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去鲁,第一站是奔卫国。卫国离鲁国很近。鲁、卫都是姬姓,孔子说,"鲁、卫之政,兄弟也"(《子路》13.7),祖上是兄弟关系。"卫多君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有很多能干的政治家(如蘧伯玉等),也是吸引孔子的地方。孔子周游列国,在卫国,时间最长。即使回到鲁国,也不肯撒手卫国的政治。 卫国的敌国,主要是黄河对岸的晋国。晋国是北方的超级大国。晋与卫,犹齐与鲁。他到卫国,也不是没考虑,西渡黄河,去晋国谋事。佛肸以中牟畔(叛),他就动过去晋国的念头(《阳货》17.7),但终于没有去。 卫城在今河南濮阳县的东南,金堤河的南面。金堤河是防黄河水患的大堤。2003-2006年,考古工作者在高城遗址附近试掘,发现黄沙淤埋的卫故城。这是个很大的城市,可惜被黄河冲毁,深埋地下十几米。整个卫国,都处于黄泛区。 卫国的戚城,子路战死的地方,在卫城西北,今濮阳市内,现在是个遗址公园。它北面,是明清时期的子路墓。郦道元已提到子路冢,在濮阳城东(《水经注·河水五》)。"文革"期间,此墓被挖,原来是座汉墓。 孔子在卫国,到过其边境上一个叫仪的小地方。当地官员(仪封人)见他,对他的学生说,"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八佾》3.24)此"仪封人请见处",据说在今河南兰考的仪封乡。当地有块碑,就是纪念此事。 孔子周游列国,有三次大难,其中第一次,是所谓匡、蒲之围。"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9.5)就是讲这件事。匡、蒲二邑,都在今河南长垣县。蒲是卫国防御晋人入侵的军事重镇。
去圣乃得真孔子——孔子居卫
书名: 去圣乃得真孔子
作者: 李零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论语》纵横读
出版年: 2008-3
页数: 302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李零《我们的经典》系列
ISBN: 9787108028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