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湖北随州一公里处发现了一座战国前期的大型陵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乐器、礼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以及漆木竹器,另外还有一些竹简,共计一万五千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
《走出疑古时代》。作者李学勤先生,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自1992年李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口号以来,走出疑古已成为一...
本书是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的第二卷,是苏秉琦主编并由苏秉琦、张忠培、严文明撰稿的《远古时代》。作为《中国通史》第二卷的《远古时代》,自1994年出版以来,颇受读者欢迎。为飨读者,现更名为《中国远...
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其研究目标是认识古代各个地区的动物种类及遗址周围的自然环境特征、探讨古代人类与动物的相互关系及古代人类涉及动物的行为。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经历了自20世纪...
《失落的文明》丛书由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授权,华夏出版社和广西人民出版社耗资引进,联合出版,是该书在中国的首部中文版本。全书共24册,约1000万字,10000余幅珍贵图片。通过考古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的...
郭店楚简于一九九三处冬出土于湖弱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虽数经盗扰,仍幸存有信百余枚,其中有一少部分无字简,有字简据整理后的数字统计,共存七三○枚,大部分完整,未拼合的小碎片数量不多,郭店一号墓是一座土...
《何正璜考古游记》大部分文章曾陆续发表在20世纪40年代上海出版的《旅游杂志》上,由于战争和动乱,作者自己未能收集和保存。但意想不到的是,在上海有一位热心读者王鸿森先生,竟然长期坚持将何先生的文章详能...
《中国古代车舆马具》系统介绍了自1923年以来的中国古代车舆马具考古发掘的研究成果,并以考古资料、文献记载为依据,结合有关研究者论述,以写实的作图手法绘出历代各种车舆马具的复原图,通过艺术再现,完整地...
这部由论文汇聚而成的专著,是目前研究中古时期中西交通的最前沿成果,无疑具有示范的作用,其领先地位可能会保持相当一段时间。比起出版不久的、同属于“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的林梅村《古道西风》,此书显示了历史学...
《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上下)》主要内容:法门寺唐代地宫1987年被考古发掘,出土了佛指舍利及一大批唐朝稀世珍宝,其中有金银器、琉璃器与秘色瓷,以及七百余件锦、绫、罗、纱、绢、绮、绣等各类纺织品。消息传...
提摩太·H.林,爱丁堡大学《希伯来圣经》和第二圣殿犹太教教授。他是公认的死海古卷研究专家,古卷国际编辑团队成员,参与编辑制作了古卷文本的主要版本。他还编辑了《死海古卷电子参考图书馆》的第一卷,编辑和撰...
在800多年的时间里,杰出的铁器时代民族——著名的凯尔特人统治着欧洲的大部分以及不列颠群岛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尽管有一片巨大的领土被他们的文化所包围,但凯尔特人从未形成他们自己的书面语言,也没有形成一...
一、本书所收铜镜,主要是考古出土和文物征集品,也有一些著录传世品。二、本书力求实用,以铜镜拓片为主,也适当收入必要的照片及摹本。三、本书按各个历史时期铜镜的类型编排。宋以前各朝代基本上以不同类型铜镜流...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曾取得过巨大成就,若干方面领先于世界。出土的相关实物以及绘画,古籍中的各类船图,散存于中国大陆及台湾各家机构,其他国家亦有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冠倬多悉心收集、整理,精选海内外诸...
本书集中讨论了中国复杂社会的发生发展过程。作者对从公元前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到前1500年的早期国家时代的考古材料,通过聚落形态和埋葬模式两条主线,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和令人耳目一新的人类学的解...
农业起源与人类起源、文明起源是考古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三个"起源"问题。本书从狩猎采集者的文化生态学角度来研究农业起源。全书共分十二章,分别从理论角度、当代气象站提供的资料模拟、具体的考...
三代时期西南古文化分布空间广阔,文化分支众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受到其他古文化的影响,文化面貌相当复杂。本书以三星堆的发现为契机,由三星堆遗址推及整个巴蜀,由商代甲骨文结合传世古籍、地方文献,...
《中国考古学十八讲》主要内容:考古学的年代与分期,考古学主要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与成果,古代主要遗迹遗物的分类与研究方法等。其中遗迹部分重点介绍古代城邑的起源和发展、布局及规划思想;古代葬俗的起源和演变...
《山海经考古:夏朝起源与先越文化研究》内容涉及《山海经》从图到文的翻译整理者为屈原,众多学者苦苦探寻无果的“昆仑”山为先越语言,《山海经》中出现最多、足迹无所不至的帝俊为太阳神,帝尧、帝舜、帝禹、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