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夏末,记者老友西蒙·克尔纳从伦敦打电话给远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我,在英国居住了二十多年后我刚刚举家搬到这里。西蒙最近升任《邮报星期日》副刊《夜与昼》杂志编辑。他出了个主意给我开辟专栏,让我每周写写关于美国的文章。 这么多年来西蒙总是成功地说服我去接下各种各样我没时间完成的工作,不过这次我绝对要婉言谢绝。 "不,"我拒绝他。"我写不出,真抱歉。肯定是不行的,我手头上的事情太多了。" "那你下星期开始可以吗?" "西蒙,你好像没听懂,我真的做不了。" "我们想过了,这专栏名称就叫'大国生活手记'。" "西蒙,你得给它改名叫'杂志页面大空白',因为我真的做不了。" "太棒了,太棒了,"他有点心不在焉地说。我觉得他同时在处理别的事情--我猜是审阅泳装版稿样。然后他一直盖住话筒,对身边其他人发号重要的编辑指示。 "那么我们把合约给你寄来,"他回过来跟我说。 "不,西蒙,别这么做。我不可能每周给你写专栏。就这么简单,你听明白了吗?告诉我你听明白了。" "太好了,我绝对开心。我们都很开心,好吧,这就开始。" "西蒙,求你听我说。我不可能每周写专栏。真的不可能。西蒙,你在听吗?西蒙?喂?西蒙,你还在吗?喂?坏蛋。" 就这样我成为了报纸专栏作家,从1996年到1998年9月写了两年。我发现周刊专栏的问题在于每周都要更新。现在看起来当然是不言自明,不过在过去的两年里,这个事实每个星期都毫无例外地让我深深震撼。还要一篇文章?又要写了?我不是刚刚写过一篇吗? 提到这个我其实是想说书中的文章完全不是--也不可能是--体系完整的美利坚画卷。我所写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充斥我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邮局寄信,第一次拥有厨房垃圾处理器而兴奋异常,美国汽车旅馆的兴盛等等。即便是些小事,我仍然认为它们代表了我的进步,从刚搬好家对于周遭事物的困惑,以及不时遭受惊吓,到现在仍然困惑但开始着迷、欣赏和心满意足。(你会发现不论我住在哪里,困惑都是我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总的来说,在美国我很开心,我希望后面的文章能让大家完全明了这一点。 这些文章最开始是写给英国读者看的,当然有很多说明阐释对于美国人来说冗长多余--什么叫做汽车外卖窗口,棒球赛中的季后赛是怎么回事,赫伯特·胡佛是谁等等。我已经尽量将全书中这些解释部分去掉,不过文字诸多偶尔还是会有遗漏。对此我深表抱歉,疏漏之处还望读者海涵。 西蒙·克尔纳请注意,我想对比尔·辛克、派屈克·扬森-史密斯、约翰·斯特灵、路可·邓普西和杰德·马提斯以及每一位在各方面给予我极大帮助的人表达我最诚挚和最持久的感谢。最重要的是--其重要性无可比拟--感谢我亲爱的妻子和孩子,被我的写作所拖累却毫无怨言。 特别感谢小吉米,不论他今后从事哪份职业。
人在故乡为异客——楔子
书名: 人在故乡为异客
作者: [美] 比尔·布莱森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二十年后返乡手记
译者: 夏菁
出版年: 2009-1
页数: 305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布莱森旅行随笔系列
ISBN: 978753274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