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失败的婚姻 周立太不愿意说母亲,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 周立太当初退伍复员回家后,周父张罗给他找个对象。但方圆几里的姑娘们,都看不上周家,一是嫌周家穷,二是嫌周立太没有本事。谁都知道,从部队回家的人,如果地方不给安排工作,那肯定是没有啥背景。第三点,在这附近,谁都知道周母的厉害,嫁到周家,婆媳关系极难相处。 找不到媳妇,又没有正经的工作,周立太决定远走湖南打工。他在湖南安乡县安猷砖瓦厂找了一份工作。临走时,在他心里,甚至盘算过年的时候找一个湖南女人带回家,给那些瞧不上自己的女人看看。但湖南的女人更是世故得很,她们更是瞧不上四川这些来做苦力的民工。周立太曾经看上了砖瓦厂一个湖南管理员的表妹,但人家对他毫不动心。 周立太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从此,在劳动之外,他把心思都用到了读书上,他意识到只有知识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1983年1月,周立太从湖南回家。他已经不小了,父亲也很着急,决定这次无论如何也得给这个儿子成个家了。 经人介绍,周立太与开县岳溪镇玉皇村五组李贤慈认识了。此时已27岁的周立太,青春只剩下尾巴,已然没有什么可以挑剔女人的资本。他同意了,女人也同意了。他们很快订立了婚约。 半年后,也即1983年12月,按照乡俗他们结婚了。新婚之夜,周立太生平第一次尝到了初吻的滋味…… 1984年3月,父母决定和周立太分家。此时周立太一贫如洗,大女儿周亚萍刚出生,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很紧巴。加上母亲不会处事,婆媳经常吵架,日子过得极不和谐。吵吵闹闹中,他们的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1986年1月,经开县人民法院岳溪法庭调解离婚,周亚萍由母亲李贤慈抚养。 母亲和媳妇的不合,是很多男人都曾经遇到过的。周立太不知道这两个跟自己生命休戚相关的人,为什么就这么水火不容。 母亲难相处,自然是周立太的第一个判断。但作为儿子,他不愿意太批评她。批评母亲,在周立太心里是很痛的。 男人的悲哀,莫过于母亲和妻子的煎熬。那是相煎何太急的苦况。 这种婚姻和家庭的印象,直接导致了他对爱情、婚姻等问题的看法。从旁人的角度说,周立太已经有了心理疾病。 离婚不久,热心人又给周立太介绍了一个女人。对于这个叫赵小灵的女人,周立太还是喜欢的,她高中毕业,还差一点就考取了大学,算是有文化的。 赵小灵觉得周立太有上进心,也有一个男人的责任感,很乐意嫁给他,并不在意他是一个离过婚的男人。相比上一次婚姻,这一次,周立太感觉到了一丝花前月下的甜蜜。 1986年8月,他们在开县长沙镇登记结婚。因为当时经济很困难,也没有举行婚礼。看到女儿生活困难,岳父母给了他们6000元作为嫁妆。在20世纪80年代,6000元是一笔巨款。夫妻俩就用这笔钱修建了位于开县长沙镇山花街74号的房屋,有了一个像样的家。 此时,他们的生活依然没有很好的物质基础,但两个人却也恩爱有加。 婚后,周立太继续做着一月30多元钱的法律工作,妻子则在自家房屋门前摆了个副食品摊。她是一个会过日子的人,多年来一直坚持写日记,对经营的副食品每天都有详尽的进、出账,月月有小记,年年有总记。周立太字写得不好,很多字也不会写,所以代理案件写诉状的时候,经常是自己念给妻子写。周立太觉得,有了这个贤内助,以后自己就可以安心法律工作了。 在周立太律师生涯起步的人生阶段,赵小灵给了他很大的支持。 1987年11月,他们的儿子出生了,取名周威,后改名为周羿旭。三口之家本应更幸福,但因家庭琐事,夫妻之间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关系不知不觉进入冷战状态。这是尚处在事业上升期的周立太不愿看到的,然而,两人竟终于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不久,赵小灵起诉到陈家法庭,两人经法院调解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