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的末日》是我的第一本著作。本书出版时,我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然而本书在1939年春天一问世,便引起广大的注意,旋即获得成功。在英国引起的回响甚至比美国更热烈。当时尚未执政的温斯顿•丘吉尔为本书写下第一篇评论,一篇热情洋溢的评论。次年,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及法国沦陷之后,他当上英国首相,下令将《经济人的末日》列入英国预备军官学校的毕业生书目。(国防部某位仁兄把它跟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列在一起,很幽默,也很适当。) 本书虽于五十年前出版,但其实写的时间还要更早。我在1933年希特勒掌权前的几个星期就动笔了。最早的节录本在1935年或1936年由奥地利天主教徒与反纳粹的出版商印成小册子出版,讨论反犹太主义在纳粹恶魔论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深具吸引力的原因。1937年4月我从英国搬到美国,于年底前完成本书。这是我第一本试图阐述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起源的书“极权主义的起源”也是本书的副标题。这本书迄今仍在销售。本书交由学报出版社(Transaction)出这个版本前已再版数次,最后一次是1969年(该版序亦收录于书中)。最近,本书再度受到学术界相当大的瞩目。 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间,本书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被学术共同体刻意忽略。其中一个原因,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就是: 缺乏“政治正确”。它不符合战后政治上两种广为接受的观点: 一、 纳粹主义(Nazism)纯属“德国”的现象,只能从德国的历史、民族性等德国专属特性去解释。二、 马克思主义者将纳粹主义视为“资本主义垂死前的挣扎”。然而,本书却将纳粹主义与极权主义视为全欧洲的疾病,纳粹德国尤为极端,也最病态,与斯大林主义(Stalinism)相较并无明显不同,也好不到哪儿去。比方说,反犹太主义就并非滥觞于德国,而是首见于1890年代法国的德雷福斯事件(Dreyfus Affair)中一连串迫害和大规模煽动的行径。《经济人的末日》亦主张,造成“群众的绝望”并使他们轻易成为极权主义迫害及恶魔论之祭品的,是马克思主义而非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失败,因为它无法成为群众的信条及救世主。 本书之所以无法融入战后时期的学术氛围,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只是因为这种氛围依然存在。本书将重要的社会现象视为社会现象本身来看待,此举普遍被视为异端(除了学报出版社和《社会》杂志等异端同伙以外)。当时,许多社会现象都被当成政治史和经济史来看待,换句话说,即为战斗、军队、条约、政客、选举、国民收入统计等名词。〔探讨德国和纳粹主义最好的例子是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家哥顿•克雷格(Gordon Craig)的优秀著作,包括他1978年出版的《德国: 1866年到1945年》(Germany: 18661945)〕。这样的发展也被世人用以“ism”结尾的字眼来诠释,即各式各样包罗万象的“主义”。研究这个主题的模板,是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51年出版的《极权主义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她将希特勒和纳粹主义的崛起归咎于19世纪初期德国的体系型哲学家: 费希特、谢林或黑格尔。 不论这两个方法有多站得住脚,它们本身都还不够充分。就像凳子需要第三只脚,社会现象也需要真正的社会性分析,分析社会的拉力、压力、趋势、转移和变动等。我坚持,这才是社会学要做的事,这才是上世纪初创立社会学的本意。这是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和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do, 18641923)的贡献;也是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 18831950)所做的: 他将“创新者”(innovator)视为足以颠覆经济的社会力量;创新者的所作所为并非以经济为考虑,他不会抱持乐观态度,也不会为经济原理所驱使他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也是本书想尝试的。 我那些精通历史、经济和哲学的朋友主张,“社会”是模糊的,根本不可能加以定义。他们说的绝对正确,但历史学、经济学、哲学、国家、科学、诗歌也同样很难定义事实上,所有这一切都值得思考、谈论和著述。 我们都知道如何处理一些术语如统计学家口中的“80%上下”,以实用的目的来看,这么说已经够充分了(尽管语言逻辑学家的说法恰恰相反)。《经济人的末日》将社会视为人类这种特别生物生存的环境。我们可以说,历史处理的是表面发生的事情;而“主义”这种哲学体系,或许可称作氛围。但社会则属于“生态学”(ecology)。 本书并未试图替“社会”下定义,只是想加以理解。不管成功与否,读者都必须自己做决定。但本书是20世纪前半叶,也就是极权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事件兴起之际,第一本试图理解这一主要社会现象的书。即便是20世纪后半叶,它仍是如此尝试的唯一作品。但愿光凭这点就能使本书值得一读。 彼得•德鲁克 1994年10月于加州克莱蒙特市
经济人的末日——1994年版序
书名: 经济人的末日
作者: [美] 彼得·德鲁克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THE END OF ECONOMIC MAN: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副标题: 极权主义的起源
译者: 赵志恒 | 洪世民
出版年: 2015-8
页数: 136
装帧: 平装
丛书: 大学译丛
ISBN: 978753276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