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队侵占沈阳后,迅速占领南满,很快长春也失守了。日军又向北满进攻,除在嫩江桥遭到马占山的抵抗外,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都落入敌人之手。不过几十天功夫,美丽富饶的东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为日寇的殖民地,我亲爱的3000万东北同胞,都成了日寇铁蹄下任人蹂躏的奴隶。 东北的沦陷对全中国人民尤其是对爱国青年学生是莫大的刺激,人们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异常愤慨。张学良身为东北军政长官,守土有责,因此更遭到全国人民的责骂,骂他是“不抵抗将军”。就在这时,上海《时事新报》刊登出马君武的两首诗《哀沈阳》,一时全国传诵,更让张学良名誉扫地。《哀沈阳》诗云: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 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 诗中所说的赵四,就是着名的赵四小姐,当时张学良正对她迷恋得不可开交。诗中所谓的朱五,是朱启钤的女儿。我们当时在北平上学的学长们,回来都曾对我们说过:“北京有个灯市口,朱家小姐卖风流。”至于胡蝶,那是当时最红的电影明星,她这次从上海到北平,是为了自己的业务,说她在九一八之夜与张学良跳舞,是传闻之误。马君武把它写入诗中,当然是错了。但后来有人说他借此骂张学良,完全是为了替蒋介石开脱罪责,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马君武对蒋介石的统治从未称颂过,他写《哀沈阳》还是出于爱国义愤。他这两首诗能在全国传诵一时也绝不是偶然的。 九一八之夜,张学良并没有和胡蝶翩翩起舞,但他带着赵四去看梅兰芳演戏则是事实。九一八之前,日本挑动朝鲜反华,并在东北进行了一系列的挑衅,谁都能看出日本将有大的侵略行动。对此,蒋介石和张学良都是明白的。但蒋介石早已下定不抵抗的决心,并一再指示张学良,而张也是完全遵照执行的。因此,骂张学良是“不抵抗将军”并不错,只是把不抵抗的全部罪责都放在张学良头上,而不追究祸首蒋介石,那就不对了。 我们当时棠香中学的学生,对蒋介石和张学良本来就没有好感,到九一八,对他们更加痛恨。当时四川荣昌县属于军阀刘文辉的防区。在1930年“中原大战”(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之间的军阀混战)时,刘文辉估计蒋介石会失败,所以他派人参加了汪精卫在北平召开的“扩大会议”,但结果是张学良引军入关,帮助蒋介石获得全胜,参加“扩大会议”的各派(包括汪精卫和冯、阎在内)全都失败了。刘文辉这时赶快转弯,派人向蒋介石疏通,表示他以后一定拥蒋。蒋因鞭长莫及,也就罢了。1930年,安富镇满街都是打倒蒋介石、拥护汪精卫和拥护冯、阎的标语。随后,这些标语被抹掉了,但是较偏僻的地方,痕迹依然可见。当时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对张学良入关助蒋就很不满意,见他入据北平后,生活又极其腐败,而且吸毒瘾深,意志消沉,对他就更加唾弃。及至九一八,他又成了“不抵抗将军”,我们读到马君武的诗,发泄了心头的积恨,所以对那两首《哀沈阳》十分欣赏。直到今天,虽然事隔60多年了,我还能把这两首诗背诵下来。当然,张学良以后转变了,特别是他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以至推动了抗日战争。他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九一八这一段历史,我相信今日年近期颐的张将军,回首当年,也一定会感到莫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