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战争爆发伊始,揭竿而起的各殖民地根本没有海军。虽然大陆海军和十一个州的海军随后相继成立,但是由于无论就数量还是装备而言都难以与英国皇家海军匹敌,无法打破敌军对美国沿岸和北大西洋水域的控制,因此绝大多数时间只能在码头附近游弋,对战争结局的影响微乎其微。整个独立战争期间,大陆海军仅仅派遣了60艘战船出海,俘获、击沉了大概200艘敌船。然而,美国的战时武装民船却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此外,1778年后法国海军参战对殖民地最终取胜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英军在1775年10月破坏了缅因法尔茅斯港,出于对此的担心,大陆海军直至当月13日才宣告成立。从成立之初开始,这支海军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由大陆会议委员会管辖,完全不受华盛顿的控制。委员会在任命舰队指挥官上表现得尤为任人唯亲,如毫无作战经验的埃塞克•霍普金斯(Esek Hopkins)被授命指挥装有24门大炮的快速帆船“阿尔弗雷德”(Alfred)号。1776年2月,霍普金斯指挥“阿尔弗雷德”号和另外七艘军舰离开特拉华,前往弗吉尼亚,奉命扫清集结在切萨皮克湾的英国船只。谁知竟然完全绕过了海湾,反而占领了巴哈马群岛的拿骚。在返航途中,霍普金斯在康涅狄格的新伦敦附近水域与吨位较小的英国快速帆船“格拉斯哥”(Glasgow)号展开对决,结果演变为一场噩梦般的惨败。霍普金斯后来被送上军事法庭,他的舰队也再未出航。1776年9月6日夜,由戴维•布什内尔(David Bushnell)制造的仅能容纳一人的潜艇“海龟”(The Turtle)号——尽管其唯一的操纵人员陆军上士埃斯拉•李(Ezra Lee)胆气过人,付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样未能击沉其目标:海军上将豪的英国皇家海军旗舰“老鹰”(Eagle)号。 两年后的1778年3月17日,由尼古拉斯•彼德尔(Nicholas Biddle)指挥的装有32门大炮的快速帆船“伦道夫”(Randolph)号在巴巴多斯附近海域被装有64门大炮的英国皇家海军“雅茅斯”(Yarmouth)号击沉。1779年夏,达德利•索尔顿斯塔尔(Dudley Saltonstall)舰长指挥一支颇具规模的美军海军中队进攻缅因州佩诺布斯科特河(Penobscot River)河口一个正在修建中的英军基地,结果被赶来的一只小规模英国舰队打得落荒而逃。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就在同一年,1779年,约翰•保罗•琼斯(John Paul Jones)指挥着“好人理查德”(Bonhomme Richard)号(原“杜拉斯公爵”[Duc de Duras]号商船)在英国约克郡沿岸弗兰伯勒角(Flamborough Head)外海击败了装有44门大炮的英国皇家海军“塞拉皮斯”(Serapis)号。美国人从此终于有了一位真正的海战英雄。琼斯在战斗中途拒绝对手提出的投降要求时曾说道:“我才刚刚开始战斗。”这番藐视敌人的豪言壮语极大地鼓舞了美国军民,象征着美国军民在持久斗争中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不过,如果说美国的海上舰队在战争中并未留下令人艳羡的成绩的话,那么美国私掠船却立下了赫赫战功。私掠船船长或船主持有捕押许可证(合法许可),可以夺取英国商船和补给船只。所有船只(单桅帆船、纵帆船和经过改装的渔船)在战争中都被当作私掠船大显身手。这些私掠船最喜欢出没的地方包括北美沿岸、圣劳伦斯湾一带和加勒比海,有些甚至跑到欧洲海域活动。 作为作战武器,私掠船表现得相当管用。大约2000艘美国私掠船总共俘获了超过2200艘英国船只,迫使英国皇家海军为了保护英国商船,不得不承担起护航的责任,弄得筋疲力尽。