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卡尔文. 希尔日托中心(Calvin Hill Day Care Center),我和一个名叫艾比的5 岁小女孩进行了一次很特别的对话,对话的内容是关于食肉鸟的。她当时已经被一本纪实性图画书深深吸引,书中配有大幅彩色照片,还有大量孩子们喜欢阅读的信息。我一方面惊讶于书中竟然包含了如此多的能够启发孩子想象力的深奥知识,另一方面则惊讶于孩子竟然能记住它们。我们谈到了秃鹰、茶隼和游隼,还聊到了为什么猫头鹰猎食时脖子可以灵活旋转但眼珠却不会转动。 我了解到,艾比对这个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细致研究,并且对鸟的影子相当在行,因为她经常用她的儿童望远镜透过教室的窗户观察各种鸟的影子。我看着她画了一只鹰,出乎意料地逼真。她是用深灰色的蜡笔画的,她解释说:“这是车道上的灰色影子,不过有时你抬头看向天空,可以看到鹰的全身。”然后,艾比领着我去参观了摆放在一张桌子上的一组鸟巢,都是孩子们收集的,他们在研究了自然手册上的鸟巢图片之后,鉴别了收集来的鸟巢,还贴上了手写的标签。这些从后院里找来的形态各异的鸟巢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而且,我似乎还在其中一个鸟巢上看到了一点点碎羽毛,又好像是一段线头。但艾比对这些似乎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她只是滔滔不绝地跟我讲着她对鸟的认识,就像一名鸟类学教授在给一个傻瓜上课一样。无知的我被她说的那些关于鸟的细节弄得晕头转向,直到后来一脸兴奋的艾比被什么内容难住而需要我的帮助。 她注意到,书的每一页最下面都有一幅漫画,其中一幅图让她无法理解。与漂亮又生动的照片不同,每一幅漫画都描绘一个由现实生活延伸出来的可笑场景。在那幅让艾比困惑的漫画中,一只正准备吃掉一条蛇的鸟正拿着一个小盐瓶往它的猎物上撒盐,就像是餐厅顾客在给他的食物加调料一样。艾比一直凝视着这幅奇怪的漫画,与此同时我却在努力抑制自己对那个画面的厌恶。然后她紧张兮兮地笑了起来,大概也感觉到了其中的怪异。 她问我:“这只鸟在干什么?” 我回答她:“很有意思,是不是?”然后用一种夸张的语调强调:“依我看,这只鸟在往它准备吃掉的那条蛇身上撒盐。”然而,我可以看出,她依然很困惑。我指着小盐瓶问她:“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接着说道:“那是盐瓶,用来往食物上撒盐的。瓶子上面有很多小孔,你只要像这样晃一晃,盐就出来了。” “哦,是的!”艾比说:“我们家有和这个一模一样的东西。” 她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幅图。 “这幅图看起来很可笑,是吧,一只鸟怎么会使用盐瓶?”我说道,说到“鸟”这个字时还特意加重了语气。 “是啊,但那是真的吗?”艾比怀疑地问。 “好吧,我想这只鸟只是在假装像人一样吃东西。你不觉得吗?它是学着人的样子往食物上加盐。” “那不是真的,是吧?只是一幅漫画。”她继续问。 “不是真的,我想制作这本书的人只是想开个小小的玩笑,假装这只鸟会像人一样吃东西。但鹰实际上是不会往它的食物上撒盐的,是不是?那太可笑了!”我继续用夸张的声音说道。 “是的,是这样,”她咯咯地笑着说,“它从哪里得到的盐呢?”她问得相当仔细。 “我知道了!它是不是飞到了某家人的厨房里,然后从厨房的桌子上拿到了盐?”我笑着说。 “是的,有这种可能。‘你好!能给我些盐吗?’‘好吧!好吧!这里有盐!’唰,唰,唰。”艾比笑着说,手里比划着撒盐的动作。 艾比是个聪明的孩子,她在她的“最佳学习区域”内做得很好。在那段对话之前,她已经有很多运用她的智慧的机会——各种书、望远镜、蜡笔、真正的鸟巢、她的“研究”等。但是,尽管艾比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推断能力,在那样的特殊时刻,能够有一位感兴趣的成年人在她身旁,对她来说也是一件幸运的事。在这个被教育工作者称为“搭建脚手架”的过程中,我提供了恰当的支持,使得孩子的知识水平能够再上一个台阶。 当艾比努力去理解严肃与趣味、现实与伪装的交集时,她已经站在了她可用智力能力范围的最边缘。但在那之前,她面前已经竖起一道概念墙,如果没有他人的帮助,她自己是无法像对话中那样把两种不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在每一步中,我都在推着她去多理解一些东西,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下定义,对定义进行重述,提醒她想起一些她已经知道的东西,以及夸大一些关键用语和想法。事实证明,通过激活我自己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一个刚认识的孩子的视角,以及她与我分享的有趣内容,我同时也在我的最佳学习区域内进行了学习。 在今天的美国,早期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太多时候,幼小的孩子们(尤其是上学前与家里的成年人没有太多交谈的孩子)没有像这样的延伸学习的机会,因此,他们也就无法让自己的认知或疑惑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即儿童发展先驱让• 皮亚杰(Jean Piaget)所说的“失衡”与“顺应”的循环。 艾比的故事还告诉我们:用明显的界线来区分“聪明的”孩子和“反应慢的”孩子的做法是错误的。就像大多其他事情一样,这么做实际上忽略了智力的自然变化。而且,绝大多数幼儿可以被培养得很好。其实很简单:幼儿需要知识,也需要理解。为此,他们需要一种学习生境,让他们能够与真正理解他们的人建立起联系。 这次交流的性质、其周围的学习生境、所有可用的工具(书、鸟巢及绘画材料等)、艾比课堂安排中可利用的自由活动时间(所以我们才能有这样一段对话),尤其是两个人之间产生的一种神奇的感应(让我们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联系),所有这些都是专家所谓的高品质学前教育环境的主要特征,而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早期学习经历会给生活带来怎样的实际变化。
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第1章 孩子所处的环境就是课堂
书名: 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
作者: [美] 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阳光博客
出版年: 2017-5-1
页数: 256
定价: 45.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1085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