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粗线为明清北京城。 北京最早建城,相传是在上古时期了。那时炎、黄哥儿俩各有天下之半,因二人志不同道不合,遂拔刀相见,厮杀于涿鹿、阪泉一带(今郊区延庆)。黄后又与炎一同与九黎族蚩尤在此决战,终天下归一,黄自立为天子,即黄帝,建都于涿鹿。因年代太过久远,涿鹿城早都平成庄稼地了。 留传至今有城和墙影子的,是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的燕国,分封尧之后于蓟,距今已是三千多年了。据考证,燕国建在北京房山县琉璃河的董家林村,我因此特地去了那里。从那里的古燕国城墙遗迹看,该城平面为正方,按商代的尺计每边正好九里。城墙没有基础,由平地筑起,分城外平台、主墙和内附墙,城外有环城壕沟。主墙以红褐色硬土夯成,很是坚硬,我用手指头抠了抠,纹丝不动。城墙厚足有3米。蓟的都城在今广安门附近,公元前三世纪,燕国打败了蓟,顺便把都城往东南挪了挪,以蓟为都城了,可见今天的北京城地块多么有吸引力。 另外,在房山窦店也发现一座战国末期古城墙遗迹,此城已有城、廓之分。城内有西周时期烧制的板瓦,可见“秦砖汉瓦”之说未免保守了。这个城墙更宽了,城墙顶宽两米半,底宽7米,墙高约8米,看上去简直像是一圈小山。内有一子城在城市西部,这似乎是皇城的雏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