得到大陆会议或各州议会授权的美国私掠船尽管无法赢得战争,但是不断骚扰英国商船,迫使皇家海军将其作为对英王通往叛乱殖民地补给生命线的持续威胁而认真对待,从而为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美国获胜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是法国海军。的确,如果没有法国海军在1778年《美法同盟条约》签订之后的鼎力相助,美国人不大可能取得像在约克敦那样的决定性胜利。法国参战时,其海军刚刚经历重建,恢复活力,拥有桅帆战列舰80艘,水兵6.7万人。不过,法国海军第一次出动作战却令人大失所望。1778年4月,就在《美法同盟条约》签订两个月之后,法国海军上将查尔斯•赫克托(Charles Hector)与德斯坦伯爵率领舰队抵达纽约港外,支援华盛顿进攻纽约城。谁知德斯坦以船吃水过深为理由,拒绝入港挑战海军上将理查德•豪的舰队,反而驶离纽约,开至纽波特港外,炮轰港口,在沙利文将军发起地面进攻的同时把英国舰队封锁在这个罗得岛州的港口之内。然而,当豪指挥舰队北上向其发起挑战时,这两位海军上将都不愿应战。一场风暴随后将双方舰队吹散,于是豪指挥舰队返回纽约,德斯坦则驶往波士顿,然后进入加勒比海。德斯坦在北美海域的出现对爱国者的作战努力根本毫无帮助,只剩下沙利文在纽波特的阵地岌岌可危。 次年,1779年10月,德斯坦协同本杰明•林肯将军及其麾下南方兵团1350人,动用20艘军舰和5000多兵力进攻英国人在萨凡纳的主基地。但是,由于正值飓风季节,在该地区无法进行任何大范围军事行动,二人因此并未围攻基地,而是发起直接进攻,结果一败涂地。德斯坦只好驶往西印度群岛。第二次美法联合冒险行动再次以失败而告终。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法国舰队终于开始使战争朝着对义军有利的方向发展。到1780年,法国和西班牙的舰队已经控制了加勒比海水域。同年7月,德斯坦在英国人放弃纽波特之后占领了这座港口。英国人此时在世界各地已是忙得不可开交,甚至连这座重要的新英格兰港口落入法国人之手也无暇抽身作出回应。 最终,当康华里将军1781年移师约克敦,等待后续补给或班师撤军之际,法国舰队的出现终于为美法联军带来了胜利。正如我们所见,随着华盛顿亲率部下以及从纽波特赶来的罗尚博部从纽约南下进入弗吉尼亚,法国海军上将德格拉斯(de Grass)从加勒比海北上,将舰队停泊在切萨皮克湾入口的亨利角(Cape Henry)与查尔斯角(Cape Charles)之间。英国舰队司令托马斯•格拉夫斯指挥舰队赶到现场,试图增援康华里却无法攻入海湾,并在弗吉尼亚海角战役中遭受大败。这位法国海军上将还成功地将格拉夫斯的舰队引开,争取到五天的关键时间,好让带着攻城所需大炮与口粮、从纽波特赶来的巴拉斯(Barras),以及华盛顿指挥的大陆军和罗尚博的法军趁机从埃尔克角(Head of Elk)沿切萨皮克湾南下溜走。格拉夫斯对此无计可施,只得返回纽约;康华里别无选择,被迫弃城投降。尽管英、法两国海军次年在史称“桑特群岛战役”的加勒比海海战中仍然缠斗不休,但康华里的投降实际上已经宣告北美大陆战事以义军的胜利而告终。不过,英军依旧控制着纽约和查尔斯顿,并且继续在边境地区骚扰美军,直到两年后签订和约方才结束。 法国海军已经证明了他们是这场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不幸的是,这个刚刚成立的国家在其独立与国家权利得到欧洲列强最终认可之前还必须被迫再打两场战争。
美国军队及其战争——2.5 海上交锋
书名: 美国军队及其战争
作者: [美] 詹姆斯·M·莫里斯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作名: America’s Armed Forces: A History
译者: 符金宇
出版年: 2013-4
页数: 358
定价: 4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后浪大学堂
ISBN: 978751005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