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圈子里打滚了六十来年,除了记者,在履历卡所余尽是空白!可是,我清清楚楚理解:从来,我就不是个十分称职的记者。事实上,在离开学校之前,我也压根儿不曾想到搞新闻这个行当。
一切,就是如此偶然!一切,竟是那般注定!
人生的转折
从头说起,影响我这一生的,是一位比我大上两岁一路引导着我的同乡同学宋焱如兄。初中毕业那年,我们一批小乡巴佬结伴到省城成都去考高中,由于没有信心,几乎把所有能考的学校全都考了,结果却意外地考取了所有学校。
因为家境不太富裕,兄弟姐妹又多到一十二人,作为第一个顺利进入高中的我便决定选择全部公费的四川省立高级工业学校。准备三年毕业之后,先做几年技师,赚了钱再求深造。
可是,我那位学长就偏不肯放过在下,在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新生入学的最后一天,发动一群同学在成都市到处寻找,终于在一家熔化辅币、改铸铜器的店门口抓住了正观赏入神的我,然后不由分说把我押往省中注册。记得我们是冬天进入这家一律住读的学校,当晚下面临时买席油布垫着,上面盖着一床借来的薄被,下半夜直冻得床板随人颤抖!
也许有人会问,那位宋老哥为何定要把我绑进普通高中?答案很简单,他觉得我这名颇为懂得应付考试之士理当一气呵成地进高中、上大学。
高中上了一年,依照规定便该分别升入文理两组,当年正是抗战初期,理工吃香之至,文法视同末路,学校为了限制理组注册人数,规定一年级数学成绩平均八十五分以上才能选读。糟的是学期考试时宋老哥正在大打摆子(疟疾),数学只得了八十三分。
照理,我这位一年前还立志学工的学子必然会选理组,但一想从此便会与“领导”宋兄分手,不由得有点犹豫,加上临进入校长室选组前,又听到一位平常最看不起的同学在答复校长询问时,骄矜地答上一句:“我平均八十五分,当然选择理组!”这下可把我惹火了。趁那名神气活现的同学还未出门,便豪气干云地答以:“学生平均一百分,依照志愿,当然选读文组!”
“是吗?”胖胖的老胡校长宇光抬起头,从镜片下诧异地望我一眼。我恭谨地行礼告退。对于这位在家父考上这间中学时便担任校长的长者,我一直有着崇高敬意。
一出门,在颇觉有些快意之余,心头却也不由地冒出一丝悻然之感。从此,我知道我就不会再谈什么理工报国的理想啦。
两年后毕业,再逢冬季,翻过年只有几间私立大学招生,我拣了最难考的金陵大学报名,而且选择了它作为招牌的农业经济系,入了学,觉得颇有兴趣,也能适应,不过也遭遇了两个困难:首先,金大是出名的贵族大学,学费既贵,同时限定来自战区才发公费。而我这名兄弟众多而家产不丰的四川本地学生,一概列为“绅粮子弟”,无权申领(金陵大学抗战时迁至四川成都)。其次,我天生双眼视力大有差距,使用显微镜倍感困难,一遇昆虫、细菌学科,在实验室里便事倍功半、满头大汗。恰于此时,连年担任学生会长的宋老哥打听出远在重庆的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虽然取录最严格,但在校四年食宿全部供应,另发服装零用;毕业后更由校方分发职务,还核发赴任、治装等费。
1-1 一九四八年宋焱如(前排左二)自政大新闻系毕业,选舞(二排左三)参加同乡会欢 送宴会时,
一九四九国府垮台前夕——第一章 如此偶然,那般注定:阴差阳错的新闻人
书名: 一九四九国府垮台前夕
作者: 龚选舞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副标题: 龚选舞回忆录
出版年: 2015-4
页数: 288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0044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