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1日,日军第十五军团司令坂田样二朗率四个师团十万之众,分两路向缅甸进攻,一路由泰国入侵缅甸的毛淡棉(Moulmein)并北进;一路在仰光(Yangoon)登陆,循公路北上。当时尽管英国首相丘吉尔任命曾指挥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的名将亚历山大(Alexander)将军为缅甸英军的总指挥官,企图挽救败局,但英军不堪一击,万不得已只得接受了美国的一再劝告,向中国政府提出派兵支援的请求。蒋介石先生(当时为中印缅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当即决定派中国远征军入缅缓英,由罗卓英上将为司令,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中将兼任副司令。远征军共3个军,即杜聿明指挥的第五军、甘丽初指挥的第六军和张轸的六十六军。当时,为了保住滇缅公路这一交通命脉,蒋介石把留作战略总预备队的“嫡系”部队第五军和第六军都一起用上了。 第五军所辖的三个师分别是戴安澜的二○○师、廖耀湘的新二十二师和余韶的第九十六师;第六军所辖的有彭璧生的第四十九师、吕国辁的第九十三师,陈免吾的暂编五十五师。这两个军总共六个师全都是德式装备,并受过德式训练。张轸的六十六军辖刘伯龙的新二十八师、马维骥的新二十九师以及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 张轸是河南人,他的新二十八师、新二十九师属于“杂牌”军,一向不为人所重视,不料,张轸把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视作比自己的部队更低三下四的“杂牌中的杂牌”;当孙立人将军率部抵达云南指定地点向军长张轸报到时,一贯瞧不起知识分子的张轸以极轻蔑的口吻对孙立人说: “你们当学生的何必跑来当军人呢?” “我看我这一军三个师就数你这一师最差劲。” 但实际的结果却是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最英勇善战,名扬中外,流芳百世。而张轸自以为不错的新二十八师、新二十九师在缅甸对日军一枪未放就溃逃,专事抢劫难民,形同“土匪”。(参考《宋希濂回忆录》) 当时在缅甸的英军有英军第一师、英印军第十七师、英澳军第六十三师、装甲兵第七旅,有坦克152余辆,总兵力约五万多人。但这支军队的“中下层军官多为律师和大农场主,其官衔和他们的财力与社会地位相称”,是一支毫无战斗实力和战斗经验的老爷部队。 日军先期进入缅甸的部队是第三十三师团、第五十五师团、第五十六师团以及第十八师团(日军“王牌”军,即“久留米”师团),总兵力约十万。除此之外,还有遍布缅甸各地的“第五纵队”。 早在日军侵入缅甸十多年前,日本特务和“黑龙会”就遍布缅甸,并以“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把榨取压迫我们的白种人赶出去”、“我们不要为英帝国主义利益而效死”等蛊惑人心的口号,迷惑了相当多的缅甸人。有一部分缅甸人在日军欺骗诱惑之下充当了日军的耳目和爪牙;更多的缅甸人对英缅当局的命令阳奉阴违,对正常工作消极怠工,使铁路交通几近瘫痪,电讯联络几近中断;就连缅甸的警察在战争期间也都怠工,致使社会秩序一片混乱。风景如画的故都曼德勒(Mandalay)在日机空袭时,警报器居然被日特缅奸破坏而不能发生作用,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被日军的炸弹炸死,或被大火烧死,整个曼市被烧成一片废墟。此外,为中国远征军运送武器弹药给养的火车也不时被缅奸日特破坏。我的老师林可胜教授从缅甸撤退时乘坐的一列火车便因挂有一节弹药车,在经过一个小站时,被缅奸故意与一辆空车相撞引起爆炸而遭破坏,幸未引起伤亡。也正是由于英国殖民主义者不得人心,使得部分缅甸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被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利用,给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带来了极大困难。 英军缺乏战斗力,日军占有优势兵力,缅甸民众对英缅当局的不合作,导致英军在3月7日就过早地放弃了仰光(Yangoon)。英军的迅速溃败又进一步使英缅当局丧失了威信和号召力。基于上述原因,使得美国向中国远征军提供的大批物资无法交到中国远征军手中,所以二○○师守同古(Toangoo)时仅有的24门81mm迫击炮及弹药不得不全靠人抬肩扛,加上没有车辆运输,因而弹药奇缺。缅甸中部4月初气温已达40多摄氏度,然因美国提供的军服无法运达,中国远征军官兵仍穿着国内发的厚棉衣。仰光陷落时,第五军的先头部队二○○师已抵同古城,第六军的先头部队已抵萨尔温江(Salween R.)与铁路中间的棠吉(Tounggyi今称东枝),但由于国内和缅甸的交通运输混乱迟缓,后续部队和炮兵还留滞在国内,极大影响了前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曾任美国驻华武官多年的史迪威(Joseph WSitiwll)中将,奉罗斯福总统之命来华调查中国作战物资的需求和分配美国的“租借”物资,并负有计划训练和装备中国军队的任务。他恰在仰光失陷之际飞抵重庆。当时中印缅战区盟军最高司令部成立,蒋介石先生就任最高统帅,他鉴于中、英两国在印缅战场上有不同的利益所在,难免发生矛盾和纠纷,所以很需要请一位与该地区没有直接利害冲突的美国将军,作为最高统帅部参谋长,指挥中国远征军,以协调中、英两国军队的行动。经罗斯福总统的推荐,史迪威将军被任命为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并担任了中国远征军的总指挥。但史迪威将军根本无权指挥英国军队。中英两国军队实际上是并立作战,而非联合作战。当史迪威感到事情不好办,而飞回重庆找蒋介石请示时,华盛顿盟军联合参谋部却又宣布英国亚历山大上将为缅甸盟军总司令,统一指挥缅甸的中英军队。可见西方盟国,尤其是英国人,根本就没把蒋介石先生放在眼里。在缅甸,英国只有5万多不堪一击的老爷兵,中国却有10万生力军,为了巩固殖民者的利益,罗斯福也只好迁就丘吉尔,让英国将军当了总司令。 但实际上亚历山大将军匆匆组成的总司令部并未对中国军队下过什么重要命令。孙立人将军担任曼德勒卫戍司令的命令,还是蒋介石签发的。史迪威同样也未来得及组成他的总指挥部,更未能有效地进行指挥。除了罗卓英的司令部外,蒋介石又另派了以林蔚上将为团长,萧毅肃为核心的“参谋团”去策划中国远征军的行动。结果是“四龙治水”,不知所从。指挥系统的如此混乱,焉能协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