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呼吸化为空气[试读]
序幕
我草草浏览着眼前这些CT片子,诊断结果显而易见:肺上布满了数不清的肿瘤,脊柱变形,一整片肺叶被侵蚀。这是癌症,而且已经扩散得很厉害了。我是一名神经外科住院医生,这是我接受培训的最后一年。过去六年来,我已经看过几十套这样的片子,每次都怀着微茫的希望,想帮患者找到某种可能有效的疗法。但眼前这套片子不同:患者是我自己。 我身上穿的不是防辐射的工作服,也不是手术服或白大褂。我穿着一身病服,和一根输液杆“血脉相连”。护士把电脑留在我病房里了。我和妻子露西一起看着上面的片子。她是一名内科医生,现在就守在我身边。我一个断层一个断层地又看了一遍:肺窗、骨窗、肝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再从前到后,这是培训... 查看全部[ 序幕 ]
序幕2
我们本来安排下周去度假的,到纽约去找几个大学的老朋友。也许一起好好睡一觉,再喝上几杯鸡尾酒,能帮我们俩恢复一下感情,让婚姻的“高压锅”降降压。 但露西别有计划。“我不跟你一起去纽约。”出发几天前,她宣布。她要搬出去住一个星期,想趁这个时间思考一下我们的婚姻状况。她这番话说得很平静,却让我更加头昏脑涨了。 “你说什么?”我说,“不行。” “我很爱你,所以才感到很困惑,”她说,“但我担心,我俩想从这段关系中得到的东西不一样。我们俩好像没那么心意相通了。我不想无意中发现你担心的事情。我跟你说我自己觉得很孤单,你好像也不当一回事。我得做点不一样的事。” “一切都会好的,”我说,... 查看全部[ 序幕2 ]
序幕3
到朋友家已经要临近黄昏了。这里在曼哈顿以北八十多公里,是哈得孙河附近的冷泉小镇。多年来交往的十几个最亲密的朋友全都出来迎接我,他们热情的欢呼中夹杂着快乐的小孩子们吵吵嚷嚷的声音。我跟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拥抱,不过很快就聊到让我脸色阴沉的事了。 “露西没来?” “工作上突然有急事,”我说,“快出发了才通知的。” “哎呀,真扫兴!” “话说,能不能让我把行李放下休息一下?” 我本来希望能远离手术室几天,睡眠充足,好好休息,多多放松,简单地说,就是过过正常的生活,能让我的症状得到缓解,背痛和疲累都能控制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但一两天之后,很显然没有任何缓解。 早饭时间我... 查看全部[ 序幕3 ]
第一部节选
我做了住院总医生,几乎所有责任都落在肩上,成功的机会比过去更多,失败的可能也大得空前。失败的痛苦让我明白,专业技术上的出类拔萃,其实是道德要求。光有一颗好心是不够的,关键还是要靠技术。有时候一两毫米的差距,可能就是悲剧与胜利的分水岭。 有一天,马修再次入院了。这个得了脑瘤的小男孩,几年前住院的时候真是人见人爱。当时,他的下丘脑在肿瘤切割手术的过程中受到了微微的损伤。当时那个俏皮可爱的八岁男孩,现在变成了一个十二岁的怪兽。他一刻不停地暴饮暴食,常常充满暴力地拳打脚踢。他母亲的手臂上全是青紫的抓痕。最后马修被送进了专门的机构,就因为那一毫米的损伤,他变成了一个魔鬼。每次手术都是家人和医生共同... 查看全部[ 第一部节选 ]
第二部节选
现在,查出癌症九个月了,我几乎天天做手术到深夜,甚至到凌晨,一心一意要好好毕业。我的身体遭受了沉重打击。每天回到家,我都累得吃不下东西。而且慢慢在加大泰勒诺、非类固醇抗炎药和止吐剂的用量。我开始不停咳嗽,大概是肺部恶性肿瘤纤维化引起的。我告诉自己,只需要再坚持几个月,就可以结束这种马不停蹄的工作状态,顺利从住院医生毕业,安心做个相比之下更平静、更轻松的教授。 二月份,我飞去威斯康星参加工作面试。他们的一切条件都正合我心:数百万美元的资金供我开设神经系统科学实验室;领导自己的临床医学团队;工作时间和内容都灵活,根据我的健康情况而定;终身教授职位;对露西也有很优厚的工作安排;高薪、美景、田园... 查看全部[ 第二部节选 ]
媒体评论
在揣摩电影《奇异博士》中的角色时,我读了两本让我沉醉其中、感动不已,也让我深受启迪的书,其中之一就是《当呼吸化为空气》。不管你是否对医学感兴趣,我都强烈推荐你阅读本书。书里的文字优美,对人性有深刻洞悉,并且记录了作者选择医生这一职业的经历,以及身为医生的特殊体验。 ——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如果觉得活得轻飘飘的,没有什么意义,那么这本书会像一个镇纸,令我们想起生命的重量。 ——蔡康永(主持人,作家) 这本书令人心碎,亦极致美好。英年早逝的卡拉尼什的这部回忆录告诉我们,关于如何... 查看全部[ 媒体评论 ]
关于《当呼吸化为空气》
全世界只有万分之零点一二的人会在36岁前患上肺癌,保罗·卡拉尼什(Paul Kalanithi)是其中之一。 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不在人世。 保罗的人生故事曾是一个励志的美国梦。 他是印度移民的儿子,出生于医学世家,有一个爱好文学的母亲。 在父母的悉心培养下,他成了超级学霸,获得了诸多耀眼的光环: 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人体生物学双学士 剑桥大学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 耶鲁大学医学博士 他还是“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获得者,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 保罗热爱文学,一直有成为作家的梦想。 他的医生和作家朋... 查看全部[ 关于《当呼吸化为空气》 ]
保罗和露西
...
