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费用 第二大项经济活动是影片的宣传,即报纸杂志的广告收入,或称片商的开销。这里说的不是平时新片上映时的宣传费(大型商业片已达每部3500万美元左右),而是专门为争取奥斯卡所花的钱。据粗略统计,每年大约有8部影片会花费每部300-500万美元的奥斯卡宣传费,另外有一部“重头片”能花上800万美元。除此之外,约有十多部影片各有100万美元的宣传经费,下一档次是希望更渺茫的,有20部,各花10万美元拉票。 全部加起来大概有5400万美元。这笔钱主要花在两份好莱坞行业刊物《综艺》和《好莱坞报道》上。业内人士几乎人人订阅这两份刊物,因此宣传效果最为突出。内行人士指出,这两家刊物每年共有约9000万美元的广告收入,其中35%(即3150万美元)来自年初的奥斯卡宣传。其余的拉票广告主要刊登在《洛杉矶时报》和《纽约时报》两家处于文化中心地位城市的重要报纸,但由于不是行业报纸,广告定价很高,因此不可能像业内刊物那样铺天盖地宣传。 拉票宣传除了登媒体广告,还有更实在的一步,就是向全体评委邮寄影片的录像带或DVD。一张碟的成本也许只有几块钱,但乘以6400名评委,便又是好几万的开销。2003年底,为了防止这些影碟流入盗版商渠道,主办单位曾欲禁止寄赠影带影碟,但此举遭到小公司的抗议和抵制,它们声称这对于没有财力进行其他渠道宣传的公司,是很不公平的。该禁令不得不搁置。 为了扩大影响力,争取民心(应该说是评委的心),获提名者通常会到处上电视、接受访谈,这些都需要片商出机票,头等舱是最基本的,若是大明星则需要出钱租用商务客机,每次费用约6万美元。跟媒体打交道需要专业公关指点,这些高级顾问的价码大约为5万美元。 好莱坞的经纪公司一般会给旗下的提名客户发致贺信件,但这些信件会刊登在业内刊物上,3家大经纪公司每家约花25万美元,加上其他一些小公司,共计100万美元,俗称“拍明星马屁费”。 凑热闹经济 围绕着颁奖礼有很多花钱的机会。 明星前来参加奥斯卡,片商需要把他们安置在最豪华的酒店,享受最高档的服务,光是洛杉矶的四季饭店,“奥斯卡周末”可以多赚35万美元。明星们前往会场,必须乘坐加长礼宾车,这笔费用总计100万美元。除此,还有化妆、服装、盘缠等等,都需要片商掏腰包。 好在有人前来救驾。一些高级品牌,如古姿、阿玛尼等,为了给自己的产品赢得曝光机会,主动向出席典礼的明星们提供免费产品。有些是借用,有些则是白送。但无论是否需要归还,这仍属于经济活动,可以统计其经济价值。这些礼品或租借的价值共约440万美元。 奥斯卡当晚,洛杉矶多处会举行大大小小的庆祝派对,有些奢华至极,如由《浮华场》(VanityFair)杂志举办的派对花费在百万美元以上,其他规模稍逊者也需要25万美元,10个二级派对加上一个一级派对,共计350万美元。 除了明星,2003年全球各地有221家媒体派人前去采访报道,这些人都得吃喝,都得花钱。就以700名记者、每人花费2000美元计算,洛杉矶经济因此进账140万美元。 据统计,所有这些奥斯卡活动对于洛杉矶本地经济的贡献约为6100万美元,而活动所起到的城市形象宣传效应对于城市旅游业的贡献则无法统计。 明星得奖有人弹冠相庆,见不到明星的影迷,照样可以自娱自乐。全美各地有数百个“奥斯卡之夜”的庆祝活动,有些模仿奥斯卡,红地毯、名人亮相等一应俱全。综合那些正规的和不太正规的,总开销大概在700万美元左右。 外围效益 举行奥斯卡的柯达剧院坐落在好莱坞市的一家商城内,这一带的颁发奥斯卡的柯达剧院很上镜 知名度便大增,据称从2002年首次举办奥斯卡后,该商场的收益及房地产的价值增加了5%,这个数字是500万美元。 奥斯卡是全美国收视率第二的节目,仅次于每年一月底的超级杯橄榄球赛,预计有4200万电视观众。保守估计当晚外出就餐的人数会下跌5%,使得全美餐馆业损失6000万美元的营业额(美国人平均每天外出就餐花费的总数为12亿美元)。 但是,美国人外出就餐的费用有一半花在快餐、比萨等外卖上。而奥斯卡当晚的外卖生意会异常红火,起码比平时多500万美元。但这些人不去餐馆也得吃饭,假设10%的电视观众因此去超市购买啤酒、饮料、速食、小吃,每人平均花费20美元,那就是8000万美元。所有食品费用一减一加,总数还是多出2500万美元。 奥斯卡跟精彩球赛一样,是刺激大屏幕彩电销售的良机。调查显示,几家大型连锁家电商店在奥斯卡期间的销售额比平时增加10%。即便考虑到多数消费者有没有奥斯卡迟早会买,把全美的电视销售增长率定为2%,每台价格取平均价3000美元,以每年430万台的数字、3月份微增2%来计算,便是多卖7167台,为电视制造业贡献215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