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缅甸之战,实际上在1943年3月间即已开始。新三十八师以一部兵力为先锋队,负有消灭或逐走侵入东印度边境和盘踞在野人山上的敌军,以掩护工兵修筑中印公路初程的任务。10月底,先锋队将号称精锐的日军第十八师团赶下野人山,杀入胡康河谷。当时因为我军兵力单薄,后方没有交通路线,补给困难。而气候因素又无法保障空投。作战部队除时刻关注敌情外,还要预防毒蛇猛兽蚂蟥疟蚊的侵袭和迷途绝粮的危险。森林中没有路,大家用刀斧在那里开天辟地,其艰苦情形,真是无法说出!除夕前夜,新三十八师攻下于邦(Yupong Ga),后续部队才陆续增加上来。 1944年2月,新三十八师占领太柏家(Tainpa),新二十二师也攻克太洛(Tairo),两下夹击孟关(Maingkwan)。3月9日,瓦鲁班(Walawbum)大捷,结束了胡康河谷(Hukawawng Valley)的战斗。 孟拱河谷地形狭隘,两旁是陡峭的库芒山(Kamon Bum),敌军筑起深沟高垒,以逸待劳,阻挡我军攻势,四、五月进展比较迟缓。5月下旬,我军变换战术,出奇制胜,使战事有了飞跃的进展。新三十八师一一二团在雨季江水陡涨的时候,偷渡南高江(Namkawng),截断加迈(Kamang)敌军后方交通,夺取敌军在孟拱河谷所有的补给仓库,动摇了孟拱河谷的敌军,加速其崩溃;这便是有名的西通(Seton)之役。在此战役中,日军曾用三个联队的兵力,三面围攻该团,反被击灭大半。我军乘胜猛进,于6月16日攻占加迈,25日占领孟拱,前后不到十天,连克两大重镇。 与孟拱河谷战役同时进行的是密支那(Myitkyina)攻城战。自5月17日起,我军第五十师、新三十师和十四师的一部,与美军一团组成的中美混合部队,开始进攻市区,日军施行“自杀防御”,这一街市战持续达80多天。8月4日,我军攻下密支那,反攻缅甸的第一期攻势,至此告一段落。 在攻势暂停的两个月中,驻印军的人事和组织都有重大的变动。史迪威将军奉命返美,索尔登将军(LT.General Sultan)继任驻印军总指挥,郑洞国将军为副总指挥。新一军亦于此时划分成两个军:新一军及新六军。新一军统辖新三十师和新三十八师,新六军统辖第十四师、第五十师和新二十二师。孙立人将军任新一军军长,廖耀湘将军任新六军军长。各师师长除第五十师和第十四师仍为潘裕昆、龙天武两将军外,第一一四团团长李鸿和新二十二师副师长李涛分别升任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师长,新三十八师副师长唐守治继胡素将军出任新三十师,各师副师长和各团团长也有所调整。 10月初,缅北雨季终止,驻印军发动第二期攻势作战。新六军于加迈出兵占领瑞姑(Shaegn)之后,除第五十师改隶新一军外,其余全部空运返国,参加国内战场反攻;新一军继续挺向八莫,挥戈南下,完成打通中印公路的任务。 11月17日,新三十八师猛攻八莫(bhamo),日军据险死守,再以“自杀防御”战术阻止我军,我军于12月15日突入敌阵,将守敌完全歼灭,继续南下。新三十师在向南坎(Namhkan)挺进途中,在卡的克(Kaibtik)高地与日军新自朝鲜调缅的四十九师团主力遭遇,激战五日,敌军以密集队形疯狂冲突,被我军以盛炽火力,消灭过半。 1945年1月15日,新三十师攻占南坎。27日,新三十八师攻克中印公路与滇缅公路的交叉点芒友(Mong Yu)。28日,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在芒友举行会师典礼,史迪威公路至此全程畅通。 史迪威公路打通后,新一军又为响应英军在下缅推进和确保国际通路安全的任务,再向缅中进军。2月20日,新三十师克复新维(Hsenwi)。3月8日,新三十八师攻下腊戍(Lashio),同时,由卡萨(Katha)南下的第五十师也一连取得万好(mwanhawn)、南杜(NamTu)、西保(Hsipaw)等重要据点。3月30日,最后一仗,攻克乔美(Kyaukme),结束了国军远征的战斗。 反攻缅甸之战历经两年时间,与抗战八年来比较,并不算长,但两年间士兵们一直都是在战场上苦拼恶斗,除在密支那休息两个月外,便再没有休息的机会。在那些荒无人烟之地,战士们以森林作帐幕,以荆棘污泥作战场,爬高山、涉深水,创下了一个个在艰苦环境中长期作战的纪录。 综观前后两期攻势作战,新一军先后击溃日军第二、第十八(曾补充十五次)、第四十九、第五十三、第五十六等五个师团和三十四独立旅团,及其他特种兵部队。共歼敌33082人,其中包括三个联队长和其他高级军官,伤75490余人,俘虏田代一大尉以下官兵323人,敌军近乎全军覆没,我军和敌军的伤亡比例是一比六强,缴获步枪7938支,轻重机关枪643挺,大炮186门,汽车552辆,火车头及车厢453节,坦克车67辆,飞机5架,占领仓库108所,获得金属器材两万余吨,占领公路646英里,铁路161英里,解放被日军占领的区域在5万平方英里以上,略小于日本总面积,大于意大利总面积。 (摘自《印缅远征画史》,1947年上海时代书局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