艺术界。静 物画与风景画和人物画相比,在设计绘画构图元素方面能给画家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 类比(Analogy)/ 是指从一个特定的主题(类似物或者原始资料)传递信息到另一个特定的主题(目 标)的认识过程,或指在语言表达上类似的过程。古希腊单词αναλοΥμχ(analogia)最初的意思是均 衡,在数学上被引入拉丁文,译作proportio。从此,类比被理解成两个规则部分的关系特性,并不特 指数学性质。 /14 图1-5 图1-7 图1-6 Three important conceptual inversions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what later developed into the laboratory of pedagogical experiment with which we have now grown familiar. The first... occurred in the “Analysis Problem”...“The Analysis Problem ... was seen as an inversion of the design process in that you start with the finished design and take it ‘backwards’ through a series of both analytical and interpretive abstractions to diagrams comparable to those initial idea sketches that might initiate a search.” This innovative exercise introduced a procedural isomorphism into design pedagogy by getting stud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an architect made a building through the process of unmaking it ...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tudy of architecture didn't strictly lead to more architecture. The second inversion related to “The Cube Problem” ... “It is typical for the architect to be given a proposal from which an object is born; but the opposite can also take place, that is to say, given an object, a proposal can take shape ...” The third and most controversial of the three inversions...“If the painter could, by a single transformation, take a three-dimensional still life and paint it on a canvas into a natural morta, could it be possible for the architect to take the natural morta of a painting and, by a single transformation, build it into a still life?” This succinct and highly provocative question ... renders palpable the fecund nature of seeking the architectural outside of architecture. One important condition that allowed these inversions to take place was the privileging of language’s role in the design process. Analogy functioned as a ubiquitous bridge, connecting things through various forms of resemblance to the spatial, structural, and programmatic concerns of architecture that were otherwise unlike it. Armed with an analytical foundation, a belief in the mutability of program, and confidence that architecture was as much a problem of language as it was of form or structure, many Cooper graduates undertook teaching careers in schools across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gathering at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early nineties. 图1-8 梁,把空间上、结构上具有各种形式的类似性,以及在形式上不同但在建筑 程序上相似的种种事物联系起来。类比,以及其他有关的修辞手法,例如暗 喻和明喻,使得现代主义和立体主义之间复杂的转换能够形式化,形成类似 “胡安·葛利斯问题”的这种教育方式。为了以葛利斯绘画中显现的层级、动 态和复杂句法设计建筑,学生们不能被“像” 句法 、“如同”这样的术语所羁绊, 在此这些术语是理所当然的。数百年来,建筑和其周围的世界通过某些类比 推理进行形式上的交融;在库珀联盟,这成为了一个不可缺少的教育原则,使 得建筑与其专业以外的学科之间的转换变得正常和合理。从1976年到2000 年海杜克去世,毕业论文所采用的输入品表现出库珀联盟的研究范围超越了 建筑学的极限。在这段时间里,台球、保罗·乌切罗(Paolo Uccello)(参见 图1-8)和维米尔(Vermeer)的绘画、鸟类骨骼、巴赫、该隐和亚伯、艾米 丽·狄金森(Emily Dickenson)、牙齿矫正套(参见图1-9)、胶片、瓶子、杯 子、木工工具、木制假肢、乐器,以及水果(参见图1-10、1-11、1-12、113), 这些物品都成为学生选择、分析并转化为建筑的对象,且这些物品只 是学生所采用的对象的极小一部分。 句法(Metaphor)/在语言学上,句法学研究控制句子结构的规则,这些规则决定句与句之间的语法关 系。在“语言句法”这个词中,句法指这些规则本身。 海杜克在1990年的建筑系列出版物Wiederhall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称,从 1969年到1990年这21年间,库珀联盟经过了三个教育阶段,每个长达7年。 在第一个阶段,建筑设计源自 绘画 绘画;在第二个阶段,建筑设计源自 文学 ;在 第三个阶段,建筑设计源自 医学 。“所以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绘画,视觉 [5 ] 的;文学,听觉的;以及医学,或者说是空间的内在化。”这句说明文字很 清楚地表现出对海杜克而言,这些多样的对象在被转化成为建筑之前,首先 是被人体和感官所感知的。在1970年出版的 《事物的秩序》 一书中,福柯 描述类比具有从一个点引发出无数关系的能力。根据福柯的解释,当类比经 由人类主体时,获得了它的效验: 这种可逆性和多价性赋予类比广泛的应用性。通过类比,整个世界 全部的形象都能被联系在一起。无论怎样,在这个空间里,深蕴于各个 方向,确实存在十分特殊的一点:它浸透了各种类比(所有的类比在这 里都能找到一个它们所必需的界定),而当这些类比经由这个点时,它们 的关系可能发生转变,但并不损伤它们自身的效力。这个特别的点就是 人:他与天地相称,亦如他与动物和植物相称,如同他与土壤、金属、钟 乳石或者暴风雪相称一样。[6 ] 将人的主题作为所有关系的支点,人们就能够容易地设想出一个超越立 体主义、充满建筑创生可能性的世界;而这正是库珀联盟所做的工作。在这 绘画(Painting)/ 字面上是指将颜色涂于诸如纸张、帆布、木板、玻璃、漆器、混凝土等支撑物表面 的操作过程。但是用在艺术领域,“painting”是指应用这种着色技艺,与素描、构图等艺术手段一起, 表现操作者的意识和意图的活动。 