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第一次找官做,是上齐国。齐国是东方大国,与鲁为邻,经常欺负鲁国。鲁国是小国,只能傍大国。不是傍齐国,就是傍晋国。孔子生活的时代,鲁国是夹处于这两大国际势力间,很多动乱都与它们有关。鲁国的政治家,一有麻烦,不是上齐国,就是奔晋国。齐国离鲁国近,对鲁国的影响比晋国大。孔子说过,"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雍也》6.24)。在他看来,鲁是周的同姓,比齐正宗,如果能用周道改造鲁国,用鲁道改造齐国,周的东方就有希望了,东周就有希望了。他对齐国很重视。 孔子到齐国,齐景公问政,他的答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说,"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12.11)孔子的话,其实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景公表面赞赏,实际未必。因为景公是齐庄公的异母弟,乃乱臣贼子崔杼弑庄公所立,论身份,论程序,都非合法继承人。景公不喜欢孔子,还不直说,一是借口没合适的位子,二是推说自己太老(《微子》18.3)。孔子很扫兴,只好回国。●1 ●1 《墨子·非儒下》等古书说,景公不肯重用孔子,是因晏婴反对。此说不可信。 孔子仕鲁,遭人排挤 孔子第二次找工作,是在鲁国。这段经历,是孔子仕途的巅峰。 51-54岁,他在鲁国当过四年官:51岁,当中都宰(《礼记·檀弓上》提到此事)。中都是鲁邑,在今山东汶上县的西南。这个官不太大,只是县邑的长官,和他父亲一样;但52-54岁,他先当司空,又升任大司寇,却是比较大的官。司空是管工程。司寇是管司法。当时的鲁卿,季桓子是大司徒,叔孙武叔是大司马,孟懿子是大司空。他当的司空,是少司空,为孟懿子的副手,地位仅次于三桓。 孔子出山的背景是什么?我想跟大家讲一下,多说几句。
去圣乃得真孔子——孔子仕齐:无功而返
书名: 去圣乃得真孔子
作者: 李零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论语》纵横读
出版年: 2008-3
页数: 302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李零《我们的经典》系列
ISBN: 9787108028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