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记》中,达·芬奇三次提到了玉米,自此,一个关于烹饪的谜团出现了。"让人从佛罗伦萨送些大颗的玉米穗来,"达·芬奇如此写道,在他笔下,玉米"grano"都用缩写"gra"。另外,他还提到了白玉蜀黍(white maize)和红玉蜀黍(red maize),使用的词是"melica",虽然译作玉蜀黍(maize),"melica"在拉丁语里意为有甜味汁液的草("mel"=蜂蜜),可能是指高粱(蜀黍)。"Melica"可以用来做蒸粗麦粉(couscous)、高粱粉、稀粥和高粱糖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玉米在十六世纪早期迅速传遍了全意大利,根据达·芬奇的笔记,它的踪影还到达了北意大利。 在一篇写于1975年的名为《哥伦布以前的欧洲玉米》的文章中,M.D.W.杰弗瑞(M.D.W.Jeffrey)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他认为在哥伦布以前,地中海地区已经种植了玉米,因为如果西班牙在1493年才引进了玉米,有关玉米种植的文献记录就不可能出现在1496年左右的东印度群岛。关于这个问题的详述请参见第七章。 麸皮(bran)或粗磨粉(meal)是类似于小麦和燕麦这样的谷物的外皮,加水后煮咸鱼,可以吸干鱼里的盐分。达·芬奇也提到了几次小麦,不过因为他会购买由软质小麦制作的面包,所以他所提到的可能是硬质小麦,买来做通心粉用。克里弗德·莱特解释说硬质小麦比较筋道,同时没有太多水分,"这些特性非常重要,因为其一,它们可以防止在干燥和加工的过程中通心粉发生断裂或变形;其二,比起软质小麦,在煮制后,硬质小麦做成的通心粉的口感和风味更不易流失。" 面粉也在列表内,大概指的是用于烤面包、小圆面包和派的软质小麦粉。而一直被我们当做鸟食的小米,实则是一种农民食品,通常的做法是在肉汤中煮成稀粥。小米还可以用来制作"浓粥和极甜的面包",普拉蒂纳写道,"人们将小米与果汁揉捏在一起后可以保质一年,其主要用途是做酵母。"他同时指出:"栽种小米和番黍(Italian millet)非常消耗土地资源,因此最好不要与葡萄藤或其他果树在一处播种。" 普拉蒂纳自己的书中没有提及玉米、白玉蜀黍、红玉蜀黍和麸皮,但是他谈到了小麦,说它"极易消化、净化和冷却。经常食用可以强化肝脾里的纤维组织,"并且"很少有食物比小麦更多产、更让人愉悦。此外,种植在山区的小麦比种在平原上的更富有营养价值。"用小麦粉做的面包通常采取将面团发酵的方法制成,只是"面包师傅们需要注意酵母的用量一定要适中。过多,烤出来的面包会带酸味;过少,面包成品不会蓬松,而且难以消化也不利于健康,因为这样的面包伤肠胃。"
达·芬奇的秘密厨房——谷物
书名: 达·芬奇的秘密厨房
作者: [美] 戴夫·德威特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副标题: 一段意大利烹饪的秘史
译者: 梅佳
出版年: 2008-11-1
页数: 256
定价: 29.5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2255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