文学(Literature)/ 字面意思为“识字”,也是牛津英语辞典的第一条解释(来自拉丁文Littera,意思 为“一个独立的单词或字母”)。这个术语逐渐用来表示西方文化中主要弘扬的一些书面文字或者艺术 作品,主要包括散文、小说和非小说、戏剧、诗歌。 医学(Medicine)/指有关保持和恢复人体健康的学问、诊断和治疗。这个术语来自拉丁文ars medicina, 意思为治疗的艺术。 《事物的秩序》(The Order of Things)/这本书的法文名为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eologie des sciences humanines,字面意思为“词与物”,恰当地表现了福柯对语言和世界之间的演进关系的关注。 图1-9 While cross fertilization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the world around it had already been going on for centuries through some form of analogical reasoning, at Cooper it became an indispensable pedagogical principle that legitimized leaps outside the discipline. 图1-10 In an essay published in 1990 in Wiederhall 2, Hejduk claimed that in the 21 years between 1969 and 1990 The Cooper Union went through three distinct 7 year pedagogical phases. In the first phase architecture was informed by painting, in the second by literature, and the third by medicine. 图1-12 图1-15 图1-11 图1-14 图1-13 个类比的基础上,相信程式的易变性,相信建筑和语言差不多都是关于结构 和形式的问题,许多库珀联盟的毕业生在全国各个学校从事着教育工作;在 90 年代初期, 哥伦比亚大学 聚集了数量最多的库珀联盟毕业生。 20 年前,“超专业漂移”以一种完全不同的形式最初在库珀联盟发展出 来;1994 年到2003 年间,这个过程在哥伦比亚大学催生了另一次重要的发 展。在 伯纳德·屈米 制作图解发展成最主要的工作方 屈米所创造的研究气氛中, 式,将所有输入转变成为建筑(参见图1-14、1-15)。“图解工作”借用了 1998年ANY杂志第23期的文章(代表了图解理论当时达到的最高峰)的标 题,成为德勒兹和瓜塔里在《 千高原 千高原》中描述的哲学范式与无纸工作室在 1994 年提出的数字革命之间的交叉点。[7 ] 《千高原》于1987 年在美国出版, 提倡对语言强加在我们身上的等级控制进行全面的审视。书中有一段话经常 被人引用: 让语言变成结巴,或者让它“哀号”,延展每种语言的张力,哪怕是 书面语言,从中拉扯出哭喊、呼号、音高、停顿、音色、音调、重音。[8 ]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ey)/ 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一所私立的研究性大学。它的主校区位于 纽约曼哈顿区附近的晨兴之原(Moriningside Heights)。学院由英国教会建立,作为国王学院,它在 1754年受到大不列颠乔治二世国王的授权。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和保护研究生院,简写为GSAPP, 是美国一所顶尖的建筑学院。建筑学院近些年的院长包括建筑师詹姆斯·斯特瓦尔特·波谢克(James Stewart Polshek),著名建筑理论家和解构主义建筑师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最近的院长 是马克·维格利(Mark Wigley),于2004 年上任。 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 伯纳德·屈米(生于1944 年1 月25 日,瑞士洛桑)是一名建筑 师、作家和教育家。1988 年到2003 年,作为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和保护研究生院的院长,他引 导了建筑界的数字革命,并在1994年率先成立了无纸工作室。屈米通过聘用大量邻近学科的教员,例 如格雷格·林(Greg Lynn)、杰西·瑞瑟(Jessie Reiser)、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斯坦·艾 伦(Stan Allen)、哈尼·扎西德(Hani Rashid)等等,营造了一种浓重的实验氛围。 千高原(A Thousard Plateaus)/ 法文为Mille Plateaux(1980),是法国哲学家吉列·德勒兹(Gilles Deleuze)和心理分析师菲利克斯·瓜塔里(Felix Guattari)合著的一本书。这部书构成了资本主义和 精神分裂症二重唱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Anti Edipus)。这本书的写作如同一系列“高原”,借用的 是格利高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的一个概念,每一个特殊的日期和题目确定一个“高原”。每 个高原所呈现的状态都在这个高原所涉及的特定时代的世界上扮演核心的角色。这本书反映了德勒兹 和瓜塔里对等级制组织结构(树形结构)的反对,以及对非结构性的“弥漫发散”的生长方式的喜好。 这种哲学在设计工作室的普及推动着教学方法的转变超过了语言的局限, 达到一个新的未知的境界。作者攻击“自从柏拉图起就引导西方 形而上学 的 再现性思考”,他们所看到的根本工具,正是类比。[9] 在书的导读中,布赖 恩·马苏里(Brain Massumi)指出 吉列·德勒兹 德勒兹和瓜塔里对于再现性思考 持有如下观念: 基于一种双重身份:思考的主题和由此产生的概念,导致了自身的 相似性和稳定性这两个假定的品质。主体、主体的概念,以及概念所适 用的世界里的客体,这三者拥有一个共同的内在本质:在个性基础上的 自相似性。再现性的思考是类比性的,它所关心的是在这些对称的结构 领域中建立一种联系。判断力则如同类比思考的监护人,保证三个范 畴——主体、主体的概念和客体——中的每一个都保持自身的本色,也 保证它们之间保持着适当的呼应。[10 ] 反之,“游思(Nomad thought)(参见图1-16) 并没有把自己禁锢在规 则的内在疆域中,它可以在外在的环境中自由活动。它并不植根于个性,但 是它却依靠差异性。它也并不关心人为区分的再现的三个领域(主体,概念 和客观存在),而是用一种漫无边际的传导性取代有限的类比”。[11] 德勒兹和瓜塔里认为“游思”或者说是“发散思维”可以弥补再现性思 维的缺陷。这导致了建筑教育内部的一种转移,从设计工作室里依靠推理思 形而上学(Metaphysics)/ 哲学的一个分支,关注对现实、存在和世界的根本性质的解释。其名称由 希腊文μετα(meta)(意为“之后”)和φυστκα(physika)组成,意思为“谈论物理之后”(“物理”是 指古书上亚里士多德对物质所做的那些研究)。 吉列·德勒兹(Gilles Deleuze)/ 在他早期的著作(也就是他与瓜塔里合作之前的著作)中,他的主 要哲学工作可以简单归纳为对同一性和差异性之间传统上的形而上关系进行系统倒置。从传统上来讲, 差异性是从同一性中派生出来的,也就是,如果说“X 与Y 不同”,那就先假设了X 和Y 至少有某些相 对稳定的同一性。与之相反,德勒兹宣称所有的同一性都是差异性的产物。同一性在逻辑上和形而上 学上并不先于差异性。德勒兹认为“同类事物具有本质差异”。为了诚实地面对现实,德勒兹声称,我 们必须抓住真实的事物,同一性的概念(形式,类别,相似,领悟的统一,断定)在自身中不能获得 差异性。 /24 图1-16 The period from 1994 to 2003 at Columbia engendered the next important developments in the process of “extra-disciplinary drift” that was initiated at Cooper in an entirely different form two decades earlier. “... make language stammer, or make it ‘wail’...” The pervasiveness of this philosophy in the design studio catalyzed a pedagogical transformation beyond the limits of language and to a new and unknown place. The authors attacked the representational thinking that had driven Western metaphysics since Plato, and what they saw as its underlying instrument, the analogical. Whereas, “Nomad thought” does not immure itself in the edifice of an ordered interiority; it moves freely in an element of exteriority. It does not repose on identity; it rides difference. It does not respect the artificial division between the three domains of representation (subject, concept, and being) . “Nomad thought”. led to a shift within architectural pedagogy from studio inputs that formed a chain of resemblances governed by analogical reasoning, to inputs that were structured around the non-hierarchical, dispersive space of difference. 维产生的一系列类似输入,转移到围绕着非 等级 等级性的、散落着差别性的空 间建立起来的输入。比如气候模式、群体行为和病毒的变形等输入,代替 了牙齿校正器、鞋子和符合牛顿力学的弹子游戏。建筑批评作为检测发散 思维的一种方式,从建筑本身移开,带回不受等级习惯约束的材料(参见 图1-17、1-18)。没有了类比推理,输入品可以一点不“像”建筑,但必 须拥有能“再现”建筑的特性。应用图解装置时,拥有这样特性的输入变 成了建筑。在库珀联盟确定的那些主题被各种步骤所取代。哥伦比亚大学 建筑学院可能要求学生用图表解析某一个“迁移不定的物种”(migratory specie),然后再将这些图表转化为建筑(参见图1-19、1-20、1-21、122)。这个过程将所有的输入变成“ 数据 ”,然后鼓励学生在其工作中开展 几乎完全是纯科学的研究。从库珀联盟到哥伦比亚大学的这种跳跃,意味 着一种从文学到 字面 字面,从主观到客观,从再现到表现的变化;用德勒兹的 话来说,这是从物质形式到功能内容的变化。类比使自然和文化联系在一 起,成为一个 模仿 模仿网络。超越这张网络的动力和数字实验结合在一起,使 得前景变得更为广阔和乐观。图解的逻辑代替了语言逻辑,成为通往自然 的根本方式,成为全部教育输入和潜在建筑产出之间的介质。在库珀联盟 进行了将近二十年的研究后,现在到达了一个超越语言,或者说是在语言 之前的地方。 在设计教育绝大部分历史中,建筑再生建筑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镜像过程。 等级(Hierarchy)/ 指一个层级系统以及人和事物的组织,其中的每一个元素(除最顶端的元素),都 从属于另一个单一的元素。 数据(Data)/数据在日常用语中是信息的同义词。而在精确的科学定义中,数据和信息有着明显不同。 数据作为一个量度,可以被打乱;而数据经过组织之后,则成为了信息。 字面(Literal)/ 在传统的分析中,字词的字面含义表示它们通常的和字典里的用法,而字词的象征含 义则意味着额外的其他层面的含义。 模仿(Mimetic)/ 模仿展现了一种形象的三维塑性,观者可以通过这种三维塑性产生移情。举例来说, 在罗丹的作品《吻》中,男性保护的臂膀和在其臂膀中的女性充满信任的形象,他们从头到脚的姿势, 使得任何观者都能马上识别出其中的信任。这种充满性爱气氛的信任,也存在于任何有着相似状态的 男女的关系中。 图1-17 图1-18 In the absence of analogy, inputs could no longer be merely “like” architecture, but instead had to possess “performative” characteristics that became architectural when processed through the apparatus of the diagram. Thematic categories such as those identified at Cooper were replaced by variations of procedure ... This process transformed all inputs into “data”, and encouraged the student to become almost scientific in his/her approach to the work. The leap that took place between Cooper and Columbia meant a shift from literary to literal, subjective to objective, representational to performative? The drive to get beyond the mimetic net that brought nature and culture together by means of analogy dovetailed with digital experimentation and resulted in an outlook that bordered on the positivistic. For most of the history of design education architecture re-produced architecture in a continuous mirroring. At Cooper the mirror became a subjective linguistic fulcrum across which resemblances were transmitted and architecture was reinterpreted. At Columbia the dissolution of the subject collapsed the referential distance separating inputs from outputs and with the aid of the computer made architecture simultaneous with the universe of forces surrounding it. As educators, we can learn from both of these legacies. While recent developments have pushed pedagogy into a state of extra-disciplinary drift, teaching must always be bracketed within some form of architectural discourse. Architecture can never be completely unknown, as much as we would like it to be. 图1-19 图1-20 图1-21图1-22 在库珀联盟,这个镜子变成了语言学上个人的 支点 ,它传达了相似性并再次 解释了建筑。在哥伦比亚大学,主题的 分解 分解瓦解了区分输入和输出的参考距 离,并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实现了建筑与环绕它的力量世界的同步。作为教 育者,这两方面已完成的工作对我们大有帮助。给学生提供建筑专业以外的 输入,可使他们保持思维的敏锐,且并不妨碍他们对建筑的期望。我们经常 让学生研究表面上随机的很小的事物,实际上是希望他们能从研究中爆发出 建筑学的潜力。 当然,这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除非学生已经对建筑有一些了解,不然 他们是无法了解这种研究所展现出来的价值的。这暗示着,虽然现在的发展 将建筑教育推向了一个超越专业限制的阶段,但是教学仍然需要回归到建筑 特定的形式范围内。建筑从来不可能是完全不可知的——至少我们希望是如 此。建筑教学是一个连续的反馈过程:最近最新的产出,将影响对新的建筑 输入的选择;建筑的新变化,可以让我们了解与其有关的世界的新方面。