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所说的「序一」,是为这次出版所写的,但在时间上,却比「序二」晚了八年。在「序二」中,说明本书的写作动机与内容的梗概。本书完成于民国八十五年,次年即送至联经出版公司付梓。 直至今日才出版,或许有人会质问,为什么联经公司把本书一放八年才出版?这是由于这本书写了七、八十万字,是大部头著作,在审查与校对上旷日废时,自己就亲校了三次,每次都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同时因为我是公司的小股东,负责编委会,深知公司政策。当年初创时,创办人王惕吾先生要回馈社会,指示说本公司要出版有价值的学术性书籍,即使一本都卖不掉也要出版。这虽然是个理想,但公司经营者为了永续经营,不能这样做。所以本公司出版的学术性书籍是由编委会负责,一般性书籍由编辑部主管。学术性书籍许多叫好不叫座,一般性书籍则有不少畅销书。是以公司要以一般性书籍的盈余,来挹注学术性书籍的亏损。本书是大部头的书籍,成本甚高,加上要礼让外来的学术性书籍,同时本书又没有时间性,所以迟迟未出版。这一次在出版的时机上,刚好碰上本公司三十周年纪念,作为庆贺的著作之一。 说到本书有七、八十万字,可能有人问到,写本国经济史何必花这么大篇幅?其答案乃是本书系采「大历史」的写法,即除经济事务外,尚论述政治、社会的背景。所以本书不仅是经济学人的读物,亦可作为通史与断代史学者的参考。 侯家驹 民国94年春节后写于稼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