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浚县辛村与大赍店遗址 浚县辛村在河南省南部,离安阳约有七十里许,京汉铁路经过一个小站,站西约五里即为辛村。辛村属古卫国之地,三面皆山,淇水蜿蜒而来。淇水产淇鲫,肥嫩鲜美。比淇鲫更出名的是古物出土的新闻。辛村流水沟中,乡人常挖出铜器,以之易货颇以为幸。后来,一班古董商勾结当地驻军到辛村盗墓,乡人断了财路遂打官司。县政府教育局长稍明大义,呈报省政府,中研院也得知了消息。 1931年8月,郭宝钧给李济的信中谈到,"当局及学界人士对浚县古迹极注意,教育会议提议组织河南省名胜古迹保管研究会及县古迹保管委员会"所档:考6-1-1。。按与河南原定的办法,发掘范围仅限于安阳,考古机构的名称也是"国立中央研究院安阳殷墟发掘团"。李济向刘峙写信,"提议合组河南古迹研究会并发掘浚县殷陵",一切条件可参照山东古迹研究会办法所档:考3-1-1、3。。刘峙回信赞同。1932年2月,李济、董作宾去开封,与河南省政府商议,仿照山东的先例,成立"国立中央研究院河南省政府合组河南古迹研究会"(简称"河南古迹研究会"),双方各聘请四位委员,2月8日正式成立。李济任河南古迹研究会工作主任。会后,河南古迹研究会组织去洛阳调查伊阙造像、北邙冢墓、金墉故城及太学遗址等。中原大地,总算纳入了中研院的学术版图。 4月16日,浚县辛村与大赍店遗址的发掘正式开始。石璋如回忆:"李先生曾把发掘殷墟的工作暂时停下,赶往浚县主持第一次发掘。这是在河南境内两处同时并进的考古工作。浚县是一处很好的考古区域,先后曾发掘四次,大赍店、刘庄是两个史前遗址,辛村是西周卫国的墓地。"石璋如:《李济先生与中国考古学》,杜正胜、王汎森编著,《新学术之路》,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1998年,142-144页。李济对辛村、大赍店发掘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经常泡在工地上视察指导。 辛村墓葬,历史上曾遭受过多次大破坏,他们最初只打算做一般性的清理,结果却喜出望外。通常清理一个墓葬,费时一个半月,一直到1934年秋,清理了七个墓葬。那些墓葬宽约二丈,长约三丈,离地面约二三丈深,构制宏大,非常人所能经营。1933年春天,他们在清理一个墓葬时发现,墙壁上有嵌入的车轮,轮轴有玉器、铜器之类。墓葬的外周还有马坑,最多的埋有六十九副马骨和八副狗骨。墓葬中有车上的装饰,车轮、马勒、马鞍等。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发现以马殉葬的史迹。李济写道:古代匈奴酋长,生前骑用的马匹,死后即以殉葬,叶尼塞河流域也有这样的发现。这种以马殉葬的制度,并非偶然的事,彼此之间,必有连带的关系。…… 关于那时的棺椁制度,我们也得了些材料。大概上古人未必都用棺,穷的人连席子也未必用,挖一洞埋了便算了。这些闳大的墓葬,棺椁都是很完备的。墓葬大多有墓道,有的南北两墓道,有的南首一墓道,最长的可至十余丈。墓底平地有一条长方坑,那是放置棺材的地方,殉葬的东西放在坑的四周围,棺的上面加了一层席,上面也是殉葬的东西,再加上一重土,上面又是殉葬的东西。有一墓葬中,发见了一副人骨,不知是不是殉葬的人。 这八九处墓葬,大体相同,亦有小小的差异。有的没有墓道,有的墙壁直矗,有的墙壁斜落,上大下小,墙壁的筑法亦与殷墟相同。其中有一女人的墓葬,所殉葬的有玛瑙,有象牙雕刻,有一对雕刻极精致的象牙鸳鸯。还有一具四方小铜盒,许是调脂粉用的盒子。李济:《河南考古之最近发见》,《李济文集》(卷5),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0-11页。辛村远离城镇,生活艰苦,平常在田野身心不空,一闲下来便觉无聊。春季发掘多在四五月份,不是春旱,就是多雨。当时发掘团住在刘庄的小四合院,两间屋子四个人四张行军床挤得满满的。下雨停工也不便出去,大家又没有足够的书可读,不是在屋内睡觉,就是说些翻来覆去的故事。石璋如写道:像马非百先生的床靠墙,墙上糊着旧报纸,他看完了墙上的旧报纸,天还是没放晴,他就揭下报纸读另外一面。另外管材料、照相的刘屿霞先生,就教我们测量、照相的技巧,教完测量、照相技巧后,因为他体格很健壮,就教我们拿大顶、蝎子爬。陈存恭、陈仲玉、任育德,《石璋如先生访问记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年,67-69页。李济一直与大家一起下田野,也住在工地上。1933年春,史语所南迁上海小万柳堂,其时史语所与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1933年,社会所奉蔡元培之意与史语所合并。两所性质不同,合并之前,傅斯年李济再三反对,合并之后不断呈告,两所于1934年迁回南京再行分开。傅斯年李济辞去社会所正副所长职。,所长傅斯年请假,李济代所长,工作无暇分身,但他的兴趣在田野,心思在工地,多次趁上海工作和南京督工的空当视察辛村。据石璋如回忆:李先生曾参与第一次辛村发掘,也看了先遣队在刘庄自行做的发掘。我们发现一个灶,呈手掌型,有四脚,也可以说是烧陶器的窑,器物可放在窑上,从下头烧火,烟往上头散出去,以前在西阴村没看过,他知道是以前没有的,就兴味盎然。 1933年秋,河南省浚县辛村。关百益、王老生、李济、张嘉谋、刘燿、郭宝钧坐马车赴辛村工作地。(李光谟提供) 另外有一个出了不少东西的汉墓,李先生看的时候,发掘工作已经停止,只待填坑,李先生看过后就认为汉墓的时间虽晚,但是内部文物完整,可以等到辛村工作结束之后再继续研究,不过我们当时只想找早期墓葬,觉得汉墓太晚而兴趣缺乏。李先生认为汉墓也应该发掘,先前的殷墟遗址未曾找到汉墓,所以也算是一个新的形式。陈存恭、陈仲玉、任育德,《石璋如先生访问记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年,67-69页。 浚县辛村、大赍店的出土物让考古队员大受鼓舞,1933年11月20日,郭宝钧给小屯工地的兄弟们写信说:"已于十八日前来浚县,拟于廿五日前往彰德,此间出土鼎卣甗敦尊爵盉等关系颇重要,但因匪劫,损失不少,哪一位愿来参观,极端欢迎。"所档:考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