20 世纪后半叶证明了建筑的确是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接下来的挑战便是,大 量提炼这些输入,在作品中铸造我们世界内部灵感与结构的新关系。 支点(Fulcrum)/ 当一个杠杠向上运动或者在其他运动中,支点是一个支持物或者支持点。 分解(Dissolution)/ 溶解,进入溶液的过程,如“在水中溶解的盐”,分离开成为水的一部分。 在库珀联盟,设计工作室的架子上总有一本词典。每当我们有设计任务 时,我们一般都会去翻词典里面的词,即便是那些我们已经认识的单词。设 计对于我们而言,就是语言和空间基于它们的共同本质相互结合的过程。这 也就是为什么酝酿中的解构素材就像毒品一样(Decon stuff that was brewing) 显得如此“危险”的原因。 通过数个星期分析埃里克·冈纳·阿斯普兰德(Eric Gunnar Asplund)的 绘画和斯格尔德·卢弗伦斯(Sigurd Lewerentz)的斯德哥尔摩墓地,我开始 觉得景观就如同一块巨大的皮肤,神圣的教堂和十字架分开了地上世界和火 葬后的地下世界。我决定在画布上涂满胶水,然后敷在一个复杂的地形模型 上拉伸,并让它自然风干。最后风干后的外壳就像动物的皮一样,只在高和 低的地方,在那些与神圣和亵渎接触的地方才会有破洞。 在分析大师的作品时,更应以高度的敏感小心对待。人们常常认为建筑 具有生命,而我们的分析则像在给它们进行某种手术,用力太大或者在错误 的地方下刀,都会把它们置于死地。 回过头去看,一个挑战便是在文学、诗歌和音乐的无限潜能中保持不变。 立方体问题的确触及 柏拉图主义 的哲学领域,在这个领域你如果有一个 理想的永恒的形式,就可适用无限多样的材料用法和做法。这是回答建筑上 程序本质问题的非常简单和实用的办法,尽管在事实上,这个问题总是以建 造一个房子作为回答。 柏拉图主义(Platonism)/柏拉图唯心主义理论认为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只是更高一层真理的一 种投射。柏拉图认为这个高一层的真理即是抽象。他认为思想比事物更为真实,并发展了两个世界: 一个永恒思想的世界和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 院长海杜克带我们进入一间房子,里面陈列着三件物品:一幅保罗·塞 尚的水果静物画,一碗塑料水果,以及一碗真正的水果。他问我们哪个吃起 来味道更好,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然后他又让我们挑一个最喜欢的水果,并 用木头造一个。我们打算用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经验知识去建造一个房子。 我的一个同学用钢铸造了一个 香蕉 香蕉,然后用火把加热,直到它变黄,并拍了 照片。这的确太有意思了。 相比 波杂 ,重要的是一个人思 波杂,精确的制图并不是库珀联盟的“风格” 考的精细程度要与他能够画到的精细程度直接相匹配。 我记得在库珀有一次关于爱因斯坦和海杜克之间的争论,爱因斯坦认为 建筑存在极端的相对性,而海杜克相信建筑的 不可言说性 。 在哥伦比亚大学,我记得自己非常喜欢格雷格林的形态学当今理论” · “ 形态学 这门课,因为这门课以德勒兹的“差异先于同一性”而非反过来的观点,非 常朴素地评价了各种形态。这与至今我所了解的在建筑史中占统治地位的柏 拉图式的实在论内容截然不同。 香蕉 / 香蕉是一种芭蕉属草本植物,也是这种植物果实的常用名称。它们原产于东南亚热带地区、马 来西亚群岛及澳大利亚。现在,整个热带地区都有种植。 “波杂”/ Beau-Arts指的是法国一些有影响的艺术学校。其中最出名的是国家高等美术学校,坐落在巴 黎左岸,沿塞纳河向卢浮宫附近第6 区延伸。学校有超过350 年的历史,培养了大量的欧洲画家。美 术学校以经典“古风”为范式,保存并向下一代传播了这些理想形式。 不可言说性 /说某事某物“不可名状”,意味着它出于不可抗拒的原因,不能或者不应该用语言表达(例 如真爱这个概念,该词语通常用于描述一种感觉、概念或者存在的状态,由于太强烈而无法用文字描 述),或者天生(出于本质)就无法被二元的象征性的人类语言所传达,只能被个人内在地理解。 形态学/ 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生物的形式和结构,而不考虑其功能。 人们常常忽略的是:用一篇小说、一部电影或者一幅画作为建筑设计的 直接来源的想法,最早最初是在库珀联盟海杜克那里得到认真实践的。由他 开始的实验方法很快传遍全国。甚至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美国找到大量的建 筑院校使用 九宫格 研究问题或者设计“风筝艺人之家”,而并不清楚地了解 这些方法从何而来为什么如此重要。 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哥伦比亚大学,坦白地讲,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 生,都确实是一个非常让人惊讶的地方。一方面,屈米全力支持投资计算机 和软件,让你置身数字革命前沿;另一方面,格雷格·林(Grey Lynn)、哈 尼·扎西德、杰西·瑞瑟(Jessie Reiser)、斯坦·艾伦等老师将工具的使用 推向极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实验气氛。 我想,那个时候通过简单的术语,许多学生都能够理解德勒兹和瓜塔里 用“发散”跳出等级分析陷阱的想法。不像后现代主义的拼贴,一个发散的 世界好似绝不可能预想得到,这点对于那些寻求一切新鲜奇异事物的热心青 年很有吸引力。 九宫格/ 约翰·海杜克在20 世纪60 年代和70 年代执教库珀联盟时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在 九宫格的合理位置上组织平面、楼梯、柱子等一系列建筑元素。 库珀联盟发展了一种所谓物质实在主义。这里蕴含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认为物质材料本身具有建筑需考虑的某种 本质 。哥伦比亚大学在90年代也关 注物质性,但是经过德勒兹“内在性的平面”的过滤以后,除了肯定物质所 展现出来的表现能力以外,否定了赋予物质材料任何定性价值的可能性。许 多曾在库珀联盟学习或者教书的评论者来到哥伦比亚大学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例如伊万·道格里斯(Evan Douglis)和杰西·瑞瑟,在这两个地方的影响下, 发展出关于物质世界的一种混合的实践方式。 这方面的一个案例是杰西·瑞瑟的西线计划。像林和其他人一样,这个 计划唤起了与拓扑变化相关的“定性几何学”。拓扑学中的几何一致性充斥在 库珀联盟的不可言说性之中,每一项都有着 不可减约 的内容,可以按照自己 的方式被理解。 本质(essence)/ 在柏拉图唯心论有关形式或者思想的讨论中,对物质和形态的概括描述。它是永恒 不变的,并且出现在所有的世界中。古典人文主义对人类持有本质论的观点,认为人性永恒不变。这 个观点被马克思、尼采、萨特等很多现代和存在主义思想家所批评。 不可减约(Irreducible)/ 不可减约,在哲学上是指一个完整的实体不可能在较低的层次上得到解释, 且具有不能预测和解释的新特性。 注释: [1]John Hejduk, Education of an Architect: A Point of View (New York: Monacelli Press,1999). 193. . [2]John Shaw in Alexander Caragonne,The Texas Rangers: Notes from an Architectural Undergroun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5). 272. . [3]John Hejduk, Education of an Architect: A Point of View (New York: Monacelli Press, 1999). 121. . [4]John Hejduk, Adjusting Foundations (New York: Monacelli Press, 1995). 48. . [5]John Hejduk, “Torso,”Wiederhall 2 (1990): 10. [6]Michel Foucault, The Order of Things (New York: Random House Vintage Books Edition, 1994). 