查看全部[ 保罗和露西 ]
保罗和女儿卡迪
...
查看全部[ 保罗和女儿卡迪 ]
《当呼吸化为空气》海报
书签效果图(特定版本)
书签效果图2(特定版本)
后记(节选)
本文作者:露西·卡拉尼什 (注:本书作者遗孀) 2015年3月9日,星期一,保罗在病床上去世。家人都陪在他身边。离病房不到两百米的地方,就是八个月前我们的女儿卡迪呱呱坠地的产房。从卡迪出生到保罗去世,如果你曾经看到我们一家在本地的烧烤餐厅大吃牛排,或者微笑着分享一瓶啤酒,旁边的婴儿车上安睡着一个睫毛长长、深色头发的小婴儿,你大概完全想不到保罗的生命很可能只剩下不到一年。对于这一点,我们自己也无法理解。 卡迪降生后的第一个圣诞节前后,她刚满五个月,保罗体内的癌症开始抗拒医生在特罗凯之后开的第三期的药。而这之后的化疗也不再起作用了。正逢长假,一家人都团聚在保罗童年时代的家,亚利桑那的... 查看全部[ 后记(节选) ]
我虽死去——代译序
本文作者:何雨珈 (注:本书译者) 我曾经因为一场意外,在医院度过了半年漫长的时光。病床上的我慢慢好转,却目睹了种种人间悲喜:喝醉闹事受伤后仍然大打出手,第二天又泪眼相向、和好如初的夫妻;做工时被轧断十指工厂却拒绝赔付的女孩;因为骨质疏松被送进医院,最后却查出骨癌的老太太。印象最深的,大概是我快出院时进来的一个女人,她骨盆碎裂,神志不清,手术之后脑袋仍然迷迷糊糊的。护工悄悄告诉我,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在那晚的车祸中不幸去世,只有她一个人活了下来。但她还毫不知情。每天,她只是躺在床上,脸上洋溢着奇怪的笑容,偶尔问:“他们怎么都不来看我?” 几天后我就出院了,以我当时的状况,自然也无暇... 查看全部[ 我虽死去——代译序 ]
与保罗的无限对话
本文作者:吴承瀚 (注:本书译校) 我和保罗的关系很微妙。和大多数读者一样,我从没见过保罗,只能凭他的书和照片,想象他生前的模样。但我现在每天走的路,是保罗生前最后几年时间里每天都走过的路。我们同样在加州斯坦福大学医院神经外科工作。我们的目标都是成为神经外科医生兼神经科学家。我们都对功能神经外科与神经调控技术研究充满热情。如果他还活着,继续在斯坦福医院工作,他会是我现在的直属上司。我们彼此擦肩而过。 2015年年中,我来到斯坦福医院的时候,并不知道保罗的故事,直到某天匆匆经过医院书店,不经意瞥见柜台前摆放着保罗的书。英文版洁白的封面,When Breath Becomes Air... 查看全部[ 与保罗的无限对话 ]
书名: 当呼吸化为空气
作者: [美] 保罗·卡拉尼什
出版社: 猫头鹰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When Breath Becomes Air
译者: 何雨珈
出版年: 2016-12
页数: 256
定价: 4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猫头鹰文化(OWL MEDIA)
ISBN: 9787533946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