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是个人修养,孔子最重这一科。它的主要标志是安贫乐道。人,看上去,呆头呆脑,笨嘴拙舌,但埋头苦干,勤学好问,而且多半是大孝子。 颜渊(颜回)、闵子骞(闵损)、冉伯牛(冉耕)、仲弓(冉雍),都是苦出身,为这一科的代表人物。他们四个,冉伯牛最大(比孔子小7岁),闵子骞次之(比孔子小15岁),仲弓又次之(比孔子小29岁),颜渊最小(比孔子小30岁)。但颜渊反而排第一。颜渊是孔子姥姥家的人,孔子最心疼。他的特点是,从不多说,从不顶嘴,从不怠惰,特能琢磨老师的想法,老师最喜欢。闵子骞,也不爱说话,但"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先进》11.14),孔子也很欣赏。他是有名的大孝子,闵家的人,谁都夸他,没一个不说好(《先进》11.5)。这里排第二。冉伯牛有什么美德,不知道。《论语》提到他,就一件事,只说他有恶疾(麻风病),临死,怪可怜的,孔子去看他,拉着他的手,惋惜得不得了(《雍也》6.10)。这里排第三。仲弓最后。孔子夸他,"雍也可使南面"(《雍也》6.1),有人君之相。他的特长,本来在政事,似乎应入政事科,但他有一大美德,曰"不佞"(《公冶长》5.5),很合格。他也是一不爱说话的主儿。 孔子认为道德好,学问好,应该做官,但这几位,只有仲弓,接替子路,做过季氏宰(《子路》13.2)。闵子骞,太清高,季氏派他当费邑宰,他撒腿就跑,一口气跑到汶水的北边(《雍也》6.9)。颜渊、冉伯牛,也没当官的记录。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泰伯》8.13)。他生活的时代,分明无道,当学生的该怎么办?是躲家里,枕着胳膊喝凉水,还是死乞白赖找官做,管他干净不干净,先参与一把?孔子很矛盾。安贫乐道躲家里,道德肯定最高,但高尚的结果,是无所作为,和隐者没什么两样,孔子又不乐意。 孔子喜欢老实巴交,"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4.24),"刚、毅、木、讷,近仁"(《子路》13.27)。人,一定要"木讷",面无表情,不善言辞。但春秋晚期,人处乱世,老实是无用之别名。战国更是。他把老实巴交的学生搁家里,感动身边的人;有本事的学生撒外边儿,说服外边的人,各有各的用。但在他的心目中,后三科比不了第一科。 他明白,要想冰清玉洁,就得待家里,隐士的道德才最高尚。
去圣乃得真孔子——德行科的四大弟子
书名: 去圣乃得真孔子
作者: 李零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论语》纵横读
出版年: 2008-3
页数: 302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李零《我们的经典》系列
ISBN: 9787108028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