21, 22. [7]“Architecture New York”. [8]Constantin Boundas, ed., The Deleuze Reade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148. . [9]Brian Massumi, introduction to A Thousand Plateaus: 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 by Gilles Deleuze and Felix Guatarri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7). xi. . [10]Ibid. xi. . [11]Ibid. xii. 空间的可能: 在库珀联盟的建筑体验 Possible Spaces: The Cooper Union Experience in Architecture 库珀联盟 Cooper Union 托马斯·肖佛 .. Thomas Schroepfer 托马斯·肖佛是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的一名副教授,在那里他教授核心设计工作室系列课 程以及科学技术系列课程。托马斯也是一位德国注册建筑师,曾经受邀在世界各地的建筑院系 演讲和评图。他自己的项目曾获得多项奖励,包括国际建筑师协会(UIA)2002年的年度奖,并 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展出。托马斯的作品和文章载于设计期刊,如《建筑世界》(Bauwelt)和一 些学术评审刊物,如《建筑教育期刊》(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肖佛曾于1992— 1995年在库伯联盟尔温·S.查宁(Irwin S.Chanin)建筑学院就读。 Thomas Schr epfer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e at the 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GSD). He teaches design studios and courses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ies. Schr epfer is a registered architect in Germany. He has been an invited lecturer and critic to many architecture schools around the world. His own projects have received awards and recognitions, including from the Un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chitectes (UIA) in 2002, and his work has been exhibited in the US, Europe, and Asia. His projects and writing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design periodicals such as Bauwelt as well as refereed journals including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Schr epfer has been a student at The Cooper Union Irwin S. Chani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in New York from 1992 to 1995. To teach through study, to learn, to construct through study. It is the love of study through which architecture emerges. This creates an ether of thought which, as the materials of “school”, is perpetuat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artifice for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Diane Lewis and Elizabeth Diller 通过研究来教授, 通过研究来学习并且建构。 对研究的热爱导致了建筑的出现。 它创造了一片思想的天空, 成为“学派”的基质, 通过成套的技艺,寻求真知, 使之垂之后世 。 黛安·刘易斯 和伊丽莎白·迪勒 During a certain season in Texas, at dusk, some tree trunks seem to be phosphorescent...they give of a dull, blazing light. Upon close scrutiny it is found that the trunk of the tree is completely covered with discarded shells which were the outer body of certain insects. The startling fact is that the shell is intact; the form is exactly as it was when its original inhabitant was inside, with one difference. The inside has left, leaving the outer from which looks like an x- ray, producing the luminous effect. Suddenly we hear a chorus of sound coming from the dark leaves above. It is the sound of the insects hidden in the tree in their new metaphysical form. What is strange about the phenomenon is that we can see the insects’ shell forms clinging to the tree, empty shells, a form that life has abandoned. While we fix our eyes on these apparitions, we hear the sound of the insect in its new form hidden in the trees. We can hear it but we cannot see it. In a way, the sound we hear is a soul sound. John Hejduk Preface Education of an Architect: The lrwin S.Chani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of Cooper Union New York: Rizzoli,1988 某月在德克萨斯州,某个黄昏,一些树的树干上似乎泛起磷光,幽幽地 闪烁着。仔细察看之后,发现树干上布满某种昆虫褪掉的外壳。让人惊讶的 是,这些外壳完整无缺,完全保留着原来昆虫在里面时的形式。只有一点不 同,那就是曾经在里面的昆虫现在不见了,空留着一个透明的像X光片一样 的外壳在闪闪发光。突然,我们听到来自头顶树叶中的大声合唱,这是隐藏 在树上的昆虫在它们新的形而上的形式里发出的声音。奇怪的是我们可以看 到这些空空的外壳,这些昆虫抛弃的形式挂在树干上。当我们注视这些神奇 的外壳时,我们听到隐藏在树上的昆虫在新的形式中所发出的声音。我们可 以听到,但我们却不能看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听到的这些声音,是来自 灵魂的声音。 海杜克 前言 《建筑师的教育:纽约库珀联盟尔温·S.