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居住地在曲阜,我很怀疑,曲阜才是他姥姥家。 孔子三岁,他爸爸就死了。孔母年轻守寡,没有名分地位,不久,就带他搬到曲阜去了。 颜徵在,从曲阜城外搬到曲阜城里,投奔谁?我想一定是她娘家的人。颜回贫居陋巷的陋巷,就在这一带。可见这里住着颜家的人。 孔子住的地方,一直叫阙里。阙里是个古地名。这个里名为什么叫阙里,是因为靠近鲁宫城的阙门。鲁宫城的阙门,就是孔子杀少正卯的两观,郦道元叫双石阙(《水经注》卷二五)。《论语》有"阙党童子"(《宪问》14.44),就是住在阙里的年轻人。后世的孔庙、孔府都在阙里。 曲阜鲁故城,1977-1978年发掘,有发掘报告。●1 ●1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曲阜鲁国故城》,济南:齐鲁书社,1982年。旧曲阜县城,包括孔庙、孔府,是在鲁故城的西南角。这一带是平民区,和过去北京南城的宣武区一样,是穷人住的地方。孔子在穷街陋巷长大,知道清贫是什么滋味。他老把"仁"和"贫"捆在一块儿。他夸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雍也》6.11)。后世所谓陋巷,在孔庙的东边,是一条南北向的小巷,巷子的北边是宋以后的颜庙。这一带,后来阔得很,何陋之有! 鲁故城有12座城门,东南西北,每面三座门,南边靠西的门,离今孔庙、孔府最近,叫雩门,雩门外,有个祈雨的台子,叫舞雩台。孔子和他的学生经常上那儿散步,《论语》提到过两次(《先进》11.26、《颜渊》12.21)。今曲阜南门外,有一土堆,原来立有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的石碑,就是后人凭吊的舞雩台。 《论语》两次提到"子入太庙"(《八佾》3.15、《乡党》10.19)。所谓太庙,就是周公庙。今周公庙,在鲁故城的中心而偏东,和明清北京城的太庙,位置差不多。 孔子死后,葬于城北的泗水之上,后来成为孔家的族墓,即现在的孔林。 孔子生于鲁国,长于鲁国,死于鲁国。 他爱母亲,所以爱曲阜阙里;爱阙里,所以爱鲁国;爱鲁国,所以爱周公;爱周公,所以爱西周。爱西周,所以爱西周之礼。 这是孔子的爱国主义。
去圣乃得真孔子——孔子的居住地
书名: 去圣乃得真孔子
作者: 李零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论语》纵横读
出版年: 2008-3
页数: 302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李零《我们的经典》系列
ISBN: 9787108028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