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叶集精选[试读]
文洁若序
《万叶集》是日本最古老、数量最多(四千五百多首)的钦定诗选,主要收录的是七世纪至八世纪中叶的歌。作者众多,包括当时社会所有的阶级:天皇,贵族,广大的民众。《万叶集》中表现的境界,丰富而复杂。万叶诗人用日本民族语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抒情的、富于个性的新诗歌。这种清新简明、真挚感人的力量在后世的精炼而讲究风格的日本诗篇中已不复存在。 大伴家持(公元七一五?至公元七八五)是《万叶集》末期有代表性的诗人。毫无疑问,《万叶集》主要是由他编纂的。尔后又经数人加工,形成流传至今的版本。 钱稻孙先生的毕生志愿是完成日本文学名著《万叶集》和《源氏物语》的翻译。可惜经过一场文化大革命浩劫,《源氏物语... 查看全部[ 文洁若序 ]
增订本序(节选)
日本的韵文以五七拍为基础,举俳句作例,即五七五的结构。暂莫说短小似俳句者,就短歌而言,五七五七七,合计三十一拍,如何汉译歌体,争论自然不少。钱稻孙以为中文乃单音节语,日文则复音节语,两种语言格调迥异,求达一致绝无可能。所以钱氏在翻译《万叶集》时,尝试了各种形式,其中自三十年代起便使用的诗经体,因文极深僻晦涩,最遭人诟病。 但钱稻孙仿葩经而译,非随意为之。和歌草创时,五七调尚未定型,颂唱的内容亦如《诗经》流露的先民淳朴之风。是故成歌时代较早的,多以诗经、楚辞之体译就;晚出的,则用五言、七言韵体。盖欲借我国诗歌形式的发展,从而体现和歌演进的脉络。偶遇柿本人麻吕的恢弘讴赞或长篇叙事,翻成诗经体显然... 查看全部[ 增订本序(节选) ]
卷一
此卷与卷二体例与他卷不同,可窥原始之规模。通分三目: 曰杂歌,曰相闻,曰挽歌;各以帝世编次。杂歌在此卷,凡为长短歌八十有四首,今选译五十二首。 杂歌 凡不入相闻,不为挽歌,例当入此。大抵皆行旅游览以至献颂之什,而间亦有可入相闻者,则仁智有不同见耳。 泊濑朝仓宫御宇天皇代: 大泊濑稚武天皇日本当我唐中宗景云元年三月,始定国都于大和之平城。所谓奈良都,亦曰宁乐京。日本在奠定国都于奈良(710)之前,皇子依母,长育在外家,并在外家即天皇位,所以皇居代代不同,而以地名为称。此谓宫居在泊濑朝仓之天皇,后世追谥曰雄略。宫址在今奈良县矶城郡朝仓村。其在位当我北魏文成帝太安三年至... 查看全部[ 卷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