查宁建筑学院》 纽约:Rizzoli 出版社,1988年 I will refer to my motivation to apply to The Cooper Union and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that followed and illustrate the program’s five-year Design Studio sequence with examples of student projects to demonstrate the schoo’s unique pedagogy in that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program, construction, structure, form and space generate effective, forceful and spirited design that frames architecture as a meeting ground between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alms. In fostering a context of intellectual rigor, in breadth and in depth, the architecture program gives emphasis to a broad spectrum of cultural concerns, which are of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need for, and place of architecture in the contemporary context. The Cooper Union’s pedagogy explored intersections of literature, poetry, and philosophy with architecture. For me, working with the Borges fragment was exciting. I responded to the text by building once again an abstract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that explored ideas of continuous mirroring as well as changing states of equilibrium, fragility, and weightlessness. 空间的可能: 概述 纽约库珀联盟尔温·S.查宁(Irwin S.Chanin)建筑学院造就了一些当今 最富有想象力的设计人员和教师,包括斯坦·艾伦(Stan Allen)、坂茂(Shigeru Ban)、伊丽莎白·迪勒(Elizabeth Diller)、丹尼尔·李贝斯金德(DanielLibeskind)和森俊子(Toshiko Mori)。以下文字只是根据我作为一名学生的 经验(我毕业于1995年),对库珀联盟建筑教学的个人总结,概述了库珀联 盟建筑课程的主要思想及其建立在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之间复杂共生的 关系上的哲学基础。 我将谈到我申请库珀联盟的动机,以及申请所遵循的程序,并用学生设 计作业介绍5年制设计教育的独到之处:用建筑元素、程式、构造、结构、形 式和空间产生有效并昂扬有力的设计,将建筑塑造成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 交汇之地。我将特别关注写论文的那一学年,因为学生要在这一年期间深入 搜索现有的建筑知识并发展个人的思想和建筑语言(其思想和建筑语言必须 能够积极地影响环境,改善人居条件)。最后,也是从许多方面来说最重要的, 是1995年约翰·海杜克教授的课程。海杜克从1975年至2000年一直是建筑 学院的院长,也是一位充满魅力的老师,在他的卓越领导下形成了学院独特 的教育方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I had chosen the program at the UdK because it presented creative and scientific subject matter and methods not as an additional, but as an integrated part of the course of study ... However, like many of my fellow students at the UdK, I wanted to spend some time in another school in another city, ideally abroad, to expand my learning experience before entering the world of architectural practice ... the Cooper Union was my first choice. Living in Berlin, I was already familiar with the work of several architects teaching at The Cooper Union at that time. Many of them had built in the context of the 1987 International Building Exhibition (IBA)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then still divided city of Berlin ... What fascinated me about these projects was that, despite their obvious formal differences, they suggested design references and strategies that were entirely different from the ones I was exposed to in my Berlin education and that I often felt were too limited and lacked in depth of exploration. There was a magical pull into these spaces, as into the depths of a phantom realm unknown to me. Arches, bridges and stairs led into one another here, combining into paths difficult to follow with the eye, which always rose anew and led into immense, unfathomable spaces. In preposterous high-handedness, bridges were spanned between silent walls without exit and connected to complex and tangled nets. Like branches from a tree, arches and bridges grew from heavy, monumental columns at different heights, spread in all directions, only to come together again into similar column-arch growths. Even though I was familiar with the myth of Orpheus and Eurydice, I did not know anything about Orpheus’s tomb. What I decided was that the project ask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oetic narrative and a translation of the myth into an imaginary architecture ... 库珀联盟尔温·S.查宁建筑学院: 一个独特的机构 库珀联盟由美国工业企业家和慈善家彼得·库珀(Peter Cooper)于1859 年建立,提供公共课程,致力提高公众的文化水平和为纽约市创造新财富。学 校只择优招收本科生,并给所有注册在读的学生全额奖学金。基于其在设计 和思想上创造性的探索的悠久传统,尔温·S.查宁建筑学院已经建立起一种 令人兴奋并且要求苛刻的学习建筑的氛围。库珀联盟的美术学院、工程学院 及人文和社会科学系提供了一个跨学科的背景,为建筑师掌握不同的艺术和 科学,提升建筑知识、专长和公共责任感做出了贡献。 建筑课程孕育着智性的热忱,既深且博地关注着广泛的文化议题,这对 理解建筑在当代语境中的位置和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1] 。 