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渴望 我们到了这个国家以后,十天内要考察,要访谈政府各部门,要做研究,还要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时间安排得非常满。怎么做才有效率?我们先从这家公司已经做的工作着手。这家公司董事长管理着大小几十个公司,而他把自己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放在毛里求斯这个项目上。我们看了他们原来的设想和规划,基本上是国内建工业园区的模式,并且已经花了上千万元做规划,但是按照这个规划,厂房盖好后有没有企业愿意来,他们心里没底。我们也发现问题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在毛里求斯那几天我发现这个公司在当地的口碑非常好。在他们的安排下,我第一天见了总统,第二天见了总理,第三天见了副总理,最后的几天见了所有的内阁大臣。说实话,我只用了五天时间基本上就把毛里求斯搞明白了。为什么呢?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有个最大的优势,你们生活在中国,这个国家有十三亿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而且在经历着剧烈的变革,就像上次讲课时我跟你们讲的"美国三百年,中国三十年"。当你像坐过山车一样经过这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以后,当你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看清中国发生的各种复杂问题之后,用这种眼光去审视国外的很多地方,很容易就能够把握住那个地方的问题所在。当时我们用了五天时间基本上就把这个国家搞明白了,对这个国家做出了一个判断,我今天给大家专门讲的就是这种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方法。 他们的总统和总理反复向我们强调:首先,在整个非洲很动荡的时候,这里是一方安宁的净土。安定的原因有三条:一是英国人给他们建立的一套非常好的现代法律体系,一套好的运行体系;二是这个地方的人种主要是从印度过来的,他们信奉宗教,民族性情温和;三是这个地方在历史上一直是欧洲的一个功能区,在高端休闲方面做得非常好。这种高端的休闲影响和改造了这个岛国,使整个岛国有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其次是在贸易上的优势,欧盟给了他们很多优惠政策,美国也给了他们特殊的优惠政策,所以这个地方小到转口贸易,大到金融离岸交易都做得非常好,所以他们认为他们的国家应该成为非洲的新加坡,要按这个目标去发展,但怎么发展他们不清楚。他们还请来新加坡原来的总理顾问,请他来看能不能把新加坡模式搬过来。我也跟他在一起探讨过,不过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 我们最后研究完这些情况后得出几个基本的结论:第一,中非合作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这是大背景、大趋势;第二,中国要与非洲开展全面合作,企业作为先头部队已经开始走入非洲。比如说华为、中兴、TCL、海信等企业已经开始进入,但是这些企业大多是单兵较量,感到处处都受到限制。第三,毛里求斯是一个非常适合中国企业集群进入的非洲国家,可以作为进入非洲的后勤基地、物流基地和总部基地。围绕这个结论我和我们中国的大使,和毛里求斯很多官员进行了充分交流,他们听了我的话全都睁大了眼睛。他们说原本希望中国能够办个企业,或者解决纺纱的问题,或者在高端旅游上多吸引点中国的游客,毛里求斯现在一年有七十万的游客,中国人来了以后,可以达到一百五十万。这就是他们原本的期望,这些想法都不错,但都是分散的点,没有形成一个面。 按照我刚才的那个思路来论证分析中国的需求:中国非常需要一个跳板、一个战略平台、一个辐射和服务整个非洲大陆的一方宝地。我认为,在整个非洲毛里求斯是最具备这些条件的:第一,这个地方的生活环境绝对是世界一流的,第二,社会安定也是世界一流的,第三,这个地方的交通区位也是世界一流的,这个地方到南非、到埃及甚至到迪拜,到非洲的很多地方,最多飞三四个小时,到非洲的象牙海岸,飞机也就一个半小时,再没有比这儿更好的条件了。所以我们中国企业到这个地方不是简单地办一个工业园区,而应该打造一个中国的海外特区。我专门见了毛里求斯的总理和主管对外经贸的副总理,跟他们提出了这个设想,他们听完以后很兴奋,说很愿意考虑。 那么作为一个海外特区来考虑的话,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业区的规划设计了,它应该是毛里求斯这个岛国的一个新的城市功能区。这个国家的城市化率非常低,是典型的二元结构。一半在海边,欧洲人把它打造成了世界级的休闲度假村,一半是岛中间,基本上还是农耕时代,种甘蔗,种菠萝,还是处于农业社会的状态。主要的城市就是一个所谓的路易港,只有十几万人口,就像我们中国的一个小镇一样。我们认为它现在正是向城市化转型的前夜,因此如果有外力能够以一种新的方式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城市功能区,那么国家竞争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且辐射、聚合以及服务半径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大,我们把这个思路跟毛里求斯各方面进行交流以后,他们非常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