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论[试读]
目 录
目录 《海边的卡夫卡》现象及其背后(译者序) 中文版序 日文原版序 第一章《海边的卡夫卡》 俄狄浦斯神话之主题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 《海边的卡夫卡》与《俄狄浦斯王》的相似 俄狄浦斯情结的三角形 四岁时被母亲抛弃意味着什么? 语言的掌握与“自我”的诞生 肛门期与“为什么?”的疑问 卡夫卡少年“为什么?”的质疑 卡夫卡少年的暴力冲动 母亲难道不爱自己吗? 排便教育与爱情的悖论 卡夫卡少年的禁忌触犯应该得到宽恕吗? 第二章甲村图书馆中书籍的迷宫Ⅰ 图书馆的母性空间 为何首先阅读... 查看全部[ 目 录 ]
《海边的卡夫卡》现象及其背后
《海边的卡夫卡》现象及其背后(译者序) 秦刚 “疗愈”(し)在日语中是一个派生出来的新词,它最初进入日本年度流行语排行榜是在1999年。其用法诸如“疗愈”型风景、“疗愈”型音乐、“疗愈”型漫画等等,由此派生出一种全新的事物修饰和分类。与许多昙花一现的流行新词不同,这个词汇的流传不只限于年轻群体,同时渗透至老、中、幼各个年龄层。而且在媒体和商业的联手造势之下,追逐“疗愈”之风此后三四年间有增无减,甚至愈演愈烈。在世纪之交的日本,“疗愈”竟吊诡地成为一个国民性的主题。 日本社会曾如此强烈的“疗愈”渴求,似可从多种角度作出解释。其中,泡沫经济崩溃后十年之久的经济停滞所带来的... 查看全部[ 《海边的卡夫卡》现象及其背后 ]
中文版序
中文版序 中国已经翻译出版了村上春树的绝大多数作品,在此情形下,我的这本《村上春树论——精读〈海边的卡夫卡〉》能够和中国读者见面,令我感到十分高兴。 2006年村上春树因获得了弗兰茨·卡夫卡奖而成为当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者;同一年,在我所任职的东京大学,世界各地村上文学的翻译者聚集在一起,召开了关于村上春树的国际研讨会;报刊杂志等媒体的报道反复传递着一个信息:村上春树的文学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在历经十年之久的经济停顿,贫富差距不可逆转地日益加剧的日本,村上春树跃居世界级畅销作家之列,这件事作为当今日本屈指可数的美谈之一在社会中流通和消费。在这一意义上,作家村上春... 查看全部[ 中文版序 ]
日文原版序
日文原版序 《海边的卡夫卡》这部时隔七年问世的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特意选定在“9·11”事件一周年的前一天,即2002年9月10日正式发行。于是,这部小说的发行被演绎成这样一次运作:在唤起现实中的“9·11”事件记忆之后,转瞬间便将读者的意识引导到小说构筑的虚构世界之中,并使读者忘却关于前者的记忆。 不妨以下面的一段文章为依据,回顾一下这部小说发行时,日本社会所处的境况。 《海边的卡夫卡》这部作品,我是在凌乱不堪的公寓里开着电视机阅读的。刚好在那一时期,电视上每天播放着去年发生于纽约的恐怖事件的跟踪报道,这不禁令人想起就在一年之前,世贸大厦坍塌的一幕曾每日充斥着电视屏... 查看全部[ 日文原版序 ]
俄狄浦斯神话之主题
第一章《海边的卡夫卡》 俄狄浦斯神话之主题 首先,需要对这部小说的故事原型进行一番探究,对象便是著名的俄狄浦斯(Oedipus)神话。《海边的卡夫卡》的人物对话中明确涉及了俄狄浦斯神话,等于已经向读者昭示出,这个神话故事将成为小说的一个主题。 《海边的卡夫卡》的一个中心事件,即田村卡夫卡的父亲、雕塑家田村浩一被人杀害,这个消息通过报纸报道出来。在卡夫卡少年离家出走后落脚的高松市一个图书馆里,坦然相告自己患有性同一性障碍、兼任卡夫卡少年的拟似哥哥和拟似姐姐角色的大岛,将这个事件转告给卡夫卡少年。为此惊恐不已的卡夫卡少年表白说,自己“只不过把某人事先决定的事按原样刻录一遍... 查看全部[ 俄狄浦斯神话之主题 ]