In addition to having been admitted to what I considered the most exciti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t that time, I was thrilled by the prospect of living in New York City for the next couple of years. According to Richard Henderson,“neither the definitive exposition of facts nor the meticulous rendering of description can hope to evoke the mysterious life embodied in enduring architecture”...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urban scale was read as a condition of the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fabric of the city, a fabric representative of events, individuals, materi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a definitive site of its time. According to Diane Lewis, the work in Fourth Year needed a“determination to arrive at an architecture embodying the essence and possibility of Place, challenging the convention with new programs, new conceptions of site, structure, and materiality, with a recommitment to Social Contract”. The site for the investigation was Manhattan,“studied from the island of the Cooper Union Foundation Building, physically an island in the city grid”.According to our teachers,“the essence of the challenge to conventional urbanism”was“a vision of the City generated from subjective insight creating metaphor of place, projected through the objective but poetic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 ...Rather than reducing notions of reference to derive the project from established techniques, again we were asked to expand our investigations to other cultural fields including music, literature, poetry, and art. 在柏林学习建筑 20 世纪 90 90年代初 当我在1992年向库珀联盟尔温·S.查宁建筑学院提出就读申请时,我已 经是柏林艺术大学(UdK)六年制建筑设计专业三年级的学生。我选择柏林艺 术大学的原因是,它提供了具有创造性和科学性的学科知识及研究方法,并 将它们整合成研究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额外补充。这个学校提供了一 种完整的设计观教育,明确倡导社会问题与设计密切相关。建筑研究与城市 设计相整合,许多交叉学科也成为课程的一部分。除了设计工作室,建筑研 究领域还包括建筑理论和历史,图像和空间,规划和设计,以及施工和技术[2] 。 柏林艺术大学提供的课程设置是相当丰富的,学生也可以在学校的其他学院 中选课。但是,和我很多在德国艺术大学学习的同学一样,我想在进入建筑 实践领域之前,先在另一个城市的另一所学校,最好能在国外,学习一段时 间,以拓展自己的学习经验。在我所考虑的大量的学校中,我认为库珀联盟 是我的第一选择。 在柏林的时候,我已经很熟悉当时在库珀联盟执教的几个建筑师的作品。 1987年在当时仍然分裂的柏林的西部,他们中的许多人参加了国际建筑展 (IBA)。国际建筑展遍布城市周围100多个场地,这些场地大多是城市结构中 的荒废地带或者零余的空余地。来自15个国家的200多名建筑师,参与了国 际建筑展览举办的设计竞赛,获奖者中就包括库珀联盟尔温·S.查宁建筑学 院的院长约翰·海杜克。海杜克从1975年至2000年一直担任建筑学院院长, 他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老师,领导库珀联盟建筑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方式, 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国际建筑展也收录了库珀联盟其他教师的作品,如雷蒙·亚伯拉罕 (Raimund Abraham)和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我对他们的建筑作 品非常好奇。他们的作品与国际建筑展常见的采用历史主义语言的作品不同。 在海杜克的项目中,设计了一丛双拼的高塔,两翼有金属的雨篷。在亚伯拉 罕的项目中,突出了对角线和矩形的元素,形成的网格直接放置在主体建筑 的前面。艾森曼的建筑靠近柏林前查理检查站(Checkpoint Charlie),呈现出 破碎而又紧密的栅格立面[3] 。这些设计作品令我着迷,不仅因为它们显得与 众不同,同时也因为它们采用了与我在柏林所学到的完全不同的设计策略和 参照体系。我经常觉得在柏林受到的建筑教育十分有限,且缺乏更为深入的 探索。 1987年,除了库珀联盟的老师,库珀联盟一名杰出的毕业生丹尼尔·李贝 斯金德,也应邀参与了国际建筑展最后的城市设计比赛。他名为“城市边缘” 的设计方案——在新城中将人们从旧城的一个区域指引到另一个——后来被评 选委员会一致选出,并建议付诸实施。这个项目非常极端地脱离了柏林建筑 和城市“批判性重建”的范例,是一个“恢复性的方针,它在意义形态上的 透明与历史保护惊人地相似”。[4] 国际建筑展中的很多设计项目试图医治城市的伤疤,与此非常不同的是, 李贝斯金德研究了柏林墙导致的怪异的东西部脱节的问题。《城市边缘》对此 做出了回应,如同外科手术切片一般切过城市纹理。这个项目将传统打得四 分五裂,而且它激进的形态恰好离奇地适合分裂为二的柏林。我对这个项目 的印象极为深刻。[5] 李贝斯金德在1978年曾撰写一篇文章介绍约翰·海杜克的作品,后来收 录在《美杜莎的面具》中,这本书收录了海杜克从1947年至1983年的建筑 画和项目图纸。[6]海杜克是李贝斯金德的一个重要导师,他比其他任何人都 更能体现库珀联盟建筑教育的传统。他的作品重视文学与诗歌的叙述、寓言, 以及文学和哲学与建筑的交叉。海杜克是一位能够鼓舞人心的伟大人物,也 是一名反对那时的建筑流派、具有开创性的教育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纽 约曾经有过一种建筑学的复兴。许多人试图回答建筑功能或视觉以外的问题。 那时的建筑学所关心的问题,似乎局限在少数几个概念上,而在海杜克领导 下的库珀联盟却将建筑拓展到音乐、文学、诗歌、艺术,以及文化领域,重 新使建筑返回人文主义的框架之内,事实上,这原本就是建筑的发源地。[7] 除了我对库珀联盟的教师和毕业生在柏林的建筑项目深感兴趣之外,我 对这所学校出版的《建筑师的教育》(Education of an Architect )这本书也 很感兴趣,这也促使我申请这所学校。[8 ] 《建筑师的教育》在当时对建筑思想 和建筑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从那时起就成为建筑教育的经典之作。至 今在世界各地的建筑院校,仍然可以在许多建筑学专业学生的桌子上找到这 本书。 《建筑师的教育》浓缩了库珀联盟从1972年至1985年共十二年的建筑教 育经验,将库珀联盟的教育成果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按时间顺序组织的前 四年的设计作品和按照主题组织的最后一年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主题有: 器具、柱式和投影、城市、院校、边界、住宅、桥梁、地形以及文本。