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是基督教的流派之一,因此谈论天主教就不得不先从基督教谈起。 基督教诞生在2000年前的巴勒斯坦地区。在长期的信仰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基督教具备了以希腊罗马文化为核心的地中海文化特色。经过几百年的艰苦传播,终于在罗马帝国境内扎下根,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政治、文化、法律、伦理、经济等等方面的差异,原先统一的基督教分化为公教、正教和抗议宗。在中文中,习惯地分别称之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新教往往也称为基督教、耶稣教或基督新教。在以基督教为主流宗教的西方国家,由于社会的发展是与基督教的发展相伴相随的,基督教的价值观因此成为社会的精神支柱,基督教思想对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发挥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所以基督教往往被视为这些国家的文化根基。 作为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的天主教,在宗教世界中有其独特性。其宗教团体是以早期基督教西派教会的首领罗马主教为最高领导人——罗马教宗而形成的,称为罗马公教会,在中文中亦称为罗马天主教会。按照其教会学理论及历史传统,罗马天主教会是一个全世界统一的、唯一的天主教会,教会的整体被视为普世教会,各地的个别教会被视为普世教会的地方教会。在教会内实行等级分明的教阶制,即神父、主教、教宗依次服从的制度。罗马天主教会的最高领导中枢是罗马圣座,即罗马教宗及其属下管理机构罗马教廷。这一体制在信条和教规的维护下确保罗马天主教会能够克服时空的隔离,虽然历经两千年的岁月,其地方教会散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却始终保持全教会同一个信仰、同一个组织的形态,并且为世人所认识和接纳。 尤为独特的是,罗马天主教会在取得合法地位后便一直与政权密切结合,甚至长期掌握世俗权力,以罗马教宗为元首的教宗国存在了千年。在意大利国家统一进程中教宗国灭亡后成立的梵蒂冈城国,尽管其面积小得几乎仅具备象征性意义,却足以保障了罗马教宗的世俗国家元首的国际地位。 梵蒂冈城国是一个特殊形态的、政教合一的国家,它既是一个宗教性的权力中枢,又是一个享有主权的世俗国家。实质上,梵蒂冈城国的国家形态只是一个外壳,一个工具,它的主体是作为罗马天主教会最高领导机构的罗马圣座。罗马圣座的这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得到国际上的广泛承认和接受。 罗马天主教在中世纪的欧洲曾经长期享有万流归宗的地位,天主教会甚至成为社会生活许多层面的主宰,达到其权势的巅峰。但是近代以来,由于国际政局的急剧变迁,新社会思潮和新哲学流派的不断涌现,现代政治学说和法律的确立与丰富,科学技术新发现和新发明层出不穷,天主教会无论在组织上还是在神学上都受到空前的冲击,其社会地位一落千丈, 昔日的世俗辉煌和影响不再。甚至教宗本人为抗议世俗权力的被剥夺而足不出户,一度成为“梵蒂冈的囚徒”,其社会影响加速向精神领域转变。在教会内部,神学思想出现多种声音,各种“异见”此起彼伏,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改革”与“反改革”两派势力的斗争延续了几个世纪。 疼定思痛,罗马教廷终于下决心“适应时代”并“关注世俗世界”,于20世纪60年代召开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掀起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和开展普遍对话的运动。罗马天主教会进行了神学革新、礼仪改革、组织改革,与其它基督教会和其它宗教开展了持续的对话。时至今日,可以清楚地看到的是,这场历时已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运动使罗马天主教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今,罗马天主教会重新焕发了活力,成为现代的、世界性的宗教,是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伦理等方面发挥着广泛的国际影响。罗马城成为宗教对话的世界性新中心。罗马教宗又得以以世界为其活动的舞台,以世界性精神领袖的身份发挥其影响力。罗马圣座的外交有长足的发展,在国际政治和外交领域起着特殊的作用。 根据最新统计,目前罗马圣座与180个国家建有外交关系。在全世界有11亿天主教徒,占世界总人口的17%,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当代天主教承载着2000年的历史,正上演着令人目不暇接的活剧,实在值得认真研究。事实上,在国际学术界,当代天主教研究的确是一门显学。许多被热议的话题长盛不衰,有关当代天主教的研究着作浩如烟海。 天主教在元代曾传入中国,在明末清初再次传入我国并存在和传播开来。目前全国至少有约500万天主教徒。天主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之一。 由于意识形态、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等等方面的原因,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便形成了中国天主教问题。它包含由三种关系构成的三个问题:其一,中国与梵蒂冈两个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简称中梵关系)问题。梵蒂冈与我国之一省台湾当局保持着所谓“外交关系”,拒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二,中国天主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宗教关系问题。在全世界天主教会中,中国天主教会的处境有独特性,即自50年代开始走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自选自圣主教的道路,与罗马教廷割断了宗教上的关系。与此同时,同为中国领土的台、港、澳地区的天主教会则保持着与罗马教廷的宗教关系。其三,中国天主教会与中国政府之间的政教关系问题。自中国天主教会与罗马教廷割断关系以来,独立路线与教会传统教规之间的矛盾一直是政教关系领域的问题之一。因此,梵蒂冈与中国大陆长期处于相互隔绝又时有冲突的状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梵蒂冈对华策略的不断调整,并且由于中梵关系的改善被双方列入议事日程,我国天主教会的处境和中梵关系正发生着微妙的和引人注目的变化,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与国际学术界相比,我国在当代天主教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当薄弱,资金投入少,科研人员匮乏,书刊资料奇缺,研究成果如凤毛麟角,很不适应时代和现实的需要。有鉴于此,加强对当代天主教的研究,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其历史与现状,并且提供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极为必要和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当代天主教研究设为院重大项目。有关中国天主教问题的研究虽然未列入本研究计划之中,但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代天主教研究的成果对认识中国天主教问题的补益是不言而喻的。 当代天主教研究是一个广阔无垠的领域,本研究项目能够做到的仅仅是涉足其间,不可能构成什么系统。承担此课题的学者们根据自己的专长、兴趣和手中掌握的资料,分别确定某一选题并负责该专着的撰写,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学界对该课题的关注,为国内当代天主教研究的学科发展尽绵薄之力。当然由于我们学力有限,资料不足,问题和错误在所难免,望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任延黎 2008年深秋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