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奥斯卡和欧洲影展的历史,你会发现,奥斯卡的命中率并不低。这里的“命中率”指得奖影片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诚然,奥斯卡曾错失《2001太空漫游》那样的经典,也曾选择《环游地球80天》那样只有猎奇没有艺术价值的大片,但一般来说,佳片得奖(至少入围)的可能性还是较高的。但奥斯卡评委们并不是在真空中投票,他们生活在现实世界里,自然会受到各种外在因素影响。首先是其他奖项:头一年9月的多伦多电影节目前被视为奥斯卡前奏的第一炮,到年底,美国的各大影评人协会相继出台各自心目中的最佳,使得局势更为明朗。确切说,这些评奖的标准跟奥斯卡大相径庭,更重艺术性,但大家共同看好或忽视的作品往往会反映到奥斯卡那儿。 在众多先遣部队中,金球奖独占鳌头,被认为是奥斯卡最准确的预测。金球奖很特殊,从成员看跟奥斯卡毫不相干,它是由80多位活跃在好莱坞的外国记者组成。说是“外国记者”,有时不一定是外国人,但必须是为美国外的媒体工作。为什么美国本地媒体的评选不如他们有影响呢?这里有很多原因,一是历史积淀,其次金球奖评委的口味要比美国影评人更偏大众,因此跟奥斯卡不谋而合。别看大明星获金球奖时大声感谢这些外国记者,好莱坞打心眼里看不起他们。由于他们的报道发表在美国以外,而且成员结构并不反映全球电影观众(比如法国的大报记者未能进入该组织,而有些小国家的小报记者反而是会员),他们的评论对好莱坞不能产生冲击。再有,这些记者据说追星气息较重,片商派几个明星跟他们联欢,或者设宴招待,他们便会受宠若惊。有一年,某明星的丈夫请他们全体到赌城吃喝玩乐,结果那个很不出色的明星居然获得了提名。近年来,金球奖内部加强管理,防堵漏洞。2004年,一位爱尔兰记者因为从片商的招待会上偷偷将酒拿走(属于违反组织纪律),受到内部批评。后来,他又将跟明星的合影卖给爱尔兰的媒体,被临时吊销会员资格(有规定合影不能公开),此公失去了采访权,解甲归田,一时想不开,自杀身亡。 金球奖命中率高是事实,如果该奖颁发在奥斯卡之后,将一钱不值;明星们为了给奥斯卡拉票,也乐意出席金球奖颁奖仪式,客观上增加了典礼转播的商业价值。但归根结底,金球奖能猜中奥斯卡,是因为它有双倍的机会,它分设了正剧和喜剧(兼广义的音乐剧),总共提名十部影片,从十部中猜五部要比五部猜五部,其难度低多了。你若仔细分析AFI选择十部最佳影片的年头,它们跟奥斯卡重叠的概率也很高。 某次猜中奥斯卡并不难,难的是每年都能猜中。可以说,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奥斯卡有规矩,有逻辑,但也有发展,有例外。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曾预测,希拉里·斯旺克不可能因《男孩不哭》当影后(提名尚有可能),因为一个知名度那么低的演员一般只能获配角奖,不可能一举登上影帝影后的宝座。你说这话没道理吗?娜奥米·沃茨在《穆荷兰道》中的表演连提名都没得到。但如今反证也越来越多,《钢琴师》中的布洛迪又是一例。 毫无疑问,奥斯卡跟体育比赛一样,有时很容易猜,有时则有相当大的偶然性。当得奖结果公布时,媒体喜欢用事后诸葛亮的口吻来评论,仿佛得奖者是唯一受欢迎的选手。可《训练日》的华盛顿战胜《美丽心灵》的克劳,并不表示前者的表演该打满分,后者零分,而是在审视各种因素后,前者的得票高于后者(很可能是以微弱多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后者在头一年刚以《角斗士》赢过该奖。按我国的处理法,这明摆着是一个双黄蛋。当所有的预测结果不约而同之时,表明该奖项花落谁家已定,如2005年的杰米·福克斯,2000年《永不妥协》中的罗伯茨;当各家预测南辕北辙时,通常票数会比较接近,胜负可能由更偶然或外在的因素来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