《建筑 师的教育》是早期一本同名著作的延续,后者出版于1971年,当时库珀联盟 建筑学院受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邀请,展出了从1964年至1971年期间 的学生作品,这也是这类展览第一次在博物馆举办。[9]1988年出版的《建筑 师的教育》体现了艺术、文学和医学对建筑的影响,并详细记录了当时贯穿 库珀联盟的教育思想,展现了1972 年至1985 年库珀联盟学生作品的转型和 演化及其功课的稳定性,也记录了建筑造型研习的教学密度。对于我来说, 《建筑师的教育》是建筑上非凡才华和高超技术的一次展示。 家庭考试 身体 , 机械装置 , 文本 , 蚀刻版画及古代神 话 要申请库珀联盟,学生须提交以前学业的成绩单及其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集。学院鼓励学生提交来自各种创意学科的材料,包括建筑、素描、油画、诗 歌、音乐及手工艺等。除作品集,库珀联盟还要求申请人通过所谓的“家庭 考试”—一些艺术作业,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并递交学院以供审查。家庭 考试制定了一个考生导则,必须严格遵守。家庭考试在多种层面上而言,是 我第一次全面感受库珀联盟的建筑教育。这里有必要再谈论一些细节,因为 学院建筑教育的很多核心要素,都可以从家庭考试中得到说明。[10 ] 第一个作业要求我制作一张我面孔的地图。经过大量的实验,我的答卷 是一幅铅笔画,把我的面部特征翻译成地形景观。我采用多角度绘图,最后 的视觉效果有些像立体派的素描作品。这个作业和我早期教育的练习有些相 似,就是用对绘画的分析作为参照,发展成一项建筑设计。只不过在家庭考 试中这个参照物是自己的脸,并构成了一幅地图的内容,且意义是开放的。 家庭考试中的第一个作业显示了库珀联盟以人体作为一项建筑设计参考 的兴趣偏好。《建筑师的教育》中雷蒙·亚伯拉罕撰写的文章《建筑的预期》 的一段话可以说明这一点:[11 ] 表达 面孔的表情是什么? 是它的表面?是皮肤的下面?或是皮肤自身? 是皮肤下面的肌肉?骨头?抑或是所有空间之间的支点。 空间 / 时间 / 身体都令人感到神秘,令人费解 , 就像是基于此的建筑一样 。 第二个作业要求我用五张图组成一个序列,来说明某个机械装置或者其 某一部分的特殊工作原理。这个作业再一次反映了库珀联盟对设计参照物的 浓厚兴趣,只不过这次的参照物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而是一个机械装 置。我制作了一个中心是一个立方体的复杂的物理模型。这个模型还包括另 外四个零散分布的立方体,它们距离中心立方体的距离依次扩大。所有立方 体都能够沿着中心垂直的轴像哥白尼模式中的星球一样移动。我不断地组合 这五个立方体,并拍下了处于不同情形中的作品的照片。 第三个作业是在给定的三个文学片段中选择某一个片段,进而建构其空 间形象。我选择的那段文字来自阿根廷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和图书馆学 家乔尔格·路易斯·博尔格斯(Jorge Luis Borges): 图书馆是无限的,是循环往复的。如果一个永恒的旅行者想在任何 方向穿越它,经过几百年他就会看到:同样的藏书漫无秩序、周而复始 (混乱重复后,就形成了秩序,更高的秩序)。 前面已经提过,库珀联盟的建筑教育关注文学、诗歌、哲学和建筑的交 叉。能从博尔格斯的片段文字入手工作,我感到十分兴奋。在答卷中,我再 次构造了一个抽象的三维物体,以探索连续镜像、平衡、脆弱和失重状态等 概念。 第四个作业在某种程度上颠倒并且回应了第三个作业提出的问题。它要求 构思一篇长达两页的作文,描述给定的乔凡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GiovanniBattista Piranesi)创作的名为“幻想的监狱”(Carceri d’invenzione ,英文译作 Imaginary Prisons )的两张系列版画中的一张。这个系列画作是18世纪令人 印象深刻、最生动也是最可怕的有关监狱内部假想的蚀刻版画。[12]库珀联盟不 仅希望其未来的学生能够将文学文本演绎成视觉素材,也同样希望学生能够 将视觉素材变为文字。以下内容节选自我的答卷: 这些空间存在一种神奇的吸引力,仿佛置身于我所不知的太虚幻境 深处。拱门、拱桥和楼梯带我进入另一个尘世,交织为眼睛难以追随的 道路,不停地抬升直至无限深远的空间。荒诞的高岸地,桥跨越了沉默 的墙壁,没有出口,却连接起复杂交织的网。就像一棵树的树叉,拱门 和桥从沉重而庄严的柱子开始,在不同高度和各个方向上伸展,在相似 的拱门簇生中汇集一处。 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作业要求画出俄耳浦斯(Orpheus)的坟墓,俄耳浦 斯是希腊神话故事中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曾为了救回他的妻子欧律狄克 (Eurydice)而下地狱。根据神话故事,众神同意让欧律狄克与他一起回到地 面上,但要满足一个条件:俄耳浦斯要走在欧律狄克的前面,并且不许回头, 直到他们回到人间为止。但是出于焦虑,俄耳浦斯没有遵守他的诺言,欧律 狄克再次从他的视线中消失了。家庭考试并没有提供这方面的资料。即便我 很熟悉俄耳浦斯和欧律狄克的神话故事,我也不知道俄耳浦斯的陵墓该是什 么样子。但是我觉得这个题目是要求我建立一种诗意的叙述,并且将一个神 话故事演绎成一个假想的建筑。 我作了一些铅笔绘制的平面、剖面和透视图。这些图纸表现了地下一处 开凿的方形的空间,在其地表面刻着一个巨大的十字标志,十字刻痕的一处 作为连接着下面的方形空间的入口,通过一个垂直的通道与下面的空间相接。 我为完成这些题目紧锣密鼓地忙了一个月,但我非常满意自己的答卷。 当库珀联盟在1992年春天通知我被录取为建筑设计专业全日制学生时,我真 是非常高兴。我将在专业学习的第三年开始我的研究。[13 ] 不得不说的是,除 了当时我认为库珀联盟是最令人激动的建筑学院之外,我也曾为自己未来几 年在纽约的生活感到兴奋不已。[14 ] 然而,不久以后我就发现,繁重的课业并 不允许我在库珀联盟建筑学院之外花费太多的时间。 分析项目 对建筑经典作品的深入探索 我在库珀联盟的第一门设计课是分析项目,在1992—1993年由理查德· 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和安东尼·坎迪多(Anthony Candido)教授。在 设计课程的开始,就要求学生选择名单上某一个著名的建筑,进行为期一个 学期的长期调查。这个学期的学习目的是对重要的建筑作品进行深刻的认识 和理解。据理查德·亨德森说,“要唤起蕴含在不朽的建筑中的神秘生命力, 既不能依赖明白无误的事实阐述,也不能倚仗不分巨细的渲染”。学生们针对 他们所选择的代表性建筑,发明了新的表达方法。“这种醒觉,这种无以明言 的洞见,经过视觉化之后,正是这种深层探索的目的。”[15] 虽然我以前也曾 分析过一些建筑作品,但通常是侧重建筑的某一特定方面。我从来没有像在 库珀联盟所学到的那样,如此深入彻底地分析一个建筑作品。 我选择的建筑作品是桂离宫,这是17世纪日本江户时代在京都西郊兴 建的园林建筑群。我一直对日本传统建筑很着迷,可以借此机会进行深入的 研究。该建筑群被认为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的花园是日本园林 杰作,房屋也是日本建筑史上的杰出成就。桂离宫的组成部分包括书院 (shoin) 、茶室和供漫步的花园。早在20世纪初,桂离宫由德国建筑师布鲁 诺·陶特(Bruno Taut)最先介绍到西方现代运动中,整个建筑界为之兴奋和 震惊。在这些人之中,勒·柯布西耶和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着迷于桂离宫所 谓的“现代性”。他们在其中看到了正交和模数化的空间、极少的装饰等与现 代主义相符合的特征,以至于宣称桂离宫是一个阐释“现代性”的“历史”案 例。 在对桂离宫的解读过程中,我发展了一种我认为最为恰当的表现方法, 用来分析其非等级性的平面布局。如节选的图所示(参见图2-1),通过不同 高度的横切,显示出了一系列不断变化的横截面,利用这些二维的图片来分 析桂离宫的三维空间概念。俯视图和仰视图都采用了45度角的轴测投影方 /52 /53 图2-1 第三年课程作业: 桂离宫(节选) 绘图,聚酯薄膜上铅笔画 法,显示出建筑的任何一条空间轴线都不优先于另一条。通过叠印,这些图 片可以结合在一起。 在这样的深度上学习和描绘一个重要的建筑作品,在工作中体会各个层 面的多样性,的确是富有启发的经历。它们提出了我在对建筑进行阅读时可 能产生的许多基本问题,其中包括我以前的学习中没有涉及的表现问题。这 大大加深了我对这个学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