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38年,契丹人营建的南京城(又名燕京)是辽国最南端的城市,也是攻打宋朝的重要基地。在金庸的《天龙八部》里,萧峰(乔峰)作为南院大王,守的就是这里。他的把兄弟辽道宗耶律洪基每每逼他征战大宋,均被他拒绝了。作为陪都,辽南京城已是个颇具规模的城市了。整个城市分大城和子城两层,大城呈方形,每边27里。城墙仍采用夯土,但因本地土质较差,墙土是从别处运来的,在墙下打了木桩做基础。城墙上共设8个门,城内的街道之间设便于管理的“坊”。这种制度在北京一直延用到元。而“街坊”一词则沿用至今。全城共设26个坊,每个坊出入口都有门楼,到了晚上大门一锁,谁也别想进出。 辽南京城全城共有人口20来万,大街小巷井井有条,人丁兴旺、市场繁荣。子城位于大城南部偏西。子城的城墙全长5公里,东西南北各开一门。城墙东北角正在全城的中心,在此处建角楼一座,称做燕子楼,是用来观察整个城市的。 辽代习惯于以东为正,这和以后的城市规划以南为正不同。我觉得也有道理,太阳是从东面升起来的嘛。内城上除了东部的宣和门做经常出入之外,其他三门一般不开。辽南京城首次明显地有了一条东西的主轴线,将东面的迎春门、子城的宣和门、最西边的显西门穿成了一串。 你要是坐车经过西二环,在西便门附近抻着脖子往西看,可以发现一座造型优美的塔,它叫天宁寺塔,这是辽南京城内唯一遗留下来的地上建筑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